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 “ 深层脉动 ” 疗法 ?如何操作 ?

 听取蛙声 2022-04-28

 “ 感觉深层脉动 ” 是什么?

一、“脉动”是什么?

“脉动”是“感觉深层脉动”的简称,是2007年发现的“去痛、祛病、健身”新方法。学练脉动者,要求能够感知体内脉搏的跳动;换句话说是,能够感知身体内部脏腑、肌肉、组织,连续不断地一跳一跳。

中华文化,渊远流长!早在3300多年前殷商甲骨文中,就发现了多个“脉”字。每个“脉”字,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医者探脉辨病、患者脉跳受诊的生动形象。

中华医学发展至春秋战国时期,脉诊已相当成熟。《史记》记载的神医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切脉辨病,至今已2400余年。

数千年来脉诊的“医患关系”,全都是“医师”感知脉象,“患者”服膺“医”的辨病与诊治。在这些累积数以万亿次脉诊临床实践中,“患”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无所作为。“感觉深层脉动”反其道而行之,让患者主动感知自己体内的“脉搏跳动”,竟然可以去痛、祛病、健身,

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呢?

十多年前,“感觉深层脉动”发现之初的认识是:在感觉体内一跳一跳(脉动)的过程中,血管扩张,促使新鲜血液加速、增量流经这个痛点或病灶。新鲜血液滋润了靶向器官,带来了氧气、营养物质和免疫力;免疫力消灭病菌,清除非自体物质,疏浚淤积,疏通了堵塞,转化了无限增殖的异化细胞组织,修补了损伤,重建了已经损坏的微循环……恢复了那里的原始健康态,于是,疼痛和疾病在不知不觉中消除,健康就不声不响地降临了。

近年来深层次的理解是:“感觉深层脉动”强化了信息的传输,直接向“生命管理中枢神经——大脑和脑干(naǒgàn)”禀报:这里的器官组织发生了病变!中枢神经接获报警后,立即下达指令,指挥、动员体内所有保卫生命的“自愈能力”,全力以赴地扑向病灶,用“肔(tā,生命体的第三人称)们的方法”纠正病变,迅速恢复肌体的原始健康态!

“肔们”——指大脑、脑干、内分泌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等——采用的是什么“方法”呢?是“我们人类”无法理解,暂时没有认识,今后可能研悉,也可能永远无法研悉的种种“活体生物化学机制”。肔们依据接获的信息,“胸有成竹”或“早有安排”,针对某种“生理不顺畅”(即疼痛、疾病),应该采用某种“活体生物化学机制”,分泌某种“神秘的微量生物活性物质”(即“人体天然激素”),并通过血液循环,或体液浸润,准确地送达“标的(biāo dì)器官组织”(即感觉脉搏跳动处)。于是,在体内没有丝毫激烈搏斗,没有发烧发热,不痛不痒,患者没有丝毫不适感的情况下,疾病就轻而易举地无医而愈,不药而痊了。

西方医学鼻祖、古希腊医圣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公元前460-前370年)认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因此,“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大自然的治疗威力”,“最好的医生是你自己!”。问题在于,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手段去挖掘和释放这种大自然的威力。“感觉深层脉动”就是目前发现“利用这一大自然威力”最简易的有效手段。

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运用非药物疗法,一方面减少损伤,另外一方面节省费用。”——“感觉深层脉动”就是一种威力巨大、纯粹的非药物疗法!是患者不花钱、不跑路、不求医,不用药,调动体内的积极因素,自己给自己治病。

  二、怎样学练脉动?

学练“感觉深层脉动”自疗自健的唯一要求是:你一定要“感知到体内脉搏的跳动”。

经过十来年的实践发现:

人群中有:“第一部分人”,天生具有良好的脉动感,他们无师自通,不学自会,看懂文件后,一上手就有了脉动感;他(她)的手,或别人的手,搭上自己身体的任何部位,一下子就灵敏地感觉到内部肌体一跳一跳。

人群中也有:“第二部分人”,经过学练,也可以掌握脉动感;但不及第一部分人那么利索,要经过一番努力,勤学苦练,才能渐次掌握。

人群中还有:“第三部分人”,无论他(她)怎么努力,想尽了一切办法,就是学不会。在别人看来,易于反掌的脉动感,他的手伸过去却表情木然,一脸茫然,怎么也感觉不到。——脉动,脉动,你没有脉动这一主体感觉,又怎么用这一方法去痛、祛病、健身呢?

