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越剧爱好者第三部原创剧本——越剧神话剧《李寄斩蛇》全文共赏

 cxag 2022-04-28

Image

李寄斩蛇是东晋时期的神话传说故事。出自《搜神记》。

Image

故事梗概:以前有一条大蛇,为祸一方,每年都要送去童女祭祀,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最后李寄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将蛇杀死了。

Image


前段时间火爆网络的网络游戏《神女劈观》推出主题曲,由云堇口中唱出,然而唱词却借大量民间神话典故、意象恰到好处地融入到故事场景中,讲述了另外一名新角色申鹤的故事。其故事来源于《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绛府”“鹤归华表”“雪泥鸿迹”等引经据典的词用来交代人物背景,隐喻其命运,整段剧情细细品来回味悠长。
《神女劈观》云堇 :为游戏中国文化输出点赞
Image
原创越剧剧本《李寄斩蛇》
且共从容

全文7679字,全文阅读约需15分钟

Image

01

LIJIZHANSHE
序.蛇祸

合唱:

东越闽中有庸岭,

绵延十里势险峻。

岭西北山洞府中,

蛇妖盘踞祸东冶。

几番围剿枉送命,

年年供奉求太平。

巫祝(白):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神消迷惘,灵通虺王。三牲奉上,安泰四方。

(在神庙中,供奉着蛇妖像,巫祝祷告完毕,与县令、众衙役躲在一旁,霎时黑云滚滚,飞沙走石,蛇妖现身吞卷祭品,而后离去,四周又恢复平静。)

县令(白):巫祝先生,怎么样了呀?那蛇妖——啊不不不——蛇大王对祭品可还满意?

巫祝(白):县老爷,不好了啊,大王它方才传信给我,说是不满意三牲祭品。

县令(白):莫非要五牲吗?

巫祝(白):不要五牲,它它它……它要吞食女娃!

县令(白):女娃!

巫祝(白):要十二三岁的女娃!

县令:(暗思忖)蛇妖暴虐,无人能降,若不依允,定起祸殃。届时,命恐危矣。(白)来呀,张贴告示,就说大王下达神令,祭祀要用十二三岁的女娃。凡罪犯之家,献出女娃,其刑可赦;平常之家,献出女娃,去赋三年。

合唱:

巫祝通神传妖令,

官衙张榜急急寻。

无人胆敢触雷霆,

又怎舍得骨肉情。

02

LIJIZHANSHE
第一场 别亲

李父(白):蛇妖降世,灾乱频罹。

老小困顿,度日无计。

唉——

(唱):

自打蛇妖现了世,

东冶再无安宁时。

妖孽猖獗灾荒频,

重赋逼民到绝境。

四下逃难离乡井,

可叹年迈难远行。

日间怕遇征赋吏,

夜来惊恐妖出行。

未及日落门闭紧,

夜听风声到黎明。

何时才有安生日?

哪有一日不颤惊?

李母(白):老头子,这日子可怎么过哦?

(唱):

太平岁月灾祸起,

黄发垂髫无处避。

一家寒贫生无计,

叫天不应地不灵。

眼见得,东村逃难别乡去,

西市卖儿换银米。

我一家,残烛摇曳寒风里,

小女尚在幼年纪。

怕只怕,破舟偏逢浪击顶,

世道艰难难活命。

李父(唱):今日里,我抱柴上街换银米,

街巷议论县府令。

说道是,前番张榜无人应,

因此要,强征女孩去献祭。

李母(唱):听此消息心头惊,

好似晴空起霹雳。

倘若是,强征女孩去献祭,

难保我儿小李寄。

寄儿她,十二豆蔻正花期,

怎舍得,小小年纪去活祭。

(白)老头子,你要想想办法呀!到时官兵前来强征女孩,寄儿她该如何是好啊?

李父(白):是啊,是要想想办法,早做打算。老太婆,不如让寄儿早些离开家乡,逃生去吧!

李母(白):寄儿尚小,怎舍得她独自一人离开身边。更何况,蛇妖横行,荒乱连年,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李父(白):只要能逃出东冶郡,总有一线生机,总比在此等死的好。

李母(白):如此理当早做打算。——日及黄昏,怎不见寄儿?我儿哪里?我儿哪里?

李寄(白):爹爹,娘——唤儿何事?

李母(白):这半天不见你人影,你到哪里去了?

