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出孤独焦虑篇(二)消除忧虑

 管理进阶一天天 2022-04-28
忧虑是健康的大敌。在漫漫人生路上,我们每个人都在追求成功,追求幸福,为了成功,为了幸福,我们要付出艰辛,相伴而来的是焦躁和忧虑,这些不良的情绪是不可避免的。
忧虑对人的影响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医生说,有70%的人只要能够消除他们的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好起来。这些病都是真病,比如胃溃疡,恐惧使你忧虑,忧虑使你紧张,并影响到你胃部的神经,使胃里的胃液由正常变为不正常,因此就容易产生胃溃疡。
忧虑也容易导致神经和精神问题。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我们已经可以治愈那些可怕的、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可是,医学界一直还不能治疗精神和身体上那些不是由细菌所引起,而是由于情绪上的忧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引起的病症。这种情绪性疾病正日渐增加,而且速度发展快得惊人,现在世界每年自杀的人就有80万以上,还有更多的人企图自杀。是什么导致我们精神失常?没有人知道全部的答案。可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精神疾病的人,都有很大的恐惧和对生活的忧虑。焦虑和恐惧的人,多半不能适应现实生活,他们缩到自己的虚拟精神世界,以此逃避很多问题。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生活的艺术》里提到“能接受最坏的情况,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我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有心理落差,剩下的就是如何将失去的寻找回来。中国早就有“福祸相依,否极泰来”的思想。世界是变化的,我们要接受不能改变的坏的结果,从这个基础出发,去争取好的结果。
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不能走出自己的内心。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作出改进,不愿意重新构筑自己的生活,一直沉浸于过去失败的记忆中不能自拔。终于,使自己成为自己忧虑情绪的牺牲者,他们摧毁了自己的最后一块基石——健康。
人生要有接受最坏情况的心理准备,用恬淡的心情迎接每一个日出、日落,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忧虑,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和条件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总是整日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一副暮气沉沉的样子。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好像是一种苦刑。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他们神思恍惚,反应减慢,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自然不会取得好的成果。忧虑也确实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忧伤肺,根据五行相生理论,肺属金,肺不好,则导致肾不好(金生水,肾属水,恐伤肾),肾不好,则肝不好(水生木,肝属木)长期心绪不佳,自然容易发脾气。肝不好,则心容易不好(木生火,心属火),导致心情不好;心脏有问题,则导致脾胃不好(火生土,脾属土),脾胃不好,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所以忧虑导致全身五脏六腑都不佳,产生健康问题,再严重点则变成忧郁症,还可能引发轻生。
忧虑的人常常会有这样一些心态:
(1)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回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2)对问题过分执着,将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3)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逃避问题不是办法,对问题过分执着,也不能解决问题事实上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即使问题的确是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所能解决的范围,那我们应该坦然接受这种现实,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受无可避免的事实。有位成功人士曾经这样处理:“要是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能解决的,就立即去做。要是干不成的,就干脆把它忘了。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忧虑就像无处不在的病菌,它时刻准备着侵入你的体内。因此,我们必须对它提高警惕。的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问题,忧虑和恐惧也是生命中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
要走出忧虑,远离恐惧,我们应该日常做些训练。
首先,接受既成事实,这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实地分析整个情况,出现问题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也就是要有底线思维,如果最坏情况,我们都能接受,那我们就没什么可怕的,如果最坏情况超出我们承受范围,那我们应该想法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果断处理,中断后续的工作,减少损失。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学习,通过学习,来提高我们应对各种糟糕状况的能力,增加处理各种问题的经验,建立自己强大的心理素质。
最后,还要加强身体锻炼,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一切活动的基石。而且中国讲究身心统一,身体不佳,也影响心情,反过来心情不好也影响身体,所以要想心情好,也要有个好身体。我们经常看见很多单位,在工作开始前跳健身操,喊口号,这也是一种调节精神的方法,它是通过调动身体状态来调动心情,也是有科学道理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