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淞风物】老城厢马园街张遗经堂

 吴淞风物 2023-02-05 发布于上海


     马园街叙略
马园街,位于上海市原南市区,老城厢东北部,属豫园街道丹马居委会管辖。其北抵梧桐街,南达方浜中路,全长约72公尺,宽 4.4-4.9 公尺,敷设弹街路面。丹马居委会中的马字即指此地。该街旧名马姚弄、马园弄,相传当地早期以马、姚二姓居民居多而得名,又旧传此地为费氏蓄马之所,故名马园弄。另有讹作马腰弄者,系姚、腰二字谐音讹误所致。
该街两侧多以商铺、民居为主,尤以南侧紧邻方浜中路,商业气息浓厚,市面繁荣,方浜中路马园街口曾诞生过诸如曹素功、李鼎和等一众老字号,街东侧还有浦东绅商陈桂春之子陈豫章在此设置的大片地产。而街北侧距敬一堂不远,故常沾染宗教气息,周边多有天主堂产业,民众也屡见皈依者,其中最具影响力者属当地张氏一族,其于马园街西北侧建宅定居,世代信奉天主,因该族诞生了张家树主教,而在宗教领域内享有盛名。


     张遗经堂
张遗经堂宅邸,位于马园街西北侧,今马园街6-14号,占地约八分一厘。其宅院布局复杂,并不规则,宅院可分为三部分,最外侧为沿街店铺与过街楼正门入口处,中部主体建筑为一独栋三层石库门建筑,建成于1915年前后,由族人张正禄设计建造,石库门主体呈一正一厢布局,弄口设西式石库门门头,门楣处不见题字,却刻有海狮顶皮球图案,或为后世增添,天井侧立面与建筑外观颇具气势,再后方为一栋二层三合院,建筑外观朴素干净,质量尚可,梧桐街侧另置有有一三合院,也同为张遗经堂产业。在该宅马园街侧入口过街楼下,即宅院东南角处,留有界碑一块,上书“遗经一后张界”字样,由笔者同仁于2020年时发掘而出,堂号“遗经”即取遗留经书之意,该界碑字迹清晰,未受风化等损害,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有关此宅堂号的表述,在后世留存的零星记录中却并不统一,1933年《上海市土地局沪南区地籍图册》一书中将此地地籍户名记录为“张遗金堂”,此记录与界碑所示字迹不符。另外,张家曾有向中国救济妇孺总会和协济施材会捐款的记录,记录中所留之名则直接使用界碑名“遗经一后”。笔者初步认为地籍图册有谬误错字的可能,但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可见即便是地籍图册这类的第一手史料,也不可完全偏信,视作万宝全书。

居住于此的张氏一族,其世代信仰天主教,其祖籍南汇县西八灶,今上海市浦东新区康桥镇沿南村,为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徒聚居村,村中有一所规模宏大的哥德式天主教堂,名为张家痛苦圣母堂。1893年,这一家族诞生了一个男婴,名张端六,他后来的名字将在未来享誉中国天主教,这便是张家树。

   张家树

张家树,1893年生人,原名张端六,圣名类思,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第一任自选自圣的主教,任期自1960年始,至1988年张主教逝世结束。

   张家树主教牧徽
   格言:施舍比领受更有福
  (Lay 提供)

1893年 6月30日,张家树出生于上海县老城厢马园街张遗经堂,1902年,张家树就读于伯尔各满学校,后就读于耶稣会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徐汇公学,1910年张家树自徐汇公学毕业,并立志修道。1911年赴英国留学,入康托尔培里的耶稣会文学院、哲学院学习,1918年回国,任徐汇公学副监学兼法文、教理教员。1920年再度赴英,就读于英国海斯汀的耶稣会神学院,1923年张家树在英国晋铎,先在法国巴黎、里昂等地的华侨教友中工作,至1925回国,任浦东傅家玫瑰圣母堂副本堂神父。次年任徐汇公学教导主任,1937年 8月升为校长。任职期间,其深感外国传教士对当地教会与学校的控制,自己屡受牵制,颇感不满,亟寻自主之道,他将各年级除数、理、外语以外的教材,都改用中文课本,各种表册、文告等文字也由单一的法文改为中法文对照。拟订校历,办校刊《汇学杂志》,并重编中西图书目录,扩建校舍,使学校有长足发展。

抗战爆发后,张家树仍居上海,1943年,张家树任浦东张家楼总铎区总铎。其间,兼任耶稣会上海总院咨议员、天主教上海教区教会学校督学和教理总监。嗣后,任上海教区主母会总指导司铎、神师等职。上海解放前夕,张家树奉教会命率领主母会修士撤退至澳门,1950年8月又奉命回沪。

