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震旦学院到交大医学院

 午后骄阳 2022-04-26

重庆南路227号的交大医学院原本与淡水路不沾边,解放后多次拓展,最终将淡水路416号(原萨坡赛路400号)卢湾一中心小学并入,遂将东门开设在淡水路。

▲ 淡水路416号交大医学院东门,原址为卢湾一中心小学,前身为萨坡赛小学(Ecole Primaire Chapsal)

医学院虽然附属上海交大,其实他与复旦大学更有渊源。1900年8月25日,马相伯将自己在松江、青浦的3000亩地捐给天主教耶稣会江南(传)教区收管,作为创办中西大学堂的基金,请教会协助办学,并立下“捐献家产兴学字据”。

立献据人谨承先志,愿将名下分得遗产,悉数献于江南司教日后所开中西大学堂收管,专为资助英俊子弟资斧所不及,并望为西满安德肋献祭,祈求永承罔替,中外善堂概由输献。此系主前熟思,遵先志以献者。
自献之后,永无反悔,且系先人所遗名下私产,故族中一切人等,毋得过问。其系教中者,自无敢有违善举;其系教外者,则非先父先兄之嗣也,更无得过问,特此书献存档。时天主降生后一千九百年秋分后一日,即光绪庚子又八月一日。
立献据人江苏镇江府若瑟马良
计开青、娄田亩契据有绝有押一并献存。外清册一通、油坊一所。
又近上海等处地亩数方,其契据俱一并在内,左译文另有添注,合并声明总之。 

马相伯(MA HSIANG-PAI,1840-1939),名良,又名建常,字相伯,江苏丹阳人,天主教世家,洗名若瑟,亦作若石。中国教育家,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复旦中学创始人兼首任校长,爱国人士,耶稣会会士,神学博士。

▲ 徐汇中学马相伯先生铜像

兴许还陷于苏州办学失利的阴影中,耶稣会接受捐赠后,并没有马上办学。与此同时,学贯东西的马相伯在徐家汇隐居,在南洋公学(今上海交大)任教的蔡元培经常上门请教,后来又选拔了黄炎培、李叔同、胡敦复、邵力子等24名学生,一起师从马相伯学习拉丁文。1902年11月,因“墨水瓶事件”爆发学潮,南洋公学百余名学生集体退学,无学可上。在蔡元培的支持下,马相伯租用徐家汇老天文台余屋,创办了震旦学院,“震旦”,梵语,印度对中国的古称,卦属东方,是日出之方。梁启超曾著文祝贺:“吾今乃始见我国的第一完备有条理之私立学院,吾喜欲狂。”

▲ 马相伯门下弟子代表人物

耶稣会,天主教的主要修会之一,我们曾在《淡水路上的教会房产》提及,1773年耶稣会被解散,中国教区的相关资产由遣使会接管,1814年恢复,1842年重返中国,耶稣会传教士文化程度较高,来华传教的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郎世宁等都是来自耶稣会。除了传教、服务教徒外,耶稣会最大的特色是兴办教育,他们在全球兴办了许多大学、高中,是现今世界最大的办学团体之一。

▲ 马相伯与于右任

1903年,震旦学院正式登报招生。马相伯任总教习,并通过耶稣会聘请了多名传教士授课。在马相伯等人的努力下,学生越来越多,耶稣会从最初的观望转向积极介入,可是,与马相伯在教学理念、管理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矛盾。1905年,新任总教习南从周撤销英文课,再次引发学潮,在于右任、叶景莱等7人带领下,130名震旦学子脱离震旦,拥戴马相伯另创新校,自此,震旦学院一分为二,平行发展。

▲ 《上海县续志》关于震旦学院创建的记载

在挚友严复等人的帮助下,马相伯牵头成立了包括严复、熊希龄、张謇等28人在内的复旦公学董事会,并向社会发出《复旦公学募捐公启》。同时,向政府申请官方资助。1905年9月14日(阴历八月十六),复旦公学在上海吴淞提督行辕正式开学。几经变迁,复旦大学最终落脚江湾。 

