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腹血糖升高,苏木杰效应?黎明现象?多一句问诊,搞定失控的血糖!

 尚振奇 2022-04-26

图片

最近收治了 1  例 2  型糖尿病患者,其降糖治疗过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病例简介


基本资料:患者女性,58 岁,因「发现血糖升高 3 年,血糖控制不佳 1 月」于 2022 年 3 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 2 型糖尿病病史 3 年,目前服用阿卡波糖、格列美脲及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差,空腹血糖 10 ~ 12 mmol/L,餐后血糖 13 ~ 15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8.5%。目前无明显口干多饮多尿症状,1 月来体重下降 5 斤。

既往史:高血压病病史 2 年,血压最高 180/100 mmHg,目前服用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血压控制在 130/70 mmHg 左右。

查体:BMI:26.6 kg/m2,血压 130/60 mmHg,心率 65 次/分,心肺腹未及异常,双下肢不肿,神经系统未及异常。

入院后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及血电解质正常,血脂谱示总胆固醇 5.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63 mmol/L ↑,血清 C 肽水平见图 1。心电图未见异常,超声示脂肪肝、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图片
图 1  患者血清 C 肽水平
图源:作者提供

入院诊断:2 型糖尿病伴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压 3 级(极高危)、脂肪肝、血脂异常、下肢动脉粥样硬化。

治疗: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给予基础胰岛素注射(德谷胰岛素)联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同时进行降压、调脂等治疗。

血糖监测:患者血糖监测结果如图 2。

图片
图 2  患者血糖监测结果
图源:作者提供


「奇怪」 的空腹高血糖


考虑患者长期联合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无法达标,根据 2020 版中国指南建议,起始基础胰岛素(德谷胰岛素,睡前 12 U,皮下注射)治疗;

同时患者空腹血清 C  肽水平较高,进餐后 C  肽水平仅为空腹水平的 2.4 倍,提示患者胰岛素抵抗明显,伴有胰岛素分泌缺陷,故加用西格列汀二甲双胍复方制剂(早 1 片,晚 1 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障碍。

从 3 月 15 日至 3 月 22 日开始实施上述治疗方案,患者血糖监测提示以下特点:

全天整体血糖较高;

除了餐后血糖偶尔升高明显(与饮食、运动因素相关),血糖波动幅度并不大;

凌晨三点血糖升高明显,波动于 11.7 ~ 17.5 mmol/L,直接导致空腹高血糖,全天血糖 「水涨船高」。

要促进血糖达标,目前首先要控制好空腹血糖,才能水落船低。德谷胰岛素可以有效控制空腹血糖,其剂量已从睡前 12 U 增加至 22 U,空腹血糖和凌晨三点血糖仍居高不下,原因何在?


追本溯源,谁是罪祸首?


对于糖尿病患者难以达标的空腹高血糖,一般考虑以下原因:

  • 睡前加餐;

  • 午夜至凌晨发生低血糖,空腹血糖反跳升高,即 「苏木杰效应」;

  • 由于黎明时皮质醇分泌增多,加上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分泌缺陷,胰岛素对胰高血糖素的抑制作用减弱,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比值升高,不能有效抑制肝糖输出大,空腹血糖升高,导致 「黎明现象」。


结合本例患者,未在睡前加餐,也未在午夜至凌晨发生低血糖,罪魁祸首是否就是 「黎明现象」 呢?在使用了二甲双胍、基础胰岛素后,空腹血糖仍居高不下,这个 「黎明现象」 似乎有点太顽固了吧!

正当我一筹莫展时,规培医师拿来一瓶药跟我说:「老师,患者还在吃这个保健品!」 

我拿过来一看,这是国外的 「保健品」,成分说明表中赫然写着:「每粒药物含有地塞米松 0.5 mg」。原来,近几个月患者经常感觉手指关节疼痛,她女儿便购买了这种 「保健品」 睡前服用 2 粒。

也就是说,患者晚上睡前长期服用了 1 mg  地塞米松。地塞米松属于长效糖皮质激素,可诱导胰岛素抵抗,抑制胰岛 β 细胞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并触发胰岛细胞凋亡,进而诱发或加重 「黎明效应」。

于是让患者在 3  月 23 日停服 「保健品」,3  月 24 日患者凌晨三点血糖降至 8.5 mmol/L,空腹血糖降至 7.3 mmol/L,其后血糖逐渐平稳下降。


一点启发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应该积极寻找导致血糖无法达标的原因。空腹血糖异常增高时,除了考虑进食、午夜低血糖和 「黎明现象」 外,还要考虑患者是否服用了可以升高血糖的相关药物。

就糖皮质激素而言,可加重高血糖,在既往无糖尿病的患者中,如运用糖皮质激素的过程中出现血糖升高,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者为类固醇糖尿病。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特点表现为:

◆ 影响血糖较快:

健康志愿者口服 4 mg/d  地塞米松,4 d 后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而葡萄糖清除率已经下降 34%。无糖尿病病史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患者在糖皮质激素治疗期间,发生糖尿病的平均天数为 17.5 d,最短为 7.7 d。

◆ 血糖高峰与糖皮质激素作用高峰一致:

如病例中使用的地塞米松为长效制剂,血浆半衰期为 1.8 ~ 4.7 h,晚上服用后致其午夜血糖开始升高;

而口服中效制剂(如泼尼松)在每日上午 1 次的模式下,血糖水平以中餐后至睡前血糖水平升高为主,但是在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由于内源性糖皮质激素被抑制、糖异生减弱,反而容易出现空腹低血糖。

◆ 糖皮质激素对血糖的影响有可逆性:

部分患者在停用糖皮质激素 48 h 以上后升高血糖的作用可减弱甚至消失,但也有部分患者因胰岛功能受损无法逆转。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策划 | 戴冬君
投稿地址 | daidongjun@dxy.cn
参考文献(上下滑动查看)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8.
[2] 任惠珠, 陈莉明, 郑妙艳, 等. 2 型糖尿病患者黎明现象发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31(6):492-496.
[3] 王丽静, 刘礼斌, 等. 糖皮质激素诱导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 27(6):415-417.
[4] 邹伏英,王友莲. 类固醇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08):564-566.
[5]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围手术期糖皮质激素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2,38(01):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