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回顾】怎样摆脱原文牵引?——某中外合作录音翻译项目会议纪实

 译品译味 2022-04-27

经典回顾

聚焦课程

案例分析


在昨天训练营的案例讨论中,我们重点讨论了如何克服中文牵引的问题:无论中文怎么表达,脑子里对应的英文应该是真正的英文,而不是受原文牵引而想出的英文。
那么这句话到底应该如何理解呢?怎样才算受中文牵引?公众号之前也发过很多有关这一问题的文章,让我们通过其中一篇一窥究竟。
(本文为姚老师在某中外合作访谈录音翻译项目交流会上的部分讲解内容。)

1
 原文牵引之visible牵引——受中文文字牵引

举例

原文:我们给居民提供的是综合服务。

初译:We provide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the residents.

审校:We actually provide services/ serve the residents in many areas.

点评:

初译存在两个问题——


1. 句子里存在逻辑衔接问题。前一句话说的是:Secondly, we provide community services for the residents,说话者怕自己说得不够清楚,就随口补充了一句:“我们提供的是综合服务”,因此用“We actually provide services in many areas”,逻辑衔接会更顺畅些。

2. “Comprehensive service”的译法比较明显地受了原文字面的牵引,属于一种“似是而非”的处理。翻译需要首先对原文进行深度解读,要敏锐地抓住原文形式背后的 real message,绝不是用“comprehensive service”对上“综合服务”就可以的——这不是翻译,是“换字游戏”。根据全文语境可以推断,这里的“综合服务”更合理的解读是“provide services in many areas”。

对此,我有这样一个建议:

我们学翻译,思维上一定要有所突破。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要“摆脱原文牵引”。“原文牵引”问题非常明显,只是大家还不太容易意识到。比如,看到中文写了“综合”(或“全面”),脑子里就死活绕不开“comprehensive”一词。说句玩笑话,就像鬼缠身一样。你们应该也深有体会,看到中文,脑子里就会蹦出一个英文对应词,之后这个词似乎就“阴魂不散”了。

这种情况特别常见。要突破这层天花板,有一步非常关键:眼睛里看到的是“综合”,脑子里面出现的是许许多多的options。这是第一步需要突破的。有很多方式可以表示“综合”或“全面”,比如“extensive”、“a large variety of”等。关键在于先抓住原文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 real message,根据这个 real message 决定翻译方法,而不是做词语对应。
 
我还看到另一个译者翻译“更全面”时没有用“more comprehensive”,用的是“more all-round”。我看到时就在想,为什么译者会这样翻?用“all-round”本身就和原意差了十万八千里,“more all-round”就更行不通了。一些译者想到“comprehensive”或者“all-round”后,就再也跳不出这两个词的“阴影”,就像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我要告诉你们一个规律:英文里有很多可以对应中文表达的词。比如中文说“管理”,我们一定是想到“manage”或“management”。可我要告诉你们的是,“管理”还有很多别的选择,比如“take care of”,“handle”,“deal with”,“control”等等。专业的译者一定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我们要练就金刚之身,无论中文怎么表达,脑子里对应的英文应该是真正的英文,而不是受原文牵引而想出的英文。要克服这种牵引力!
2
 口笔译与原文牵引

很多事情都是双刃剑。例如,我们都说口译难,但这种难处恰恰能帮助口译员译出通顺的译文。

口译难在口译员没有办法把发言人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他们记住的是信息框架。但恰恰因为脑中只有信息框架,反而使口译员可以不去 follow 原文的形式。比如,说话者说了三个“管理”,口译员脑子里记住的不一定是“管理”这个词,而是说话人说的事情。口译员在翻译时脑子里想到的不是“manage”这个词,而是“this is what we are doing”、“this is what we are dealing with”、“this is what we are taking care of”……这就是为什么口译需要训练脱去语言外壳的能力。笔译的好处在于可以永远看白纸黑字,但坏也坏在这儿,因为白纸黑字会变成一个魔鬼,“勾引”我们,让我们被文字束缚。我们做专业笔译的人,有时候不妨琢磨琢磨口译,体会一下翻译传递信息的精髓。口译无法把每个字都记下来,但还是可以成功地表述说话者的意思,因为传递信息主要依赖逻辑合理和内容准确,而不是字面吻合。我们做专业笔译,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3
 口语允许使用较多的插入语

审校:We actually provide services in many areas, including, primarily, …

点评:这种插入语的使用也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不太愿意这样用,因为做笔译时会觉得逗号太多。但这种表达在口语里是允许的。比如,说话者说完“including”,言下之意是想告诉对方包含什么,但“including”说完又转念一想,不想说出全部,想挑主要的说,于是就说出“primarily”。口语表达就是这样,逻辑不像笔头那般严谨。
4
 原文牵引之invisible牵引——受中文思维牵引

举例

原文:我们主要做的就是把政府提供的服务延伸到基层。

初译:…the delivery of government service to people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审校:…delivery of the government service to the community
点评:“基层”不好翻译,但这个词我已碰到过无数次,有时候会翻译成“grassroots”,这时“基层”通常指一种“层面”,用“grassroots (level)”可以“过关”。但即便如此,我们也可能会尽量想办法变通一下,不用“grassroots”。比如,我可能会用“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regional level”和“any other lower levels”等等。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基层是有所指的,比如这里的基层其实就是指社区。想象一下,你采访我这个社区,而我却在讲我们社区的主要工作是把政府的服务落实到“基层”去,这怎么可能呢?所以这里的基层只能指社区。因此,这里直接翻译成社区会合理得多。
初译就是思维受中文影响。这种情况十分普遍,译者已重新组织译文,但是逻辑依旧是中文的逻辑。
举例

原文:我们鼓励垃圾分类,我们推行了积分制、时间银行,如果垃圾分类做得好,你的服务会记到你的账户里,积分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
点评:遇到这些概念,译者就组织不好译文,因为找不到逻辑线。于是译者往往会用中文思维来翻译,例如“when you accumulate points at a certain level, you can redeem…”这个“certain level”很中式。

用英文传递信息则是这样:We have also developed a credit-based/ incentive scheme to encourage waste classification. Those who have done a good job in waste classification will earn credits which they can accumulate and use to redeem for some gifts.这才是英文的表述,把信息用英文组织并传递。我们一看到“一定的”,就用 certain。但事实上,当英语读者听到你说“when you accumulate points at a certain level, you can redeem…”他可能完全不明白这个“certain level”是什么意思。所以,此处的“一定的”不需要也不应该做字面对应,把意思包含在逻辑线里就可以合理传递信息。

我们容易受到原文牵引,这种牵引有 visible 的,也有 invisible 的,visible 的牵引就是我们看到的词,比如“管理”、“一定的”;invisible 的是中文思维,即组织译文时用的是中文思维而不是英文思维。
后记:由于中英语言和思维的巨大差异,原文牵引是大多数中国译者绕不开的一个障碍。不管是可见的牵引和无形的牵引,都如同镣铐,限制了我们的手脚。

如何摆脱这样的束缚?任重而道远,不够聪慧,就只能从每一次“失足”的案例中积累掉坑的经验,时时反思。相信任何译者都需要时时警醒、反思和总结,才能有朝一日在两种语言和思维之间游刃有余地转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