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的荡寇谋略:既然外交谈不拢,那就和日本断交,准备战争!

 浩然文史 2022-04-29

倭寇

倭寇是明朝大患,早在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初,倭寇即已纵横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并对中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神奇的是,倭寇并不是日本官方派出的侵略士兵,相反,日本对倭寇的存在也十分头疼,就这样围绕着令中日两国都十分头疼的倭寇问题,中日双方展开了长时间的沟通与对话。

一、新生的大明

1368这一年对于汉人来说是具有标志性的一年,朱元璋的军事集团经过数十年的南征北战,终将蒙古人赶回荒漠戈壁,汉人重新恢复了对天下的统治。但作为新生的政权,大明极度需要周边各国的承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其在东方独一无二的上国的地位。但就在安南、朝鲜等国纷纷上表称臣,“局面大好”的情况下,与中国断交70多年的日本却迟迟没有反应,直到朱元璋登基4年之后,日本使臣才不慌不忙地赶到了帝都南京城。

朱元璋

洪武初年,倭寇利用政权更替的空隙大肆侵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给沿海地区的居民带来了无穷的困扰。但此时的大明朝正像刚出生的婴儿一般,一切都是刚刚确定,但一切又是如此的脆弱,以致于朱元璋始终无法集全部武力消灭倭寇,只能通过妥协式的谈判手段来解决,而这正好为中日之间的谈判提供了时机。

倭寇

经过中日之间的一番交涉之后,1371年10月,日本怀良亲王派遣使臣赶赴南京,以表达日本对大明的恭敬之意。无论是使臣向大明进表文(下对上的一种恭敬的文体),还是向大明进献各种贡品,种种现象都表明,此时的日本正对大明表现出臣服之意,朱元璋十分高兴,重赏了日本使团。1372年即洪武五年,朱元璋派遣天宁寺住持与瓦官寺住持两位德高望重的大僧护送日本使臣归国,至此大明建立之后中日的第一次交涉算是顺利结束。

日本使者上表

二、倭寇不除,中日不宁

朱元璋是白手起家打下江山的开国帝王,他派遣两位大僧护送使臣返回日本,其目的必然不会是护送那么简单,而必有其他的隐秘性任务。事实上,两位住持的确得到了朱元璋的密令,那就是在护送使臣返日的过程中,利用日本也崇尚佛法的机会,责令日方清剿倭寇,以解决大明目前的心腹之患。

理想虽然十分丰满,但现实却是两位僧人一到日本,便因日本南北之间的内乱,被日本北朝军队扣押,直到2年后的洪武七年才返回大明,其任务自然也随之泡汤。

皇帝和高僧

朱元璋十分生气,他责令中书省立即撰写对日国书,对日本以下犯上的悖逆行为予以严厉批判,并指责日本故意逼民为寇,纵民为盗,使其为祸一方。随后怀良在洪武九年、十二年、十三年先后三次派遣使臣来华,但其态度早已不复第一次来华时的谦恭,表示臣子身份的“表文”也不再递交,似乎要与大明平起平坐。而且对于大明清剿倭寇的要求,日本不但没有理会,反而大明的倭患一年比一年严重,可见日本根本没有将朱元璋的要求放在眼里。

倭寇

1380年,朱元璋再度派遣使臣出使日本,在国书中朱元璋以最为严厉的语气批判日本的错误做法:“蠢尔东夷,君臣非道,四扰邻邦......傲慢不恭,纵民为非,将必殃乎!”朱元璋在文书里甚至直接诅咒日本遭殃,可见其对日本的愤怒。

朱元璋本想通过国书对日本造成震慑之力,却没想到日本反而以更加挑衅的态度反击,朱元璋在蒙古讨日失败的教训之下,也只得咽下了这口恶气。1386年胡惟庸案发,朱元璋在其罪名中加以“通倭”大罪,并将其党羽全数诛杀,自此朱元璋通过谈判与日本交涉倭寇一事完全失败,随后将重心转移到了海防事宜上。

明朝使者在日

三、中日外交的表与里

洪武年间的中日来往,虽然只有短短十数年,但却经历了从隔离到交往到朝贡到绝交的复杂过程。对于这段外交故事,仅仅用传统的朝贡外交的说法,是难以解释的,因为朝贡外交之下,向中国称臣朝贡的国家不可能会做出日本这样的“悖逆之事”。从日本方面来说,尽管在其第一次派使臣来华时已经表明了朝贡的意思,但对中国的要求却置之不理,反而以挑衅的方式回绝中国,这显然是有悖于朝贡外交的。

就当时的大明政府而言,所谓的“万国来朝”的欢腾局面固然是人所乐见,但对于百废待兴且外患重重的新生政权来说,最首要的事其实只有两个字,那就是“安全”。只有国家安全稳定了,一切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对朱元璋来说,无论日本对大明是否称臣,只要能够解决掉东部沿海的倭寇大患,大明方面就算达到了外交目的。如果将中日之间的外交划分为面子和里子,面子即传统的朝贡外交,日本向中国称臣纳贡,那么里子就是日本在大明的要求下平息倭寇之乱,但就真正的历史走向来看,显然日本没能够平息倭寇之乱,里子既然都没有了,那么面子也就不复存在了。

直到嘉靖时期倭寇才被戚继光平息

文史君说

两国外交既需要维持场面与荣誉的面子,也需要达成关乎两国实际利益的里子,而就刚刚建立的大明王朝来看,里子显然远比面子重要。这其实也可以为当今复杂多变的外交局面提供一些历史上的借鉴,当外交损害到了实际利益,沦为维持面子的工具时,那么主权安全与核心利益也将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赵轶峰:《重谈洪武时期的倭患》,《古代文明》2013年第3期。

马光:《面子与里子:明洪武时期中日“倭寇外交”考论》,《文史哲》2019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