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染感控专家谈丨陈杰:以绩效“国考”为导向,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管理质量

 泰荣林黑皮 2022-04-27
图片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是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也成为抗感染领域备受重视的课题。国家卫健委多次发文要求各医疗机构要持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有效遏制耐药菌传播。经过近几年的严抓不懈,大部分指标已基本达标,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使用涉及多种因素,临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现象。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体系正式运行。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是引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是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绩效考核是指挥棒,其影响深远,各医院对此高度重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抓住机遇,以绩效“国考”为导向,将医院内部绩效考核方案与国家绩效考核相衔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效提升了抗菌药管理质量,取得了丰硕成效。

图片


一、以绩效考核为抓手,调整AMS管理小组
医院设立了国考专项工作组,统筹全院力量提高指标质量。专项组下设AMS工作组,工作组由医务、药学、临床、微生物、院感等部门组成,各部门职责明确。工作组从2020年9月开始,每周三召开例会,汇报工作进展,建立联合测算、分析、自查、改进的迭代提升机制,保障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AMS各部门职责

图片


二、实施科主任目标管理,制定科室、医疗组用药考核指标
实施科主任目标管理,精细设置教授负责制的医疗组用药指标及其目标,并按实际执行结果动态调整。主要指标包括:①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使用强度;②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率;③高额药品金额排名;④静脉注射剂使用率;⑤集采药品使用占比。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立五级电子病例系统,实现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动态监测。科室负责人可通过电子病例系统实时查看本科室抗菌药物各项指标变化趋势,从而主动调整用药。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医嘱开具进行设置,如特殊级抗菌药物和多联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时必须进行专家会诊,专家会诊申请没有完成不能开医嘱。同时,为了提高会诊效率,信息中心新增“掌山中山”手机APP,会诊专家可通过手机进行会诊和审批,而且会诊专家手机收到短信提醒“会诊项目”后,必须填写会诊意见。

三、充分发挥药师在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中的作用
作为AMS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临床药学专家充分发挥管理、技术支持、分析统计职责,配合AMS团队对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化的“选、管、用”。药师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
  • 管理工作:协助制定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对医院抗菌药物目录提供建议;

  • 技术支持:培训、会诊、用药咨询、医嘱审核、处方点评;

  • 分析统计:制定监控目标、分析系统数据。


四、“两大抓手”贯穿“事前-事中-事后”,实现多维度用药管理
陈教授告诉我们,两大抓手是指优化药品结构和促进合理用药。事前预控,重在优化药品结构;事中干预,重在推动合理用药;事后考核,重在推动各项措施落地。

1、事前预控,多维度制定药品目录和实施药品预算管理,不断优化药品结构
多维度制定药品目录,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每2年对抗菌药物目录进行一次动态调整。按照总量控制、限量采购、超量“熔断”机制,适当削减临床非必需或不合理使用的部分药物,如用量大、价格高、医保扣费多、非指南推荐主要治疗用药、既往点评不合理率高的药物。

药品预算管理中,优先购入价低质优品种,如基药、国家集采药品和谈判药品等。

2、多举措进行事中干预,推动合理用药
(1)实施临床药师科室用药指标责任制。
在处方审核和医嘱点评中,1名临床药师负责6-7个科室的用药质控,形成病区网格化、全覆盖的长效管理体系。
  • 日审核:利用药师工作站,每日审核科室用药医嘱,重点监测用药不适宜、重复用药、超常用药等问题。

  • 月反馈:每月召开座谈反馈会,深入临床科室就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 等用药指标与医生进行充分沟通和宣讲,对用药问题进行反馈,调动医生积极性,使其接受并逐步主动参与到合理用药之中,从而提高处方合格率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

  • 季度上会:每季度汇总整改不力问题进行会议公示,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陈教授讲到,在推动合理用药过程中,信息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借助药学平台和药学数据中心,使药品管理和临床药学服务等多个模块实现闭环管理。同时对10大类指标进行分析统计,生成100余个报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图片

图片

图片


(2)创新处方、医嘱审核与点评模式。
  • 引进临床用药决策系统和审方系统,人机结合加强处方审核。临床用药决策系统可实现开嘱时提醒医生合理用药注意事项,审方系统能够自动拦截不合理用药医嘱。

  • 利用药学监测平台,建立多维度对比用药评价模式。根据对比评价结果,为临床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建议。

图片


(3)利用“临床路径”推进抗菌药合理使用。
参与制定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病种的用药路径,规范抗菌药进入临床路径审核和监管。

利用信息化人机结合模式,重点监控抗菌药开嘱使用路径。医生开具医嘱时,合理用药系统进行自动审核,审核结果分为绿色(通过→医嘱正常开具)、红色(严重不合理→审核不通过)和橙色(警示→进入人工审核)。对于使用于患者的抗菌药物,临床药师会进行监护管理,评估疗效、严控疗程。

(4)“软硬皆施”,促进管理。
  • “软”即深入重点科室与临床医师进行有效沟通,提高医生使用基药、集采药品、同类低价药品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沟通商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改进措施。除了医务人员,还采用易拉宝等形式针对患者群体宣传集采药品优势,提高患者改变用药习惯的依从性。

  • “硬”即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合理用药监管。包括通过系统弹窗提示等形式促进基药、集采药品使用和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开嘱决策信息等。


3、事后考核,通过处方点评及“驾照式”管理模式,推动各项制度落地
(1)将医生用药问题纳入《医师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建立“合理用药监管系统-医师合理用药记分制管理考核系统-合理用药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三位一体的“驾照式”管控系统,对医师用药情况实现全闭环式管理。医师用药问题实行量化计分管理,不同性质扣除不同分值;以自然年为一个记分周期,累计记3分以上的,按不同分值给予相应处理。

(2)进行“监测-分析-反馈-宣教-改进”闭环监管。根据PDCA质量管理理念,每月针对DDD动态值,进行“监测-分析-反馈-宣教-改进”闭环监管,持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率。



感悟与体会

图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陈教授团队的辛苦付出取得了丰硕成效:
  • 在全国2413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排名第四,药事管理指标满分;

  •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2018年的36.81DDD降至2020年的35.12DDD,连续2年交出国考满分卷。

  • 处方合理率从2018年的98.20%上升至2020年的99.30%,用药合理性明显提升。

  • 在合理用药管理模式下,医院荣获2020年中国医院最佳绩效实践“高效运营管理”单元最佳绩效奖。


陈教授将他们的做法总结为“五措并举”+“有效沟通”,并强调,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五措”实施的重要保证。陈教授团队以绩效“国考”为导向,探索出的合理用药全程长效管控机制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让我们重温并分享“五措”:
  • 建立“事前预控-事中干预-事后考核”全链条管理模式,防胜于治;

  • 创新建立多维度对比用药评价模式,提高临床接纳率;

  • 实施临床药师科室合理用药指标“责任包干制”,变被动为主动;

  • 全方位利用信息手段,精细化提高管理效率;

  • 医师不良用药行为采用“驾照式”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