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楚庄王宴请群臣,并让爱妃作陪!席间,蜡烛突然被风吹灭。有人胆大包天,手竟伸向了妃子!爱妃传出尖叫声:“大王,有人非礼我!您一定要替臣妾做主啊。” 当时,各诸侯国战乱不断。楚庄王在一次平定叛乱后,宴请群臣,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大家觥筹交错,喝美酒,品佳肴,热闹非凡,直到天黑,仍不愿散席。 楚庄王命人点起蜡烛:“今夜不醉不归!”还让爱妃作陪,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助兴。爱妃貌美如花,十分迷人。她端起酒杯准备去敬酒,忽然一阵疾风吹过,宴席上的蜡烛全灭了。 这时,有人胆大包天,手竟伸向了妃子。爱妃突然惊呼:大王!刚才有人扯我衣袖,趁乱非礼我。楚庄王闻言大惊!接着,爱妃把缨带,递到他的面前说道: “大王,这是我刚刚,从那人的帽子上扯下来的。等点好蜡烛,你一定要找出那人,狠狠地惩罚他,替我做主。”楚庄王听后,稍做犹豫,却没有听从许姬的委屈。 《智囊》记载,王曰:「奈何显妇人之节,而辱士乎?」命曰:「今日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欢。」意思是:楚庄王并没有及时点灯,而是说道: “今天是宴请功臣,千万不能因为这样的小插曲,败了大家的兴致。所有和寡人一起喝酒的人,现在立即扯断自己的帽缨,不然就说明你没喝尽性。” 刚才那个大臣,被妃子扯掉了帽缨,吓得一身冷汗,还以为楚庄王会惩罚自己。听到这话,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报答楚庄王的恩情。 爱妃甚是委屈,宴会结束后,她问楚庄王:“大王为何不处置那个失礼的臣子,反而要袒护他呢?”。楚庄王说:“今天,我让大家尽兴饮酒,酒后失态是人之常情。 如果我为此追查到底,不仅使这个下臣没面子,也会扫了大家的兴致,闹得不欢而散,这绝非我本意啊!”爱妃听后,只得接受。 三年后,楚国和晋国交战,当战争陷入僵持时,有一名将领奋力冲杀,连续斩杀了敌人五个首领,最终扭转局面,使楚国赢得了胜利。 在进行论功行赏时,这位将领却不要赏赐。楚庄王就问他:“我的德行浅薄,从来没有优待过你,你为何如此拼死战斗,却又不要赏赐呢?”《智囊》记载:“询之,乃夜绝缨者也。” 意思是,这位将领回答说:“三年前在大王的宴会上,被扯断帽缨的人就是我,大王宽宏大量,不治我的罪,这次我是为了报答您,当年的不杀之恩!”楚庄王这才恍然大悟。 这就是史上著名的“绝缨之宴”!这个故事,在《智囊》中有详细记载。楚庄王能在春秋乱世中脱颖而出,最终问鼎中原,果然有两把刷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一二。 一、给对方面子。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如果查出此人,无异于当众羞辱。士可杀而不可辱,一个人恼羞成怒之下,必然引发仇恨。战国时期,弑君的例子数不胜数。 二、给自己台阶。楚庄王这一招,也是在给自己留台阶。试想,如果拉扯爱姬的是朝廷倚重的将军或重臣怎么办?既然查了,就必须杀。为了一个女人杀柱石之臣,楚庄王认为不值。 三,给他人信号。什么信号呢?寡人是一个宽宏大量之人,跟着我混,没错。众人一看,领导如此宽仁,比那些残暴的君王强多了。于是,人才都聚拢过来,事业也越来越大。 《菜根谭》有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意思是说,批评别人的过错时,不要太过严厉,要顾及别人是否能够承受?给别人面子,别人自然也会给你面子。 所以说,装糊涂是一门高超的处世艺术。我们身在职场,尤其是管理层,更要懂得运用这一方法,比如员工在某一件小事情上做错了,你就应该原谅他,包容他,给他留个面子。 那么这个员工会很感动,会对企业更忠诚。相反,如果你过分批评和惩罚,他们反而会为自己的过失找借口,所以,一个成功的管理人员,应该大事认真,小事糊涂,才能如鱼得水。 所以,没有不好沟通的人,只有不懂沟通的人!我很喜欢看《智囊》,里面每个故事都充满哲理和智慧,读后才知道:成功需要智慧,沟通需要技巧,处事需要谋略,人性需要了解。 几百年来,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富商巨贾,都将《智囊》奉为“处世奇书”,人称“小资治通鉴”。清朝大才子纪晓岚,对《智囊》极为推崇,背得滚瓜烂熟。 如此一本立世处身的智慧宝典,值得我们每个人细细品读。文言文晦涩难懂怎么办?没关系,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套白话文版本的《智囊》,每个人都能看得懂。 关键,还有作者的精彩点评,更能帮助我们学习其中的智慧。6册才58,每本还不到10块。有时候,你不是缺少机会,而是缺乏智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