李寄(白):这周边都找不到吃的,我去后山林中摘了些果子,可以充饥,爹、娘,你们吃。

李母(白):我们不用,儿啊,你自己吃。

李父(白):寄儿,你怎可去得后山林中,万一碰到妖怪怎可逃得?

李寄(白):爹娘放心,那蛇妖在庸岭深山,不会来此的。

李母(白):就算没有妖怪,万一碰到衙役巡视,强抓你去献给蛇妖,可怎生得了?

李寄(白):我可不怕那个长虫,要是我见了它,给我一把刀,我定要把它的头砍下来泡酒,看它还如何为非作歹。

李父:(白)胡说!

(唱)

黄口小儿胡乱讲,

无知无畏实大胆。

你不见,妖孽雷霆神通广,

呼风唤雨如覆掌。

生灵涂炭顷刻间,

通天妖法如何挡。

如今是,三牲五牲不肯享,

要吃女孩谁敢抗。

李寄:(白)它是敢吃我,看我不崩了它的牙。

(唱):

莫道长虫无法降,

越是怕它越猖狂。

不如群起凝众人,

合力斩杀在深山。

李父(唱):

也曾经,几番围剿到深山,

却都是,尸骨不见无生还。

没奈何,生祭女孩一时安,

怕只怕,我儿也要遭劫难。

李母(唱):儿啊——

与你父,生下女儿花六枝,

五枝别栽各东西。

灾乱连年音讯阻,

唯剩你,年幼独枝膝下过。

且不论,缺衣少粮生计苦,

愁只愁,如何护你避灾祸。

李寄(唱):

蛇妖横行是祸根,

官降重赋生无门。

如今是,荒田无收稗草深,

产不抵赋命难存。

爹爹你,砍柴换米事难济,

不如献儿抵重赋。

李母(白):我儿何出此言?怎能舍得?

李父:(白)纵然饿死也绝不舍子求生。

(唱)

苍苍两鬓经霜染,

桑榆暮景已残年。

只望你,莫将年迈来挂念,

就此逃难去避险。

李寄(白):我不走,我怎可抛下爹娘独自逃难?我若走了,留下你们年迈二老,焉能活命?

李母:(白)我儿听话。

(唱)

凄凄黄泉路已近,

岂能累你留险境。

儿若能,逃出生天留活命,
纵到泉台双目瞑。

李寄(唱):爹娘啊~

爹娘言语儿断肠,

怎抛双亲自别乡。

儿不能,学缇萦,救父免刑伤,

儿不能,效目莲,解母于倒悬。

为儿无能已愧煞,

焉能求生抛爹娘。

李父:(白)也罢!

(唱)

我儿不愿离爹娘,

岂能任儿临祸殃。

白发仍在苟延喘,

忍看亲生先命丧?

何惜残躯留世上,

一死换得儿生望。

(白)垂老暮年,残生何惜,不如一死了却我儿牵挂。

李母(白):老头子,我随你一同去!

李寄(白):爹娘!孩儿怎能做逼死爹娘的不孝之人啊!

李母(白):儿啊,你还是及早逃难离去,也好让爹娘放心。倘若白发人先送了黑发人,我与你爹爹又何必再活着呢?

李父(白):为防碰着衙役搜寻,还需早些动身,不如明天天不亮就走吧。

李母(白):明天——

李寄(白):爹娘,孩儿怎能舍得?

李父母(白):儿啊——去吧——

李寄(白):爹——娘——呜呜呜——

合唱:

妖乱人祸民难存,

生离死别舍亲生。

今番离去前程渺,

归来不知是何辰。

03

LIJIZHANSHE
第二场 遇仙

(翌日,天还未亮,李寄拜别父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不知该去往何处,只想离开东冶郡,行来已是数日。)

李寄(唱):

离家赶路已数日,

彷徨不知何处去。

只道离乡去逃命,

前程渺茫路不明。

为避危难男儿扮,

怕遇衙役低头行。

离了官道小路走,

越走越觉人烟稀。

行来不知何方地,

不觉误入深山林。

(白)好不荒凉也——

(唱)

山木葳蕤遮天蔽,

荒草及膝藤牵衣。

寂静更觉风声紧,

鸟惊又添凄凉意。

前无人烟后无村,

也无野果可充饥。

粮尽路绝步难移,

心慌踉跄战兢兢。

看来今日路已尽,

思家不觉泪沾襟。

(白)爹娘啊,孩儿无能,误入深山林中,不辩方向,如今粮尽腹空,怕只能魂归故里了。呜呜呜……

(唱)一阵阵,头晕目眩眼迷离,

腿软脚重身难立。

(白)哎呀——

(李寄一脚踩空,一个跟头不知摔到何处,醒来已是另一番景象。)

李寄(唱):身轻犹如在云霄,

莫非身死魂魄飘。

定神且把四周瞧,

满眼青山白云绕。

(白)不是方才的山林,这一派山清水秀好景致,是哪里呀?

