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本愿宗与暹罗“泛泰主义”在二战中是何角色?都是侵华的工具

 西一里2l6sluho 2022-04-27
文章图片1

拉玛六世加冕礼 图片来自网络

1920年,暹罗国王拉玛六世访问日本,并在日本政要的陪同下参观了位于日本古都镰仓的镰仓大佛。随即,日本媒体发布消息:

“暹罗人民和日本人民在宗教信仰上的共同性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日本驻暹罗的外交人员和传教僧人也不遗余力地大肆宣传:

“暹罗民族与大和民族是同一个起源。”

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个信号,即意味着暹罗已经向日本军国主义鼓吹的“泛亚细亚主义”思想更加靠进了一步。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佛教本愿宗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凶残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南京大屠杀”和所谓的杀光、抢光、烧光的“三光”政策,更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而对于日本军人而言,他们发起的侵华战争和犯下的暴行,并不是犯罪而是所谓的“圣战”。这其中固然有日本军国主义者凶残的本性因素在内,但不可忽视的是,日本佛教本愿宗带给他们的影响。

佛教虽然有千宗万派之分,但其核心思想都是劝人向善,其修行手段无外乎精研佛法和持戒修行这两个途径。可在佛教非常盛行的日本,大量的佛教徒却为何失去了本性,善恶不分呢?

究其原因,还是日本的佛教已经严重背离了佛教本来的教义,失去了劝人行善的功能。日本的僧人更多的是把出家做和尚视为一种职业,把佛教作为一种文化来研究,而对于自身的持戒修行,则放在一边。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本愿宗。

本愿宗宣扬的 “五恶谤法无所谓,只信本愿即往上”观点指的是只要是坚持“本愿”,即使作恶也是没有关系的。

那么,这个所谓的“本愿”是什么呢?自然就是要为日本的天皇效忠了。只要是天皇的意旨,就是全体日本人的“本愿”。那日本天皇的意旨又是什么呢?那自然是推行“泛亚细亚主义”,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了!

文章图片2

銮披汶·颂堪 图片来自网络

本愿宗的“五恶谤法无所谓,只信本愿即往上”观点非常符合日本军国主义口味,也随即成为了日本军国主义美化侵略战争的工具和普通日本军人的精神支柱。为了更好地麻醉日本军人,本愿宗再次提出奇葩观点,即只要是信了本愿宗的教,即使犯下了杀人放火的罪恶,佛祖也会来救助你,不但不会受到惩罚,反而会来到极乐世界享福。试想一下,在本愿宗这种精神鸦片的麻醉下,日本军人又岂能不穷凶极恶?

为了更好地配合日本军国主义,日本本愿宗更随着日本侵略军来到中国,称为随军和尚,在占领区内,如南京、芜湖和台湾等地大肆修建寺庙进行精神麻痹活动。可是,本愿宗的这些歪理邪说早就被中国爱国宗教人士识破并给予了有力的驳斥。

本愿宗这套歪理邪说虽然在中国没有市场,仅是在日本侵略者中大行其道,但是在暹罗却有着广泛的市场。

早在十九世纪中期,日本和暹罗在政治和军事上就已经产生了交集。日本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和暹罗都属于被列强欺压的小国,有着共同的生存环境和利益诉求。可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国力快速得到了提升,国际上的地位也愈发重要,这就引起了暹罗的羡慕。

拉玛五世即位后,更是引进了日本的政治架构,派出了大量的留学生赴日留学,开始全方位向日本学习,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日本对暹罗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军事上都施加了超强的影响。

不仅如此,就连暹罗传统的宗教佛教也受到日本本愿宗的极深影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暹罗佛教放弃了传统佛教中提倡非暴力以及和平的思想,把民族主义和暴力文化引入到本土宗教,甚至提出:

“佛陀从没禁止信徒们拿起武器自卫”

这种鼓吹暴力的极端观点。

同时,暹罗又效仿日本把天皇奉为“神灵”的做法,在国内也提出了暹罗国王是宗教的首领,把现实版的暹罗国王变成了“神”,其国民在小时候就被灌输这样一种观点,即任何一个国民,只有成为佛教徒,才能成为真正的爱国者。那爱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自然就是忠君、忠于佛教。那忠于哪种佛教呢?自然就是受到日本本愿宗严重影响,已经被篡改的面目全非的佛教了。

从暹罗的这些表现来看,完全就是日本的翻版。

文章图片3

“泛泰主义”的利益诉求图 图片来自网络

可是,作为“神灵”,有一个日本天皇就已经够了,日本军国主义者虽然在利用暹罗,但也绝不会在暹罗另外设置一个“神灵”。所以,在1930年,暹罗军人推翻了那位曾经对日本给予完全信赖的拉玛六世,开始全面倒向日本。暹罗军政府上台后,不仅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严重依赖日本,而且也学起了法西斯那一套,开始大肆排斥非暹罗原住民的华人和华侨,搞起了民族纯粹主义。

1938年,暹罗军事强人銮披汶·颂堪上台组阁,成为了暹罗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1939年6月24日,在銮披汶·颂堪的命令下,暹罗改名为泰国,其官方给出的理由是:

“基于本国国名,素被作二种称呼,即'泰’与'暹罗’。唯民众则多喜称'泰’,政府为依民意,故更改国号及国籍。”

其实,这些都是能够放在明面上说的话,暹罗此次改名为泰国,其目的就是要推行“大泰国主义”或称作“泛泰主义”。

“泛泰主义”的主要观点是:

认为老挝人、越南的孟族、中国的傣族、缅甸的掸族都属于“人种学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万有泰族血统的人”全都联合在“大泰国”之内。