下面提供几种学练脉动的经验:

第一步 模仿中医师进行“切脉”

中医师给患者切脉时,三个手指头摁在患者手腕的桡动脉上,通过感觉脉搏跳动的力度、速度,细心体察其中的细微差别,用以判断患者患的是何种疾病,以及疾病的轻重缓急程度。——我们不是中医师,不需要学习那种技艺高超的“对客体的感觉”。

我们需要的是,患者手腕内部脉搏是否跳动的“主体感觉”。只要能够感觉手腕内部动脉血管一跳一跳,你就具有了“脉动感”,就可以利用“脉动感”去痛,祛病,健身。

你可以给自己“切脉”,用一只手的三个指头摁在另一只手的手腕上(左、右可互换),也可以请亲友帮你“切脉”;感觉手腕内部动脉血管一跳一跳,用以获得“脉动感”。

第二步“感觉丹田脉动法”

仰卧,盖上被单(以不受凉为度),松开裤带,将温暖手掌的“劳宫穴”捂在小腹部“丹田穴”的上方(手掌不能冰凉,要捂热、搓热或用50℃的热水泡热),去静心体察肚皮内部是否有“脉动感”?

当感觉不到脉动时,须想一些办法,例如:改变身体姿态,仰卧改为侧卧;右手改为左手,或双掌叠加;或减轻压力,或加重压力;或改用一个指头摁压,或攥紧五个指头摁压。——有实践成功者指出,用左手摁住肚皮,右手大拇指在左手手腕处“切脉”(左右可互换),感觉手腕的脉动后,比较容易诱导出肚皮内部的“脉动感”。

人的学习和感知能力各不相同,有人手掌一捂上去,很快就感觉到了肚皮内部的脉动;有人捂半天,变换各种方法,怎么也感觉不到。咋办呢?

第三步“心脏激烈跳动感知法”

 根据身体的承受能力,做二、三十次“温柔仰卧起坐”,或原地跑步一分钟,或快速爬几层楼……目的是促使心脏激烈跳动。当心跳激烈后,赶紧仰卧,将手掌捂住心窝,感觉心脏“咚、咚、咚”强大的搏击力;“趁热打铁”,将手掌移至丹田,就可能诱导出肚皮内部的“脉动感”了。

第四步“屏息快速按摩感知法”

仰卧床上,做5—10次深呼吸,最后一次尽最大肺活量吸入空气,然后屏住呼吸,使劲快速左右推动按摩小腹36—108次;吐气后急促呼吸时,丹田部位将猛烈跳动,手掌压上去,大多数人就能感觉到脉动了(肺活量小的人难以坚持,按摩次数选下项)。三、五分钟后,心跳平缓下来,仍能感觉到肚皮内部的脉动,就成功了。“屏息快速按摩法”对于身体衰弱、不习惯憋气的病友不适用。

第五步“亲友仿造脉动,患者'用意不用力’的感知法

请亲友烫热手掌,“体贴”于患者脐下“丹田穴”,让亲友的手掌“微微一张一弛”,或“轻轻一压一松”;患者集中意念,跟随“一张一弛”或“一压一松”默默数数,就行了。

这种方法是弥补无法感知脉动的患者。实验成功后,用于自疗时,亲友仿造脉动,患者只需集中注意力于病灶,跟随“一张一弛”或“一压一松”喃喃数数,就可达到祛病的目的。

 说明:“感觉深层脉动”已诞生十余年,前不久,被成都某高校青年女教师书山隐改为“感悟深层脉动”,改得非常好!

用脉动去痛、祛病、健身,确实需要“悟”。没有“悟”,将无法自疗自健;“悟”性不足,自疗自健的效率将大打折扣;发扬大彻大“悟”精神,自疗自健将无往而不胜!

从2021年2月13日开始,“感觉深层脉动”一词改为“感悟深层脉动”。但是,上网搜索此前文章,仍需用“感觉深层脉动”。特此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