(唱)原以为,山穷水尽地府归,

怎料想,不见阎罗见青天。

一阵鹤鸣翔云间,

百鸟齐鸣闹声喧,

琪花瑶草香拂面,

那一边,云绕山腰藏仙殿。

似这般,仙山琼阁非凡间,

莫非今日遇神仙。

(白):有人吗?有人吗?可是有神仙在此啊?

(云上飘着一老神仙和他的神仙徒弟,在说话。)

老神仙(白):那是个——哦——是个小女娃,她怎能入得仙山,定是你搞得鬼!

神仙徒弟(白):师父,方才腾云归来,望见她误入山林,迷失方向,只怕小命难存,故而施了个法儿。

老神仙(白):胡闹,凡人自有他的缘法,我们擅自干涉,有违仙规。

神仙徒弟(白):师父,料想她定是十世修来的功德,才能有这仙缘遇上我这大慈大悲的师父,这真是她的造化呢!既是缘法,必是天定的,管管也无妨嘛。

老神仙(白):嗯~如此,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且先下去看看再说。

神仙徒弟(白):是!

(老神仙和他的徒弟按下云头,降落在李寄附近。)

老神仙(假装威严,白):咳咳~你是哪里来的小娃娃?怎敢闯入仙山?还不快快离去!

神仙徒弟(低声,白):师父,轻一点,吓着人家了。

李寄(白):我乃东冶郡人氏,只因蛇妖横行,要用十二三岁的女娃祭祀,故而爹娘要我出逃。不想迷失道路,粮尽腹空,只道命丧途中,不想误入仙山,还望仙尊见谅。

神仙徒弟(白):你既腹中饥饿,这个拿去吃了吧。

李寄(白):这是?

神仙徒弟(白):这是祝余草,可以疗饥。

李寄(白):(吃完)几枝青草,吃了饥劳全消,顿觉神清气爽,仙界果真多法宝,那你们定然也是仙法了得?

老神仙(白):那是自然!

李寄(白):比那蛇妖呢?

老神仙(白):哼!区区长虫,也配与本仙相提并论!

李寄(白):仙尊如此了得,还请相助东冶郡百姓除去那蛇妖,免受妖乱之苦。

老神仙(白):仙界有仙规,不管凡间之事。

李寄(白):你们神仙也受凡间香火供奉,怎不保佑凡间太平?

老神仙(白):小女娃你不懂其中的道理?

(唱):

人奉香火敬神灵,

神佑凡间四时明。

阴晴雨雪惊雷鸣,

晨起金乌夜布星。

纵有哀告达天听,

也非事事皆能平。

此番妖孽扰安宁,

与我仙家不关情。

李寄(唱):

凡人尚有恻隐心,

神仙竟会少怜悯。

你不见,妖孽为乱祸人间,

家破人亡哀鸿遍。

你不见,十室九空流离乱,

饿殍遍野失所安。

生灵涂炭冷眼观,

民不聊生不救援。

逍逍遥遥隐在山,

空受朝拜枉为仙。

老神仙(唱):

自从盘古开天地,

乾坤有数各有序。

各界主宰司其职,

泾渭分明不越池。

倘若贸然去调停,

违反仙规是犯忌。

李寄(唱):

仙尊不肯施援手,

投鼠忌器多担忧。

既如此,不必冒昧多逗留,

就此告辞自计筹。

神仙徒弟:(白)师父!

(唱)

你看她,伶仃孤单去何从?

只怕是,一出仙地又涉险中。

荒山林深雾瘴浓,

乡郡官吏征祭凶。

修行人,忍见孤苦生路穷?