而位于重庆南路的震旦学院(Universite Aurore)正是于右任等130名学生脱离以后,由耶稣会在李平书等人的协助下重新开办的教会大学,1905-1907年一直在徐家汇天文台旧址办学。1908年,耶稣会江南教区(Mission du Kiangnan)利用马相伯捐赠的资产在卢家湾吕班路(今重庆南路)购地四十余亩,兴建新校区并迁入。在后来的发展中,设置了法学、医学、理工等学院,并更名为震旦大学。

▲ 震旦大学校名

▲ 震旦大学所在位置

▲震旦大学总图

▲ 震旦大学全景之鸟瞰(1924年)

也在同一时段,天主教江南教区法籍主教姚宗李与公董局合作,在金神父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地160亩建立“圣玛利亚医院”(另说是宋书升家族捐赠),医院中文名“广慈医院”,交仁爱会修女管理。震旦医学院的学生临床实习就在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安当医院完成。

▲ 1922年,瑞金医院8号楼建成,当时称为25舍,用于开设产科病房,门头“产科Maternité”源自于此,现为医院行政办公楼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震旦大学建制撤销,医学院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同德医学院三校合并,成立上海第二医学院。2005年,并入上海交大,自此成为交大医学院。

另外还有一所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旧址位于今长乐路141号,这是由天主教美国圣心会创办的教会女子大学,与震旦大学无关。1951年,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并入震旦大学,后由并入复旦大学。

▲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大礼堂

▲ 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旧址,今向明中学

我们在盘点淡水路沿线的美资房产,提及位于淡水路合肥路的洛克菲勒地块,当初捐给上海医学院用于兴办中山医院和上海医学院,本来上海医学院很有可能与震旦学院成为邻居,后因法租界当局多方阻挠,中山医院和上海医学只好移址枫林桥。医学院在日后的发展不断壮大,由学院升级为大学,首批跻身为211高校,2000年与复旦大学合并,演变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马相伯“毁家兴学”,与其在耶稣会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马相伯早年在法国耶稣会的依纳爵公学(徐汇公学)求学,后来正式加入耶稣会,取得神学博士后被授职司铎(神父),并在安徽宁国、江苏徐州等地传教。耶稣会,纪律严明,早期的神父入会都要立誓“三绝”,即绝意、绝色、绝财。作为耶稣会的神父,马相伯一度离开教会从政,并结婚生子,晚年重回耶稣会,不仅将地产捐给耶稣会用于兴办学校,还将自己尚未成年的一双儿女托付给教会抚育。

▲ 图为马相伯在百岁寿辰(1939年)前半月与孙女在越南谅山寓所

马氏兄妹六人,老大马明学(?-1831)和老四马钦福夭折,老二马建淑(1833-1925)嫁于青浦朱家,老三马建勋(1835-1882)早年追随李鸿章,为淮军办理粮台,后建议以洋枪装备淮军,挫败太平军,受到李鸿章的重视。马建勋站稳脚跟后,先后推荐老六马建忠(1845-1900)、老五马相伯(1840-1939)进入李府办理洋务,其中马建忠最受器重,遗憾的是马建忠中年早逝,李鸿章也于1901年病逝,马氏兄弟自此退出政坛。马氏发家源自老三马建勋,马建勋在李鸿章旗下出任淮军粮台期间,趁太平军战乱,在金台、青浦、松江等地低价购买了一批田产,中年早逝,马家母亲沈氏做主,将其产业分给了马相伯、马建忠兄弟。

对于震旦学院的创立、新校区建设、日常运作,马相伯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多次捐地捐款。除了早期创设震旦学院捐赠了3000亩田产外,1907年震旦大学在卢家湾兴建新校区时,马相伯再次倾囊相助,将父母生前经商积蓄下来的4万元现洋及租界中价值10万余两白银的地基八处悉数捐出,以致后来自身及子女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

▲ 1937年,“七君子”出狱后,一同探望马相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