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

 入出有致 2022-04-27
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方案课题主持人:原海玉选题依据国家 22 部委共同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要求, 鼓励开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医药为基础的心理健康相关理论和技术的实证研究,逐步形成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心理学理论。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是2018 年度林州市基础教研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生命教育的基础和核心,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明确要求,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使素质教育全面落实到实处。人的健康不仅指身体健康,更包括心理健康。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 认知世界心智由白纸向成熟发展的关键时段。健康的心理在中小学阶段应有如下表现:远大的理想、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乐观的性格、坚强的意志等等。在当代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以自我为核心的意识十分突出,骄娇二气思想严重,心理辨别力和心理承受力还很低。因此,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不仅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命运,也直接影响着当前的社会稳定。传统文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与沉淀,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下来的一种文化总和;是中华文明成果根本的创造力,是民族历史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约5000年历史中延绵不断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等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在中小学教育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是一个重要课题。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对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融合,才能相互促进,在培育人才方面达到事半功倍。融传统文化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我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越来越得到我校教师的认可,这为我们进行课题研究提供了厚实的土壤;其次,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四人老中青搭配,长期在班主任、语文教学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同时富有开拓进取创新精神。第三,我校教研氛围热烈浓厚。我校年轻教师居多,他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对新生事物充满了积极探索的热情,年轻教师们迫切需要把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高效完美的融合到一块,形成了全校教师全员参与的教科研氛围,这就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后盾;同时,本课题的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 物力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研究范围:一是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维护。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二是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三是传统文化对中小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具有巨大的心理潜能,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让传统文化融入学生身心发展,注重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四是优秀传统文化怎样融入到中小学生心灵之中。学校心理辅导的精髓是以促进成长和开发潜能为目标,在充分尊重学生的氛围中创造条件,让中小学生自己选择具有建设性的行为方式,健康成长。研究步骤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8.7 2017.8) 制定计划,深入调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现状。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8.9 2018.12) . 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经典诵读等实践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第三阶段:中期评估阶段(2019.1 2019.3)总结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第四阶段:总结实践阶段( 2019.4 2019.6) 全面汇总研究工作,搜集整理研究材料,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再次梳理研究的整体思路,对材料进行最后归纳、整理,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研究方法本研究拟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对相关理论书籍、论文进行整理、归纳,并作比较研究:筛选其中可借鉴的经验,为我们的整个研究奠定理论基础。2调查研究实践法。我们将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问卷、座谈、个案跟踪等手段,调查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的主要途径及其存在问题,用量化统计分析与个体案例质化研宄相结合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具体操作来说,( 1)结合课堂教学,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全面发展并引起足够重视, 在学科教学活动和其它各项教育活动中,都应注重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寻找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全面、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适量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普及心理保健知识,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依靠班主任工作,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第一人,要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主任的各项班级管理工作中。( 3)利用校园文化使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学校德育专题讲座、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帮助学生掌握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4)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资源,合力共促心理健康教育。搭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工作平台和有效的沟通渠道,联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于各种文体活动中,积极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文体活动, 尤其是体育活动被公认为是一种最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有不少人由于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而引起焦虑和抑郁,通过体育活动,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轻松融入校园生活,在体育运动中磨炼意志,协调身心,锻炼人际交往,融洽关系,缓解压力,培养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合作与竞争意识。3 验证研究法。本研究将在文献研究和调查研究实践的基础上,根据一些取得经验总结设计研究方案,从而验证和修正理论和工作方案,形成了一整套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理论。研究成员的分工:原海玉: 课题组主持人,主持课题组全面工作。负责计划、方案、开题报告、中期研究报告、结题报告、主报告的起草;主持课题组成员培训和课题研讨活动。原清海: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堂教学的开展调查,策划主持课题研究活动,组织成员上研究课,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承担课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主报告的撰写工作。杨文海: 课题召集人。负责活动前的通知、登记考勤管理等工作;负责研究前期、中期、后期的测试工作;设计课题教研活动中的调查问卷,撰写问卷调查分析报告。郭方淑: 负责课题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参与课堂研究的具体实施工作。7. 步骤进度准备阶段(2018.7 2018.8) :制定计划,深入调查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现状。实施阶段 ( 2018.9 2018.12) : 研究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开展经典诵读等实践活动,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中期评估阶段(2019.1 2019.3) :总结之前阶段研究情况,收集活动资料及部分成果,填写中期评估表,参加中期评估。总结实践阶段(2019.4 2019.6) :全面汇总研究工作,搜集整理研究材料,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再次梳理研究的整体思路,对材料进行最后归纳、整理,形成成果,撰写结题报告。研究前成果预期及其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典型案例集( 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研究效果及检验方法1. 课堂效率提升。通过听课对比、学生问卷、考试等方法检验课堂效率。2. 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创设情景、座谈会等形式检查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3. 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理论联系实际,知情意行统一检验学生的爱国情怀及责任担当。4. 检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通过自我理论学习,按课题组要求及时完成相应反思、案例及论文等,完成的质量如何(主要检测是否真正结合自身实践发现和解决问题)。教学成绩体现,学生素质的提高等检验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