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班主任如何智慧应对学校层面的扣分策略

 笑容A 2022-04-28
图片

有个班主任说,她所在学校搞的是精细化管理。细化到什么程度呢?学生没戴口罩扣分,排队讲话扣分,校服不拉链扣分。文明班评价体系中只有扣分没有加分,班主任如何调整心态和教育学生呢?虽然我对文明班的态度是可有可无,但又认为拿文明班可以树立班级正气,非常纠结。请问我该如何智慧处理这些琐碎的问题呢?

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精细化管理著作。泰勒在书中提出了四条科学管理的原理,分别是:

第一,经验的总结与吸收。它所要达到的目的,一是对工人经验加以归纳总结,体现实践性,以避免空泛的理论。二是编为规则后,个人经验不再是工人工作的原则,而是要用规则去使工人的活动统一化、规范化。

第二,人才的发现与培养。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性格。管理者要留心观察,掌握每个工人的性格,发现其优点,为每个工人制订合理的发展计划,并通过给予各种支持,帮助其完成计划。这样做,既可使工人成长,又可为工厂带来效益,减少浪费现象。

第三,人才的科学选择与科学培养。为每一个工人选择发展计划并按计划培养,需要坚持科学的方法,这同样是因为不同工人的性格、特长不同所致。

第四,团体合作,强调制度。工厂的事是雇主与工人共同的事,因为这与他们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所以需要双方共同协作。而工厂的规章制度一旦制定,就要认真履行,以减少不必要的争吵和浪费。

20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将泰勒的科学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也就是所谓的精细化管理。具体呈现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管理者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等等。

这样一比较,我们就明白了,学校管理者所谓的“精细化”管理,纯粹就是在故弄玄虚、卖弄概念,其实质就是想控制学生。他们打着精细化管理的幌子,实则是懒政的行为。为什么学校里很多中层管理者都热衷这种“只扣不加”的管理方式呢?因为简单、粗暴,省时、省力、省心。学生拒不执行?好吧,那我就扣你的分。你不在意这个分?好吧,你的同班同学在意,他们肯定会对你的违规行为群起而攻之。同学也不在意,那班主任总会在意吧。班上的分被扣了,班主任肯定会黑着脸把违规的学生臭骂一顿,然后学生就老实守规矩了,管理的效果就出来了。

这当然是管理者的一相情愿。

学生又不是抽象的生物,只要吓唬他,惩治他,约束他,他就老实了。教育若有这般容易,何必在历史的长河里辛苦摸索?

不过,作为人微言轻的班主任,实在很难改变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稍加质疑,还有可能会遭到无情的打压。届时,班主任的雄心壮志被浇得透心凉,对学生不管不顾,当个按月领工资的佛系老师,那么这些学生就惨了。

我个人的态度是,如果你觉得学校的管理制度确实存在问题,自己又有非常科学的管理方法,并且领导还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那你就找个时间,带着自己的改进方案,敲开领导的办公室,真诚地告诉领导,你有A、B、C三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请领导定夺。

领导若是个锐意进取的聪明人,一看你的管理方案既科学,又有效,并且执行起来很容易,立马就会采用你的方案。

领导若是个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庸人,就会皮笑肉不笑地说,好,我知道了,你放那里吧。这一放,经年累月不见动静。

领导若是个一心只想讨好上司,完全不顾教师和学生的死后,根本不懂育人规律的懒人,拿着自己精心设计的管理方案去找他,纯粹就是找虐。

如果你提不出更合理的管理方案,那就做个服从型班主任。毕竟从防疫要求来讲,戴口罩肯定利于不戴口罩。安静有序地排队肯定好过闹闹哄哄排队。校服拉上拉链肯定比不拉链更能凸显积极向上的校风校貌。教室里干净整洁肯定胜过乱七八糟。升旗仪式上学生穿上礼服肯定比随便穿衣更显得有仪式感。这何尝不是常态的细节教育呢?这根本不需要学校领导来管理,这就是班主任的育人日常啊。

我所在的学校没有提倡精细化管理,但德育处和年级组也制定了不少的管理办法,也是从学生“戴口罩、剪头发、穿校服、戴领巾、搞卫生、做两操”等方面来进行管理的。表现不好的班级,也会被扣分。不同的是,我所在学校的管理者比较活络,表现不好要扣分,表现好则可以加分。因此学生在某个方面表现太差扣了分,班主任也不会过分责备,而是鼓励学生找机会把分给挣回来。有一次我班的卫生组长没有及时倒垃圾,被扣了1分,班上学生当时有些沮丧,但他们很快就来劲了,因为他们做室内操表现出色加了1分,后来又乘胜追击,连续几个早读都表现出色,加了不少分。

文章开头提到的这位班主任,完全可以向管理者建议,在扣分项的基础上,再制定一些加分项,让学生有机会为自己的失误翻盘,这样他们才不会破罐子破摔。

如果连这个建议都不敢提的话(必须要承认,很多教师缺乏被讨厌的勇气),那就另寻他途淡化学校的不当管理,为学生的成长助力。

其一,采用定点定人的管理办法。班主任把学校管理的每个点都划出来,比如戴口罩、排队、穿校服、带领巾、穿礼服等。每个点安排专人管理,时常关注,随时提醒。

其二,重点打击,精准管理。一个班的学生,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不按学校要求行事。班主任一定要擦亮自己的双眼,借助学生干部的力量,把那些个常常被扣分的学生找出来,安排专人精准管理。这样一来,问题就会迅速减少。

其三,制定班内的奖惩措施。既然学校都有罚,班上也应该有罚,顺理成章。但班主任可以比学校管理者更高明一些,除了罚,还可以奖。比如学生连续三周都没有因为违规扣分,可以奖励一张奖状,也可以奖励一包零食,还可以是颁发荣誉勋章,再或者是告知家长,让家长买好吃的犒劳孩子。总之,要在班上形成一种正向反馈的机制。

其四,接受学生的偶然失误。有些时候,学生不戴口罩,不拉拉链,纯粹就是忘记了,本不是有意为之,扣1分又何妨。安慰学生,这个分扣都扣了,咱们后面高度重视,小心防患即可。就算是学生故意违规造成班级扣分,也不要大光其火。学生为何会拿自己班级的荣誉为自己犯错开绿灯?这里面总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吧。班主任按捺住情绪,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对症下药,解决了隐患,也是一件幸事。

最后我想要说的是,班主任不必在这些细节管理上纠结、愤懑。学校要管理就配合管理吧,以此为由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好,让学生知道守规矩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让他们获得权利与义务并存的正确认知,这是多好的一件事。同时,班主任对管理者反馈的结果也要看得开。孩子们表现好,没有被扣分,表扬他们,一起庆祝一下,表达一下喜悦的心情,美哉。孩子们表现不好,被扣了分,借此向她们袒露一下沮丧,趁机向他们表达自己的需要,快哉。

一个健康的学生,与同学和老师都建立了健康的关系,在班级里有归宿感和安全感,怎会不爱自己的班级?怎会不在意自己老师的感受?如果学生各项指标都正常,还是不爱班级,不在意老师的感受,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而非学生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