不积善,如何修来功德重。

老神仙(唱):

徒儿句句话中肯,

说得为师羞愧深。

自诩得道超凡尘,

岂能遇事善自身。

不能明襄可暗衬,

得助人时且助人。

老神仙(白):小女娃且慢——你既来到仙山,也是一场仙缘,不如抛却凡尘俗世,在此修行,将来倘能得道飞升,也是功德无量。

李寄(白):多谢仙尊美意,李寄心系爹娘,不能长留仙地,就此告辞。

老神仙(白):你就此离去,也无去处,纵然活着回转家乡,只怕也难逃蛇口祭祀。

李寄(白):纵然是被祭蛇口,也要与它一拼,仙尊不愿相助就不劳操心了。

老神仙(白):哎呀呀呀……好倔强的娃娃!竟然不领我的情!(气到老神仙吹胡子。)

神仙徒弟:(白)你这个小女娃是不是傻呀?

(唱)你暂留此,且修行,

但求学得真本领,

到那时,再与蛇妖去相拼,

胜过今日枉送命。

李寄(白):这……也好!——仙尊,那我就留下修行。

老神仙(白):既然你有这个修行的心,那本仙就成全你了!徒儿,去安排住处吧。

神仙徒弟(白):是!

合唱:偶入仙山合机缘,

专心修行在神前。

山里山外分乾坤,

恍然不知今何年。

(按照仙山时间:十天后。)

老神仙(暗思忖):十天教习,小李寄所学足以对付那个长虫,可以放她回去除妖平乱了。可笑她尚不知天上十日,凡间已是十年了。

(白):李寄!

李寄(白):师父!

老神仙(白):你这个娃娃,修行无仙根,学道没悟性,我教不了你了,你还是回人间去吧。

李寄(白):师父我要是学不好,还请师父责罚,请师父不要赶我走。

神仙徒弟(白):你呀,你现在的本领足以与那蛇妖抗衡,你快回凡间去吧。

李寄(白):当真?!

神仙徒弟(白):骗你作甚?

李寄(白):如此,多谢师父,弟子——

老神仙(白):且慢——你既是被我赶走的,今后与我再无瓜葛,生死福祸皆与我无关。看在这几日的教习之谊,赠你宝剑一柄防身,迷谷一枝引路。你再附耳过来——

李寄(白):是!

老神仙(白):倘若你遇见像蛇妖这般凶残之物,可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定能降服于它。

李寄(白):多谢师父!徒儿拜别师父与师兄!

老神仙(白):嗯?!

李寄(白):拜别仙尊、仙侍——

老神仙(白):嗯~

神仙徒弟(白):师父,她就这样走了。

老神仙(白):唉~从来离别伤人心,纵是神仙也难免,徒儿,你且去送送,为师去寻个僻静之处伤感一会,呜呜呜……

神仙徒弟(白):是——蛇妖凶残,她一个人回去我总是不放心,师父既然要我相送,我不如送她到家。

合唱:

依依难舍老神仙,

背地感伤泪如线。

李寄归家心如箭,

更有护花到凡间。

04

LIJIZHANSHE
第三场 归家

(李寄归乡,来到家门前,身边带着一只路上捡的狗,家中破败不堪,家人已不知去向。)

合唱:

离乡逃难还家门,

归来不见旧时痕。

正惊残屋堆乱蓬,

不觉已是烂柯人。

李寄(白):爹——娘——孩儿回来了!你们在哪里呀?

(唱):

离家十天恍然间,

归来已非旧时院。

哭爹喊娘人不见,

徒对苍天泪涟涟。

狗(白):汪汪!汪汪!(示意李寄来到屋后,见个土堆前竖着木牌。)

李寄(白):小狗儿,你发现了什么?——有一个土堆,还竖着个木牌,这般破旧,字都模糊了,写的好像是李——氏——夫妇——李氏夫妇!哎呀!爹娘啊——

(唱):

见坟堆,如雷击顶魂魄散,

声声哀嚎痛断肠。

只道是,爹娘在家将儿盼,

却不料,今日归来隔阴阳。

双膝跪地尘埃前,

不孝女儿痛难讲。

想那日,含悲劝儿避祸殃,

强忍离别,只为儿平安。

母亲你,掩泪为我整行囊,

老爹爹,临行嘱咐万万千。

我不怕,离家跋涉千里远,

只求亲人两地安。

不想归来时已晚,

双亲已在黄土眠。

生死有命难回天,

只能含悲祭黄泉。

我叹苍天不开眼,

忍见世间多离乱。

多少儿女丧爹娘,

多少年迈失儿郎,

多少家破人离散,

多少孤塚任弃荒。

只为蛇妖施横强,

官吏狠毒胜豺狼。

今日坟前立誓愿,

定要人世止悲惨。

舍得一身凡胎骨,

敢叫妖孽剑下亡。

再向衙内拿狗官,

要救百姓离深渊。

坟前理尽野草乱,

屈膝再拜别高堂。

爹娘啊——

孩儿若能活命回,

再培新土到坟前。

倘若不幸蛇口葬,

来世衔环报恩长。

(邻居赵大伯、钱大妈听到李家旧屋有动静,过来看看)

钱大妈(白):李家破屋好像有人。

赵大伯(白):荒废了这许多年了,有什么人哦?

