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忆是莱阳(1995.4-1999.4)(六)

 悟事人非 2022-04-27

02

艰难的“头三脚”

我从师里的理论、教育干事调到集团军当新闻干事,大显身手写稿子的天地大了,视野广了,舞台宽了。但如何踢好任职的“头三脚”,让大家认可自己?还是得靠素质来证明,靠稿子来说话!

时不我待。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开新局、出成果,到处里报到的第二天上午下班前,我便来到袁处长办公室请假,要求回到老部队138师采访,想从自己熟悉的工作中,写出一批有份量的稿件。袁处长说:“138师是你的老部队,不用去了。你先从76师开始跑,两个月跑完集团军所有师、旅、团,把面上的典型宣传和报道队伍情况掌握起来,准备几篇重头稿件去军报攻一攻,年底前如果在军报登两个头条,你在集团军就算立住脚了!”当我把自己当教育干事时掌握的部分线索汇报给袁处长,并就深入采访和交代师团搞好后续培养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后,袁处长略一思忖,点头同意了。

1995年初,我所在的138师承担了“四个教育”试点任务。由时任军委主席江泽民倡导和推动的以“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尊干爱兵和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四个教育,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实践,从1999年开始在全军推开,成为我军那一时期指导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参与程度最广、成效最为显著的部队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为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大历史性课题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为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本色和作风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证。

我师接受教育试点任务后,在步兵第四一四团进行了艰苦奋斗教育试点。作为教育干事,我全程参与和具体组织了整个教育(有关四一四团教育试点的情况,详见本号潍坊,138师宣传科(1994):桃花依旧笑春风(三)。我到军里报到前,和刘善信科长、温少波副科长合写的教育经验《着眼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积极抵御“酒绿灯红”的影响》,先后被军区、总政转发,反映试点教育的长篇通讯《“传家宝”千万丢不得——某团艰苦奋斗教育纪实》《时代的呼唤,常新的课题——某团艰苦奋斗教育纪实》等稿件,分别在军报重要位置、前卫报头版头条转二版,《基层政工研究》《基层建设通讯》等报刊刊登。

试点搞得很成功,教育经验很丰富,但成效如何?我到138师后,全师面上的教育已普遍展开。我先后来到我的老部队炮兵团和步兵第412团,分别同两个团的时任政治处主任葛振(后从济南警备区副政委职位退休)、白连合(后从潍坊市奎文区人大副主任职位退休)交换了关于典型挖掘、培养和宣传的意见,两位主任都表示,要发挥好理论学习标兵杨立虎、张明,勇斗歹徒不留名的二等功臣孙书记,默默奉献、不计得失的好战士孙长友、朱光柏等老典型在“四个教育”中的作用,为他们在教育训练中再立新功创造条件。离开138师时,我让师团新闻干事给我收集、统计了几组资料:一是通过“四个教育”,师团涌现出了哪些新典型?二是部队开训后,练兵场上有哪些和往年不同的新景观?三是正确处理家事和工作关系,讲大局、讲担当、讲奉献的典型事例有哪些?

“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搞新闻的人,脑子必须很敏感,得练就一双“新闻眼”;写出的每一篇稿子,必须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我专门把几个月来的军报和前卫报做了一番研究,看到关于为什么要搞“四个教育”的问题,在全军教育展开前已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宣传;年初,对“四个教育”试点单位的经验做法也作了重点报道;教育全面展开后,报纸就着眼教育成效、拓展教育渠道、创新教育方法,多侧面、多层次地展开了新一轮的集中宣传。

在部队搞得红红火火的“四个教育”,到底成效如何?这是军委领导关心的问题,也是全军官兵、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需要用活生生的事实来回答。我觉得,这应该是一篇有份量的大稿子,把这篇稿子写厚实了、适时推出来,其针对性、指导性不言而喻!我在138师采访10多天,目的就是为写这篇稿子作素材准备,因为我觉得,完成赵胜一主任布置我的年底在军报登两个头版头条的任务,这篇稿子应具有冲击力。

在138师采访10多天,我最大的收获是“思想库”里装满了有关“四个教育”的丰富内容,对完成军报头条的任务充满了希望,心里有了底。同时,还捎带采写了10多篇有一定份量的重头稿件。

在炮团采访时,有一天早饭后,时任政委尚作为同我在营区散步,忽然发现,曾经的老团队和我看到的一些部队营区有些不同:每个连队都向大路“敞开”,没有这墙那门,连队门前只有几个不大的花池和晒衣铁丝,再无其它装饰物。谈及这个话题,尚政委讲了一件事:去年2月,团里进行一次夜间紧急集合,有的连队因为门小难出和门前障碍物太多,大大影响了集合速度。这件事发生后,他和张团长形成共识:美化军营必须从部队实际出发,有利于战备。本团各连的火炮器材平时大部分放在仓库里,有的体积大,有的份量重,需要几人才能搬动,如果连队营院美化硬是加造院墙、小门,一旦有紧急情况,光是装车就容易乱套。

于是,利用营区修建的时机,团里果断拆除了一些影响部队出动的拱形小门、假山等装饰景点,在此后的营建和营区绿化中,正确处理美化和战备、美化和正规化的关系,坚决否定了有关部门提出的“连自为院,修建拱形小圆门,搞奇石假山”等效仿其他单位的建议,团里美化总体上搞得不差。

