拨针治疗源于几千年的中医针灸疗法,结合现代技术,拨针的针尖像九针中圆针一样圆钝,这是与中医其他有刃微创针具最大不同之处。 拨针手法 主要是综合运用提、扫、摇、挑、撬、压、磨、拨等八种方法,达到点、线、面、体的全方位治疗。拔针治疗将传统针灸治疗的点、线的治疗线路扩展到面。 作用原理: 对病灶的治疗扩大范围,具有疗效快,效果显著的特点。疏通气血、活血化淤、改善微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恢复生物动力学的动态平衡。所有的肌筋膜组织最终都附着于骨面上的骨膜组织上,就像大树根植于岩石上。肌筋膜组织病变日久通过应力作用,会将异常的牵拉力传递至骨膜组织,骨膜组织受到持续性的应力,即会出现炎症、渗出、肿胀、增生、钙化等系列病理改变。由于骨膜组织非常致密、延展性不大,与骨骼之间间隙极小,而且骨膜组织中的感觉神经高度敏感,骨膜组织急性炎症时,稍有渗出、肿胀,即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圧廹性、张力性、反射性疼痛症。骨膜组织慢性炎症期,会出现骨膜增生、肥厚、钙化等改变,合并出现骨静息痛。 无论急慢性病变,均可通过神经传导作用,使病变局部和肢体远端出现疼痛、麻木、寒冷症状。针对骨膜组织损伤的拨针治疗,并可将筋膜、肌腱、骨膜应力过大挛缩之处松解开,将附着在骨关节不同平面的腱性纤维包括骨纤维管进行有效的松解,还可通过对病变骨膜采用摩骨操作技术等不同操作模式,改善或治愈因骨膜病变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 骨膜组织的损伤属于中医骨痹范畴,拨针的摩骨同于《黄帝内经》记载骨痹针法,[灵枢·官针第七] “八曰短刺;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 本内容仅供学习交流,若需就医,请到有中医执业资格医生处就诊。 文字难免错误,观点难免偏颇,欢迎留言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