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孩子害怕的时候,90%的家长,在亲手毁掉TA的安全感

 帝呱呱星球 2022-04-27

不得不说,这个小朋友胆子很大,一路如履平地、大步流星。

妞妞看得不肯走,我就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你想玩吗?”

她兴致冲冲的点了点头,但一定要我陪着她一起上去玩。

真到站在空中吊桥上面的时候,妞妞的表情马上变了,站在那,迟迟不肯迈出脚。

于是我说:“妈妈先走,在前面牵着你。”

其实,当我站在吊桥边上,我心里也害怕,因为我一向来都恐高,像玻璃栈桥这样的项目,我是坚决不肯上的。尤其当一脚踏上吊桥的木板,木板还止不住晃晃悠悠的时候,更是感觉自己心会揪起来,两只手死死拽着扶绳。

但是我在心里给自己打气:

没事,看起来吓人,其实是个儿童玩的吊桥,才两三米高;

没事,身上绑着绳子呢,掉不下去;

没事,晃的虽然厉害,重心先前移,站稳一条腿,再把另外一条腿放过去就行。

靠着这样的“自我鼓励”,我迈出了第一步。

在走完了一两块板子的时候,我就觉得好多了,不再那么害怕了。

当时我就想,其实,这就是我们脑海里“安全系统”的运作过程。

在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中,都有一个“安全系统”,当大脑检测到了危险的时候,安全系统就会拉响警报。

当我站在吊桥边,看着自己站在这么高的地方,我的警报器就开始报警了,我开始心跳加速,或者呼吸急促、手心冒冷汗,这些都是身体收到警报时的生理反应。

然后,我迅速调整了一下,对环境进行了理性评估,觉得其实没有危险,自己应该可以面对。这就是在给自己的大脑发送一些安全信息,最终解除了警报,克服了恐惧。

这样一个:

觉察危险→拉响警报理性评估解除警报

的过程,在我们面对危险和恐惧的事情时,一直在我们的大脑里默默的上演,只是我们没有察觉到。

这也让我非常的理解妞妞的害怕。

我一个快四十岁的大人了,站在那里都会害怕,更何况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呢。

我可以理性评估,毕竟我的大脑发育比较成熟,也经历了无数的考验,对事情能做出理性的分析和判断。但孩子还不行,他们是需要慢慢练习的。他们的崩溃、大哭、极力的逃避,其实都是不能理性评估的结果。

但是大人都长大太久了,早就忘记了自己小时候害怕的那些事情,忘记了自己也会有恐惧的感受。

尤其是看到别人家那么小的小朋友,那么哧溜地就走过去了,自己家娃却很怂的时候,很容易因为感觉“丢人”而数落或者逼孩子。

但大家要记得哦,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

之前我就说过,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杰罗姆·凯根发现,有10%~20%的人天生有高度敏感的基因,他们的警报器就是比别人灵敏一些,或者拉响警报后很难自己解除警报,会陷在恐惧的感受和想象里。像我,像妞妞,都是这样的高度敏感型基因。

那么,当孩子陷在恐惧当中,比如像前面说到的妞妞,站在那很害怕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我们要先判断孩子的状态,才能决定应该怎么做。

一个人在面对害怕的东西的时候,通常有四种状态:

第一种,极力逃避。

比如有些孩子,离某个东西还老远呢,就死活不肯靠近,家长拖都拖不动。这就是典型的极力逃避。

第二种,情绪失控。

这个好理解,哇哇大哭,情绪彻底崩溃。

第三种,咬紧牙关。

就是其实心里很害怕,完全是被逼着,迫于无奈,不得不去做了某件事,做的过程中通常孩子是全身僵直的。

第四种,直面感受。

这就是我前面经历的过程。

我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恐惧,感受到自己揪紧的心,并通过自我安慰、理性评估的方法处理掉自己的恐惧,最终完成挑战。

这4种状态里,前面两种,极力逃避和情绪失控,都说明孩子完全还没有做好去挑战自己、克服恐惧的准备,这个时候,强迫他们并不能导向一个好的结果。

因为,强迫,即使孩子不得不去做了,也只会让他们进入咬紧牙关的状态。

而咬紧牙关做完一件事,并不说明孩子以后就不害怕了,就积累起安全感、自信心了,孩子有可能会更加的害怕。

打个比方吧,如果你特别害怕蛇,在别人的胁迫之下,你不得不把一条大蟒蛇绕在脖子上。

这之后,你会变得不害怕蛇吗?