我把这条线索汇报给正在安丘老家休假的时任军报记者毕永军后,毕记者当即拍板说可以写篇稿子。第二天他还亲自来到团里采访,我俩合写了一篇消息,引题是:“不慕奇石假山之花哨,但求直线方块之韵律”;主标题是:“某团营区美化服从战备需要”。军报在二版头条套框刊登,并加了近百字的编者按:“能不能发现问题,不仅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也是我们记者、通讯员的基本功。新闻的指导性从何而来?发现和研究问题理应是第一要义。问题抓准了,针对性强了,指导性自然就有了。”

《解放军报》第二版

△ 我和毕永军合写的稿子《不慕奇石假山之花哨,但求直线方块之韵律 某团营区美化服从战备需要》

199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我在炮团采访期间,

有一个周五下午,团里派车把我送回沂水县城,让我和家属、孩子一起过个周末。周六我到县人武部看报纸时,时任沂水县人武部政委宋春廷告诉我,沂南籍的《中国青年报》退休老记者李珽基来了,执意挽留我中午一起在部里吃顿饭,见一见李珽基。

对于李珽基,我并不陌生。他是80年代前后,中国青年报最后一批穿军装的军事记者,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他作为战地记者,写过不少脍炙人口的火线报道。

陪同李珽基吃午饭时我得知,已年近七旬的他,这次回来,一是利用清明节回沂南给父母扫墓、上坟;二是到沂水县几处著名的抗日根据地看看,搞个寻访。李珽基原是炮32师的老人,炮32师后来合并到炮八师,袁世泽处长在炮八师工作时就熟悉李珽基。我向他报告这件事后,袁处长说:“我在师宣传科工作时就知道他,兆广你一定要陪好老首长。”

我和时任沂南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桂柱(左)陪同李珽基在沂南红嫂明德英家乡采访时,我给他和杨部长拍摄的留影

李珽基回沂南给父母扫完墓后,我和他走访了沂南县青驼寺山东省战工会纪念馆,到红嫂明德英、王焕于所在的村进行了采访。尔后利用两天时间,来到沂水县院东头乡,实地走访了“抗日模范村”西墙峪、南墙峪、田家峪,请时年已72岁的张道俊、82岁的杜修京等几位老人溯源了1942年10月28日,发生在这里的仙姑顶战役。几位老人的讲述,把我们带回到了当年那场残酷而壮烈的战斗中。在“八路军的母亲”祖玉兰所在的桃棵子村,被祖玉兰用鸡汤救活八路军战士郭伍士的后人,领我俩来到村西头那片空旷的树林子,向我们讲述了那个发生在1941年秋天、后来闻名中外的“红嫂救伤员”的真实故事。

明德英

王焕于、祖玉兰

明德英、王焕于、祖玉兰都已经去世了。然而,在沂蒙山采访的短短几日,我们深切地感到,14年抗战,在沂蒙抗日根据地,每一个村庄都有几个或许多明德英、王焕于、祖玉兰式的“沂蒙红嫂”“沂蒙母亲”,每到一地,我们都能听到一串串“红嫂”的故事。“沂蒙红嫂”这一称谓已成了为党、为祖国、为军队无私奉献的沂蒙妇女的代名词。

 

“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意长“。50年过去了,回望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抚今追昔,看到沂蒙山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写出了6000多字的风貌通讯。1995年6月29日,《中国青年报》在“社会周刊”专版刊登了这篇通讯《沂蒙山告诉你……》。编辑在大标题的上方还特意挑出两句话作肩题:100多位烈士的陵墓安卧在仙姑顶旁;明德英、王焕于、祖玉兰……一串红嫂的故事。

《沂蒙山告诉你……》

我本来要带李珽基去我的老部队炮团住两天,采写一篇团党委在奉献的土地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事迹通讯。那天夜里,我对李珽基讲了20多个炮团官兵的故事,感动得他热泪盈眶。都凌晨一点多了,他还不断地问我:“还有吗,讲下去,接着往下讲……“可定好到炮团采访的前一天,李珽基接到北京女儿的电话,因家里有事,他要当天赶回北京,采访未能成行。送他到车站时,李珽基再三交代,让我把炮团的稿子写好后寄给他。

1995年7月5日,《中国青年报》在二版头条以《绿色磁场——记济南军区某炮兵团》为题,刊登了这篇4000多字的通讯。李珽基特地在稿子中署上了自己的名字。他说,这是他退休十几年后,第一次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稿,而且两篇稿子都是军事题材的,就作为他这个老军事记者的美好纪念吧!他还告诉我,此稿是时任中国青年报徐祝庆社长亲自签发的。

在138师10多天的采访中,我带师团新闻干事写出了两个前卫报头版头条,一篇军报二版头条,两篇《中国青年报》二版头条,还有三四篇一般性的稿子。那时《中国青年报》登稿是军区统计的中央级媒体之一,对就任新闻干事后第一次下部队取得的成果,我自己是满意的,因为不仅仅是见报了几篇稿子,更重要的是为下一步写军报头条作了充分的素材准备。到军里后的第一次下部队采访,我是用了心、尽了力的。袁处长专门把刊登我稿件的报纸送给赵主任、梁俊生副主任看。梁副主任看后对处长说:“给兆广打个及格,算基本称职吧。”赵主任则说:“告诉小田,军报头条还得上!”但袁处长从两位领导办公室回来后对我说,从赵主任说这话时高兴的语气和笑容中,可以看出,他对我初来乍到取得的这些成果,显然也是比较满意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