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语人士的翻译一定靠谱吗?

 译品译味 2022-04-27

欢迎回来,本周译品译味继续与大家共读《你耳朵里有鱼吗》。

在上篇文章,我们和大家讨论了译本是否可以代替原作的问题,也见识了如何在译本里保留“洋腔”。

今天,我们一起共读该书第六章《本地命令:你真的了解自己的母语吗?》,聊聊“母语”这个话题。

01

“母语”可能存在的误解

什么是“母语”呢?通常认为,一出生便从母亲或者身边人那里习得的“最初语言”叫做“母语”。

但David Bellos教授指出,实际情况可能远远比这复杂。

假如一个人最早学到的语言是A,但在成年生活中除了与家人长辈交流,几乎不使用;在之后通过正规教育学到了语言B,并且实际有效运用最多,那么他的“母语”究竟是A(“最初语言”)还是B(“实操语言”)呢?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母语”和“母语人士”这两个概念。“母语”并不一定就是生而习得的语言。

David Bellos教授还指出,英美大学招聘语言学教授时,通常要求应聘者的语言水平达到“母语或近似母语的水平”。“近似母语”的要求表明,如果熟练掌握后天习得的语言,就可以胜任教授语言学这一工作。

这样的讨论引申到翻译领域,便引发了对以往认知的思考:译者是不是只能从事译入语为自己“母语”的翻译工作?“母语人士”是否一定比“非母语人士“翻译得更好?

02

“母语人士”翻译得更好?

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将外语翻译成自己的母语,往往被视作质量较高的翻译操作,因为语言输出较为自然。

联合国就有相关惯例,要求译员主要翻译目标语言为母语的文章。例如,联合国的中文处主要做的是将英、法、西、俄文译为中文。

这种普遍的做法也可能让公众认为,母语人士做的翻译一定更好。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一起来看我们译品译味团队在翻译项目中遇到的一个真实案例吧。



原文:昆山,这座美丽的城市,它地处沪宁经济走廊,东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龙头城市上海,西邻历史名城苏州,交通便捷,人杰地灵。

初稿:Kunshan is favorably located in the booming Shanghai-Nanjing economic corridor and is bordered by Shanghai to the east. The metropolis serves as an economic engi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with Suzhou on its west, the city is rich in history.

定稿:Kunshan, favorably located in the booming Shanghai-Nanjing economic corridor, is bordered on the east by Shanghai, a metropolis serving as an economic engine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on the west by Suzhou, a city rich in history.




在此次中译英翻译任务中,译文初稿由英语母语人士提供,不过他显然对原文有所误解:原文是指昆山西邻苏州,而译者断句错误,认为是上海西邻苏州。这种错误的认知也就导致译文出现问题。

英语母语人士对中文相关背景知识不够敏感,但大部分中文母语译者都能很快根据常识反应过来:苏州在上海的北边。

类似这个案例,母语人士在翻译时容易遇到原文理解有误和缺乏背景知识的问题。即便是译成自己的母语,也很难完全摆脱原文牵引。

因此,我们不必认为母语人士做翻译更靠谱。事实上,如果你熟练掌握两门语言,并且具有一定的翻译思维,就有能力做好两门语言之间的翻译。

03

同“母语人士”协作:

翻译工作的一种常态

在这章中,David Bellos教授还提到,在有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同母语人士协作来进行翻译。

比如,教授本人几乎不会阿尔巴尼亚语,在翻译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的作品时,主要对照帕帕费拉米翻译的法语版,再向帕帕费拉米和卡达莱本人提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讨论和协作,也成功将阿尔巴尼亚语作品译成了英语。

其实,这样的协作方式在中国存在已久。

许多西方科学著作最早传入中国的时候,翻译工作都是靠中国译者与汉学家合作完成的。

徐光启与利玛窦(Matteo Ricci)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其中一些重要的术语影响至今。汉学家在翻译中国著作时也经常需要中国助手的帮助,其中王韬辅助理雅各(James Legge)翻译中国典籍、老舍协助艾支顿(Clement Egerton)翻译《金瓶梅》都是比较有名的例子。

此外,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汉学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与太太林丽君女士也采用了协作翻译的模式:第一稿由林丽君负责,后两人共同讨论,确保意思传达准确无误,再由葛浩文调整润色,让表达更加地道。

在如今的专业翻译实践中,协作翻译的模式已成为一种常态。

在一个翻译团队中,中文母语译者和英文母语译者会经过几轮合作沟通,反复打磨译文,尽最大可能地确保译文既准确又地道。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想必大家已经通过今天的分享认识到,并非所有“母语人士”都能胜任“译者”这一工作。

如何找到靠谱的母语人士、探索出高效的合作模式,也成为现今翻译工作普遍面临的一项挑战。

我们下期再见!

文案:李杨 马欣悦

排版:李杨

审定:陈媛媛 张帆 刘俐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