钱大妈(白):去看看吧——真的有人,还跟着一只狗——那边是谁呀?

李寄(白):我是李寄,原先住在这里的。

赵大伯(白):是李寄回来了?还真是呢。

钱大妈(白):我们是你当年的邻居,赵大伯和钱大妈,可还认得?

李寄(白):果真是赵大伯与钱大妈,怎么你们一下子变得这么老?我都认不出来了。

钱大妈(白):都十年不见了,怎不老呢?你好像还是十年前的样子,哎呀呀,真是在外面受苦了,定是缺衣少食,不长身体。

赵大伯(白):能活到今天都不容易哦!

李寄(白):什么?!十年?

钱大妈(白):是啊,自你离家已是十年了。

李寄(白):当真十年了?莫非我在仙山一日人间便是一年?——那我爹娘,他们?

钱大妈(白):这——赵老头,还是你说吧。

钱大伯(白):我说就我说。李寄啊——

(唱)

自你离家逃难去,

衙役征祭乡里来。

闻说李家有女孩,

限期交人频频催。

你已离家难交差,

官衙勒索要钱财。

无人无财无计退,

你父被拖到牢内。

苦命难挡牢狱灾,

一命呜呼实堪悲。

你母悲伤哭哀哀,

痛心弃世命西归。

李寄(唱):

惊悉缘由痛断魂。

皆因护儿累年尊。

不料生离成死别,

归来已是百年身。
爹娘啊——

悔当初,抛亲离家去逃生,

痛今日,烂柯归人空遗恨。

钱大妈(唱):你父母,死后无人葬遗骸,

众乡邻,略尽绵力本应该。

怎奈是,贫寒无钱筑坟台,

只能够,卷一张薄席黄土埋。

李寄(唱):多谢乡邻施援手,

李寄感恩铭心怀。

赵大伯(白):多年的邻居,不用放在心上。如今你已过了祭祀的年纪,可以安心留下了,不必再去流落他乡避难了。

钱大妈(唱):是啊,你总算是躲过了一劫。我们帮你一起把旧屋收拾收拾,你且安心住下,万事都有我们乡邻帮衬。

李寄(白):多谢大伯大妈。只是我此番回来,是要斩那蛇妖,救众人于水火。

赵大伯(白):我知你痛失父母,心中怨恨,只是那蛇妖厉害,不可以卵击石,枉送性命。

李寄(白):我离家之后,偶入仙山,学得仙法,又蒙仙尊赠我宝剑,教我御蛇之法,定能降服蛇妖。

钱大妈(白):当真?倘能除了蛇妖,便是我们的救星了。三日后呀,又有个女孩儿要送去祭祀,斩了蛇妖她还能活下来呢。

李寄(白):三日后,那我就等它到来。只是需要劳烦你们帮我准备些米和蜂蜜,对付蛇妖之用。

赵大伯(白):只怕是家家户户难有存粮了……不过,既是为了除妖,我们都会尽力想办法的。

钱大妈(白):你也要小心啊。

李寄(白):多谢了!

05

LIJIZHANSHE
第四场 计斩

(三日后)

李寄(唱):

心急如燎神庙往,

家仇民怨积胸膛。

万事俱备待一战,

重重血债今讨偿。

(神庙中,绑着献给蛇妖的女娃。李寄打晕留守的巫祝,上前救下她。)

李寄(白):你就是此番送来献给蛇妖的女孩儿,你不要怕,我给你解开绳子,你快离开这里。

女孩(白):多谢姐姐!(想逃又不敢)不不不……我不能走,我不能走,呜呜呜……

李寄(白):你再不走,蛇妖就要来了。

女孩(白):我不能走啊!

