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文1133字,阅读约需5分 据考证,此桥建于金代明昌三年,九百多年历史了,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非凡智慧与高超手艺,石缝隙间既没有水泥石灰也没有混凝土钢筋之类的,就是那么简单拼接在一起,这些凹凸有致的石块构成一座一孔桥,屹立不倒,至今完好。一孔桥犹在,只是大于河干涸了,它似乎失去了它应有的用途。 经历多少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蚀,无损的一孔桥,这是古人留给高里老百姓一块瑰丽的珍宝。当地政府还为它建立一所文化广场,省政府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立在固高路路旁。 早就耳闻其大名,之前不得见,找寻不得,今日终能一睹风采。顶酷暑烈日,驱车数里,不虚此行。路线简单说一下,沿白浪河畔一路北行,至固高路口左拐,前行五公里,路北有一空桥村,村口即是一孔桥。有石碑为证。 金代桥石拱。全石结构,由楔形青石砌成一大券拱,故名一孔桥。桥面宽4.7米,高5米,孔洞跨径5米。桥面雕有神话传说中“八仙”人物张果老骑驴的蹄印、柴王推车的辙沟。桥两侧雕有界格图案,拱额北雕龙首,南雕龙尾,势若逆风奔海。桥券下有金明昌三年题记两则。从公路上望去,一孔桥被半圆形的矮墙围着,桥周围的路面铺着大理石地砖,西面有一棵洋槐树相伴。来到桥边,能够看到背面桥头上有一块有些残损的龙头,但是仍然能够看到古代人精巧的工艺造型。桥下有年后人们祭祀后残留的纸灰,还有一些垃圾陪伴。纵观一孔桥,桥身是由楔形的石条搭建而成,中间看不到任何的其他粘合物质。桥体造型简单,但却坚固耐用。走到桥的南段能够看到石条上的方形凹孔,桥下能够看到石条上突出的方柱,整个桥体严丝合缝就是通过这凹凸有致的工艺相结合的。桥面南段有一突出的石块,想必这就是村民所说的“龙尾”。 关注潍坊五好青年 欣赏更多原创老潍坊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