不会,你只会更害怕。因为蛇缠绕在脖子上的感受太鲜活了,你以后做梦都会梦到。

你是咬紧牙关硬扛过来了,但你的安全系统,并没有得到升级或者重置,可能被破坏的更厉害了,警报器变得更灵敏了。

我们希望孩子去挑战一件事,并不是为了做完这件事情本身,而是为了升级他们的安全系统。

想通这个道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因为这四种状态里,只有最后一种状态,孩子做好了准备可以去直面感受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通过这一次的成功经验,升级自己的安全系统。

那么,当孩子还在极力逃避,或者情绪失控的状态里面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什么也做不了呢?

其实不是的,在当下不要逼孩子,可以带孩子离开,但是之后,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做“脱敏练习”,慢慢地帮他去做好直面感受的准备。

像妞妞以前不敢玩那种很高很高的滑滑梯,我就经常带她在旁边看,在看的过程中,一来,她的内心在适应这种让她害怕的环境,二来,她也通过观察小朋友们滑下来之后的表情,努力的收集信息,来判断这个事情是不是真的像她以为的那么吓人。

看到小朋友们都很高兴的滑下来,又兴冲冲的再来一次的时候,她的内心就开始理性评估,说服自己,这个游戏是很安全的。于是有一天,她做好了直面感受的准备,自己主动提出要试试。

再比如以前妞妞害怕滴眼药水,对,连这个也害怕,哈哈。

我把她按在床上,手刚接触她的眼皮,她就会吓得一骨碌跑走,抓都抓不住。

后来,我用的也是这种“渐进式暴露疗法”,先把眼药水滴在她的手背上,再滴在她的脸上,再滴到她的鼻子上,她觉得好玩,呵呵呵地笑着说:“好凉呀。”

然后我再帮助她进行理性评估:

你看,这个眼药水,滴在脸上,一点都不痛,就是凉凉的感觉,滴在眼睛里也一样。

这样反复几次,妞妞就同意滴眼药水,并且不会再害怕了。

再回到文章一开头的场景。

妞妞站在空中吊桥上,她虽然害怕,可是没有崩溃,也没有极力逃避,我知道她已经基本做好了直面感受的准备。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做的有两件事,一件是帮助孩子理性评估,发展他们大脑理性评估的能力。

我会跟妞妞说:

“你看,刚刚那个小朋友走过去,一点问题都没有;我们身上绑了安全绳索,绝对不会掉下去;这个摇摇晃晃确实有点吓人,但是一步步来,踩稳了,再把另一只脚放过去就好了。”

第二件事,是不要“推”,而要“牵”。

在面对恐惧的时候,并没有规定说,孩子必须完全靠自己克服,才叫男子汉大丈夫。

我先走过去,然后告诉妞妞手抓哪里,脚放哪里,再用力带一下,就把她带过来了。她积累了这种成功的经验,就开始相信自己没问题了。

然后,彩虹屁吹起来:“你太棒了,太勇敢了,你看很多东西看起来很危险,但其实迈出一步,就不会再害怕了。”

这就是正向反馈。

当孩子不断的发展大脑理性评估的能力,不断的积累挑战成功的经验,和对自己的自信心,他们大脑的安全系统,就获得了重置和升级。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勇气之树能够茁壮成长,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困难的时候获得力量,跨越那些挑战。

这棵勇气之树想要成长,需要一片叫做安全感的土壤。这种内在的安全感,孩子会在我们抚慰他们的怀抱中感觉到,也会在我们的耐心陪伴中感觉到。

同时,当他们直面自己的感受,既不逃避、也没有崩溃,也是内化并巩固安全感的重要一环。

就像《游戏力》里面说的:

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安抚他;

孩子极力逃避时,我们轻推他;

孩子直面感受时,我们帮他放松。

当我们为孩子提供了这些环境时,他们就能内化出满满的安全感,滋养他们的勇气之树越长越高。

(文字编辑:闪闪发慌)

*快速了解帝呱呱星球,可以点击下方专辑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