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翻译理论也可以不枯燥。(五)

 译品译味 2022-04-27

上周的Basic Concepts共读专栏中,小编介绍了Daniel教授的翻译理论,指出翻译不是转码(transcoding),这和译品译味一贯认同的“翻译不是换字游戏”不谋而合。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已经明白,翻译不是简单的字面转换,译者要深入分析原文。但是真正实战时,是不是有点手足无措?知道不能做换字游戏后,反而什么都不敢写了?别担心,小编把Daniel教授主张的翻译模式安排上了。

Daniel教授指出,翻译时可以先把原文切分为一个个Translation Unit,然后通过理解原文和重组语言“两步走”,反复检查译文的fidelity和acceptability(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和“达”啦),最终打磨出优秀的译文(如图所示)。

看到这么复杂的流程,心里是不是有点发憷?别担心,小编接下来会一一为你理清步骤,不过也得提醒大家,任何时候都不要盲从书本,这里提供的翻译模式仅供参考,大家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可取的哦

01

划分Translation Unit

Daniel教授所说的Translation Unit等于Processing Unit,也就是译者视为单独内容的部分。Translation Unit可长可短,小到一个词,大到一句话,全凭译者自己的习惯划分,没有固定套路。不过大家也要注意,并不是每段话都有清晰可分的Translation Unit。

初学者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翻译习惯,小编在这里想向大家推荐《英汉视译》这本书,虽然这本书是口译教材,但是其中的意群部分很适合笔译萌新模仿。

02

“两步走”之理解原文

划分好Translation Unit后,我们就要挨个攻破。首先,我们要理解Translation Unit的实际意思。Daniel教授提出,我们可以先对意思进行假设。当然,这个假设要有理有据,不仅要依靠自己对原文的理解,还要结合上一章讲过的world knowledge(左边方框的内容)。而且,在翻译专业文本时,译者常常没法只依靠自己的知识,这时就需要ad hoc knowledge acquisition,比如查证或者咨询他人(右边方框的内容)。

萌新经常在理解原文这步上栽跟头,原因可能是分析意识不够,也可能是没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大家在针对性练习后多做总结(比如写Integrated Problem and Decision Report),情况就会有很大改善。

在确定了Meaning Hypothesis后,我们要检验是否合理。检验的方法很多,除了依靠上文提到的知识和查证外,还可以通过上下文来判断。Daniel特别强调,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比如,我们在翻译第一段时,对原文有某种理解,可能翻译到最后,就会发现自己前面理解错了。再或者,有时原文写得很含糊,甚至有误,我们就不能盲目地假设意思,而是从多方面判断,最终决定用哪种解释(即我们一直强调的“critical thinking”过程)。

这里要指出,译者的最后决策带有一定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客户不一定会给出大量背景信息,甚至拒绝给出任何信息,译者在缺少充分资料的情况下,最后决定的解释可能不够准确。所以作者也建议大家,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接稿

03

 “两步走”之重组语言

在确定原文意思后,我们需要用译入语自然地传递出信息。当然,在重组语言的过程中也不能忘记world knowledge和ad hoc knowledge,比如在翻译术语时如果遇到困难,就要向相关专家咨询。在翻译完成后,也要对比译文和原文,检查有没有漏译,有没有加入不必要的信息。很多时候,译者自己很难看出问题在哪,作者也建议通过讨论来检查译文。

总结来说,Daniel教授主张的翻译模式是:划分意群—理解原文—重组语言,同时整个过程需要不断用world knowledge和ad hoc knowledge来检验译文的fidelity和acceptability。听起来很简单对不对?不过每一步都是工夫哦!

最后大家要记住,Daniel教授的这本书提供的是方法,而不是铁律。真正的翻译是从心底流出来的,而不是靠分析解出来的。大家可以靠上面的翻译模式训练自己,久而久之,就能体会到译文从心底流出的感觉啦。

比较爱翻译,比较想你关注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