至新中国成立前后,由于受冷战大环境影响,罗马教廷认为信奉无神论的共产党人是天主教最大的思想敌人,时任教宗庇护十二世多次发布反共敕令与通谕,甚至在1948年意大利议会选举期间,直接出面要求意大利天主教徒选举拥护教会权利的候选人,排挤意共,从而以一国元首与宗教领袖的身份干预他国内政。而时任教廷驻华公使黎培里滞留中国大陆,与部分外国传教士、传道人听从教廷指示,长期在华从事敌对活动,致使中共和之后新近成立的新中国政府对教廷完全无法信任。黎培里在华期间设立天主教中华全国教务协进会,深入参与国共内战,与国民党联系密切,多次发出命令及指示,要求中国天主教徒执行圣职部的反共命令,时任天主教南京总教区总主教于斌还因积极支持蒋介石进行内战而被列为内战战犯。由此,教廷对国共内战的深度参与引起了后来新中国的高度戒备,本就希望消除外国在华影响的新中国政府开始积极推行天主教自立革新运动,且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新中国与教廷矛盾愈发激烈,黎培里鼓动国内天主教徒发起对抗,并以“流血致命”的“成圣荣誉”作为引导。后来国内接连曝出“圣母军事件”、“龚品梅案”等事件以及各类间谍案件,进一步加剧了中国政府对教廷的不信任感在这一背景下,1955年,张家树和张士琅等75位神父联名发表《告神长教友书》,揭露外国势力利用宗教反对新中国的事实,标志上海天主教神长教友本着爱国爱教、爱主爱人的精神,开始自主、自办教会1956年 1月,张家树列席全国政协二届二次会议。1960年4月23日,天主教上海教区一批神父教友一致推举张家树为天主教上海教区正权主教,并于 4月27日在徐家汇圣依纳爵堂由沈阳总教区总主教皮漱石主礼祝圣,自此张家树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自选自圣的主教之一,上海教区主教座堂也从董家渡圣方济各沙勿略堂迁到徐家汇圣依纳爵堂。文革开始后,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被破坏,宗教活动完全停止,张家树主教也被下放劳动,以修伞、洗玻璃瓶营生。

   教宗庇护十二世
当时张家树收到三万多元补发工资,他把这些钱分成三份,一份捐给了上海教区,用以修复徐家汇圣依纳爵堂,一份捐给了正在筹建中的天主教佘山修院,一份捐给了中国残疾人基金会,自己不存一分钱,继续维持着朴素的生活作风。1980年 5月,中国天主教第三届代表会议召开,张家树当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团长和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主任。1982年10月,佘山修院落成。1985年,年已93岁的张家树祝圣金鲁贤为自己的助理主教,并与之合影。

   李思德、金鲁贤主教荣任上海教区助理主教
   张家树主教偕同主礼、辅礼主教与之合影
  (来源:龚国伟《我所知道的张家树主教》)

   1985年11月17日,张家树主教在董家渡
   天主堂复堂弥撒前讲道(Lay 提供)

   1986年,张家树主教在佘山修院主持弥撒
  (Lay 提供)

1988年 2月,张家树因病住进上海华东医院救治,至当月25日清晨去世,享年95岁,消息传出,中国天主教界都为之震动和痛惜。3月2日,张家树主教的追悼仪式在上海举行,其骨灰被安放在徐家汇圣依纳爵主教座堂祭室中。

   张家树主教追悼式现场
  (来源:龚国伟《我所知道的张家树主教

除此以外,在张遗经堂宅东端沿街侧,今马园街 8号处,曾为明星社支部。该社成立时间不详,以联络感情,交换知识,研究文学,改良社会为宗旨,在坊间广收社员,社员分永久、赞助、特别、普通四类,除永久社员外,其余需缴纳二角至一元不等的社费。该社设有机关刊物,名《明星周刊》,各社员均有赠阅,每半年出汇刊一集。该社有两处活动场所,除马园街外,另在虹口胡家木桥德宁里设有支部。

目前张遗经堂宅邸保存状况尚可,是当地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然因年久失修等因素,部分建筑构件有损毁与遗失,尤其位居中部的三层石库门建筑,其楼梯不翼而飞,以致无法登临,希望未来能够挽留住并妥善修复这处珍贵的历史建筑。

在此,笔者特别感谢Lay提供大量张家树主教的影像资料。

 以下为趣味报纸版面。由于公众号文章的图片在上传过程中多有质量损失,易造成图片模糊,如诸君欲获取该期趣味报纸高清原件,可移步至本社微博@吴淞风物 下载观赏,分文不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