“凡是泰族人都应当属于这个国家,凡是泰族人以前诸国的土地都应当还给这个国家”。

“泛泰主义”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个所谓的“民族国家”,即一个国家由一个民族组成,这和德国战争狂人口中的“日耳曼民族分布于中欧、东欧者需听其团结合并而为一国”的说法完全相同。

对于暹罗改名为泰国,中国表示了极大的震惊。

此前,暹罗在其国内奉行“泛泰主义”,排斥华人,中国早就对此表示严重关切。而这次暹罗改名为泰国,则更加引起了中国的极度重视。因为按照泰国人的想法,中国的云南、贵州和广西等省份的所有非汉族人民都是泰族,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中国就应该把这些地区划都给泰国才是。

这个诉求委实惊人!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在明显地分裂中国。

文章图片4

滇缅公路 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暹罗为什么会选择在1939年来更改国名呢?

1939年对于中国来说确实是非常艰难的一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先是汪精卫叛变,后是中国沿海的通道几乎被日本封锁死,外援根本进不来,这桩桩件件都说明,中国的抗战已经处于极度孤立的状态,此时能够维系中国抗战的也仅剩下滇缅公路了。暹罗在中国最为艰难的时期提出改名,其实质就是想利用中国最为孱弱的时期来进行军事冒险和政治投机。如果中国对暹罗改名为泰国一事做出强烈的反应,那么,暹罗就会顺势进行军事冒险,要么自己出兵,要么与日本联合出兵截断滇缅公路,把中国的抗战逼上绝路;如果中国不强烈反对,那么暹罗则可以以中国默认的态度来进一步采取措施分裂中国。由此可见,暹罗在此时已经彻底沦为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帮凶了。

那么,日本人为什么这么热心地帮助暹罗,究竟有什么目的呢?

日本人的目的有三:

其一、利用暹罗改名为契机来试探中国的反应,如果中国反应强烈,那日本则可以以帮助暹罗的名义进入暹罗,进而切断滇缅公路,彻底切断中国的外援。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会与英国和法国产生正面的冲突,因为毕竟是受到暹罗邀请而来,并不是侵略暹罗,不会落英法两国以口实。

其二、日本在1939年之后,南进派势力逐渐占据了上风,如果能够以帮助暹罗为借口进入暹罗,那就会在英法两国身边安上一个钉子,在战略上占据上风。

其三、如果日本南进战略最终成行,那么,日军就可以利用暹罗地理之便,控制克拉地峡,进而截断马六甲海路,阻断英法两国对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救援。

中国方面在得知暹罗改名为泰国之后,虽然对此事表示严重关切,但因暹罗是独立一国,在其没有对中国进行正式攻击之前,中国也无法对其采取措施。但是在史学界却围绕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很多著名史学家,如傅斯年、顾颉刚等人都对暹罗改名为泰国一事进行了强烈的抨击,认为这是对正处于艰苦抗战的中国是一种严重的威胁。

由此可见,日本本愿宗和暹罗“泛泰主义”在形式上看,虽然没有战争和军队的表现形式那么直接,但其危害却绝不比军队和武器来得轻,甚至犹有过之。一个是从精神上麻痹日本人,使他们对于犯下战争暴行没有任何思想上的负担,变成了杀人的工具;另一个则是利用被改造过的佛教理论结合狭隘的民族主义,来美化自己的侵略行为。不管这二者如何包装,如何美化,但邪恶的就是邪恶的,以它们在二战中的所作所为无疑证明:它们就是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工具。

文章图片5

中国远征军 图片来自网络

1941年12月21日,泰国与日本签署了正式的《日泰攻守同盟条约》,泰国从此成为了“轴心国”的加盟成员之一。作为奖赏,日本承诺将帮助泰国“收复”当初割让给英国的马来省,并把原属于缅甸,从未被暹罗统治过的掸邦也交给泰国,其理由是掸邦也是泰族。

既然日本这么“仗义”,那泰国自然也应该投桃报李。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美宣战。不过,令人可笑的是,英美两国竟然拒绝了泰国的宣战。从表面上看,这是以美国为首的盟国认为泰国根本没有向自己宣战的资格,其实质是美国想要在泰国培植自己的势力,想要在战后从泰国身上攫取更大的利益。如果接受泰国宣战,那就意味着在战后泰国就成为了战败国,其利益势必要被战胜国瓜分,这样就会使美国的利益受损。但正是因为这次英美两国拒绝接受宣战,为泰国逃过二战后的战争清算创造了机会。

可泰国却并不这样认为,自从其加入到“轴心国”后,已经得到了很多利益,在战争形势没有明朗化之前,他是不能放弃有可能得到的利益的。

1942年5月3日,27架泰国军机空袭了驻扎在掸邦东部城镇景栋的国民党第93师,这支部队是在日本进攻缅甸后,中国为了保护滇缅公路入口,而特意安排在这里维护安全的。泰国此次空袭93师,就意味着泰国正式参与了二战,加入到日本阵营与中国对抗。这还不算,在中英军队在缅甸与日军进行苦战的时候,泰国在后方也是不遗余力地为日军提供后勤支持,成为了日军的帮凶和工具。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二战的形势越来越不利于“轴心国”,泰国政坛上下已经开始在为战后寻找出路,曾经被拒绝的宣战在此时俨然成为了泰国的救命稻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宣布投降的第二天,即8月16日,泰国宣布,在1942年 1月25日宣布的宣战公告无效。不仅如此,泰国随即向日本进行了声讨,把自己打扮成被日本侵略受害者的形象,并且还以战胜国的身份向日本进行战争索赔,居然还获得了成功,这不得不说是个异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