(唱)姐姐呀——

我是被迫无奈来应招,

只为父亲病重无钱疗。

母亲体衰不堪劳,

生计重担由我挑。

孤舟无力御险涛,

寸草微躯春晖报。

枉费姐姐助我逃,

苦命如此难违拗。

李寄:(白)可恨哪~

(唱)

官僚施横毒牙啮,

暴虐之下命如芥。

天灾人祸生路绝,

可悲人间皆泣血。

女孩(唱)姐姐呀~

人世皆多苦哀嚎,

万般怨愤是徒劳。

只怕妖孽霎时到,

姐姐还是赶快逃。

李寄(白):不!我要在此等它到来!

(唱):

我曾在仙山学本领,

决心除妖将誓立。

临行前,仙尊赠我青锋剑,

又授锦囊降妖计。

莫道妖孽狠无比,

我这里,仙法妙计待伏击。

莫道人世苦无期,

今日里,拨云见日乾坤移。

女孩(白):你当真能够对付那蛇妖?

李寄(白):你来看!

(唱)

这是蜜糖调白米,

暗下咒术有玄机。

举手投掷它嘴里,

定教血口难再闭。

届时再挥三尺剑,

定将蛇妖一击毙。

女孩(白):倘若真能斩杀蛇妖,便是救了这一方百姓了!姐姐,蛇妖厉害,你千万要小心了。

李寄(白):你放心!你快走吧。

女孩(白):嗯。

(女孩走后,李寄假装自己是祭祀的女孩,等待蛇妖来临。这时,黑云翻滚,狂风肆虐,伴随着“嚯嚯哈哈哈”的大笑声,蛇妖来了——毕竟吃了九个女孩,修炼多年了,再怎么差劲也该炼出点名堂来,起码也是个半人半妖状态吧——那蛇妖虽已修得个大概人形,但是身上蛇鳞未退,且散发恶臭,又丑又臭,令人作呕,可能还不大聪明——这是个凶恶反派,要是修成个美男子,容易让人三观跟着五官走,后面就没有“小黄狗”的事了,绝对不行。)

蛇妖(白):

终年修行洞府中,

寻得秘方助神功。

一朝腾风上九重,

地头虺王敢称龙。

嚯嚯哈哈哈——

你就是这次献给本大王的祭品?竟不哭不闹!

李寄(白):你就是那个蛇大王?

蛇妖(白):正是本大王!

李寄(白):听说你很厉害,会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不过我可从来没有见到过。反正我都要被你吃掉了,你能现出你的真身,让我开开眼再吃我吗?

蛇妖(白):哈哈哈~小娃娃,就让你看看本大王的真身,再一口把你吞了!

(蛇妖现出巨蛇本相,张开血盆大口,准备吞食李寄。李寄把调了蜜糖的大米投向蛇的大嘴里,顿时咒术生效,黏住蛇口,黄狗扑上蛇身,死死咬住,李寄拔剑斩向蛇妖。此时天昏地暗,飞沙走石,电闪雷鸣,一阵激烈的打斗,蛇头被李寄斩落在地。)

合唱:

李寄斩蛇灭祸端,

救得百姓离灾殃。

擒住蛇首丢衙前,

吓得官吏魂魄散。

从此东岭重见光,

争唱李寄斩蛇传。

06

LIJIZHANSHE
尾 声

(李寄回到家中,修葺爹娘坟墓,思索接下来该何去何从。)

小黄狗(白):妖已除,仇已报,你往后如何打算?

李寄(白):谁?谁在说话?

小黄狗(白):我!是我!这里!

李寄(白):你?!你你你……你怎么会说话?刚除了个蛇妖,又来个狗妖!

小黄狗(白):呸!你才狗妖!是我啊,你听不出我的声音?

李寄(白):啊!是你呀!怪不得与斩蛇妖时你敢扑上去撕咬,多亏你了——不过你怎会来呢?还变作一只狗?

小黄狗(白):我要是不来帮你,你只怕要被蛇妖吃了。至于变作狗么,你也知道神仙不能随意游走凡间,稍作变化掩人耳目,也掩神耳目。

李寄(白):那你为什么变成狗啊?

小黄狗(白):我爱变什么就变什么,哎呀,这不重要——你往后什么打算?我难得到凡间,我们且去各处游玩可好?

李寄(白):这——
小黄狗(白):就这样说定了!走吧!

李寄(白):喂!喂!你不要咬我衣裳,走慢些嘛……

[完]

周旭艳,笔名:且共从容,来自江苏苏州90后的越剧爱好者,曾在越剧之家发表原创剧本。点击下面标题查看详情。

越剧版《琉璃》

越剧小戏《蔡锷与小凤仙》

Image

本文由周旭艳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