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痤疮五剂显效,不传之秘是……

 中医经典分享 2022-04-26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脉证经方廊坊传承基地

姚颖玉

痤疮是目前困扰青春期男女的主要疾病之一,发病率高,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及心理健康。痤疮在祖国医学中又称为“鼓”“肺风粉刺”“酒刺”“面施”等,在《黄帝内经》中,对痤疮的形成就有论述,《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汗出见湿,乃生痤…… 劳汗当风,寒薄为蔹,郁乃痤。”《诸病源候论·面蔹候》曰:“面鼓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传统中医理论认为,痤疮的发病主要与“风热”、“肺热”以及“湿热”等有关。


《伤寒论》154条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


《伤寒论》164条原文: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根据原文大黄黄连泻心汤病机是中焦实热。现代多应用治疗各种血证、 口腔溃疡、原发性高血压、神经性头痛、糖尿病、急慢性胃炎、痢疾、结肠炎、动脉硬化等,凡热实火盛之证的,皆可应用。但是大黄黄连泻心汤实际临床应用尚缺乏精准的应用指征,什么指征直接指向这张经方?值得我们思考。


仲景阴阳脉法是将病、脉、证、治贯穿起来的诊治疾病的精准高效的方法,较传统的经方辨证更为简洁高效,更有规律。笔者遵循仲景阴阳脉法采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痤疮1例,报道如下:


患者,男,16岁。


痤疮2年余,面部及后背多发,面部油多,伴有红肿及新生脓点,口不干,饮食尚可,喜肉食,小便黄,大便黏腻。舌红苔黄腻。右关太过脉。


处方:大黄10g,黄连10g,黄芩10g。五付。



结合仲景阴阳脉法扩大了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主治范围,而且收效显著。本方针对中焦实热证的病机,药用苦寒的大黄、黄连及苦平的黄芩属于典型的苦寒下法,病属实证,故表现为太过脉,正邪交争于中焦,所以太过脉表现对应的位置是关部中位,正气欲通过向下的方向祛除邪气,所以太过脉位于右手;从寸关尺的角度,关部显著,从浮中沉的角度中位显著。在右手寸关尺的浮位中,以关部的浮位最为有力,并且属于太过脉,所以在仲景书中记录的此方脉证是“关上浮”。


此方脉证在临床中很容易把握,需要明确的是有时在右侧寸脉的浮位也触及一个比较急促的脉动,这是热势上涌的表现,这时需要与右侧关部中位的脉动进行比较,关部更强者才是此方脉证。


体会:结合仲景阴阳脉法在临床应用经方高效精准。“阴津血”为阴,“阳气”为阳;左脉诊阴的盛衰,右脉诊“阳”盛衰;实则左升右降,虚则右升左降。此病案应用仲景阴阳脉法直接指向大黄黄连泻心汤,疗效显著。仲景阴阳脉法是突破中医人理论盲区和提高临床疗效的新途径、新思路。

转载:北京古真书院公众号

版权声明

○ 文章由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姚颖玉提供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本公众号发布文章及视频,仅供学习者交流参考。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非专业人士请勿盲目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