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构建经方的核心理论体系?清晰明了的告诉你答案

 中医知识圈 2022-04-29


图片

图片

这本书就是马家驹老师所著的《经方表证》,是马家驹老师于2020年春,应邀开始线上主讲《详解<伤寒论>398条113方》,强调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用八纲解读《伤寒论》条文及方证,打破条文顺序,将条文、方证重新归纳,思路清晰,逻辑缜密。提出经方辨治六步法,凝练六经的诊断标准等,并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帮助理解,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仲景的临床思维,构建了完整的经方六经辨证体系。

本书为马家驹老师通过近1年时间、40次讲课,完整地构建了经方六经辨治体系下的表证诊治。包括单纯表证(太阳病、少阴病)和表里合病(太阳阳明、太阳太阴、少阴太阴)的诊治和常用方证。

图片

这本书推荐给大家,我们一起读书、一起学习,为经方学术的传承发展做出一份努力。
广告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中医师承学堂

作者:马家驹

京东
 

首都国医名师冯世纶教授作序

胡希恕经方学术的特点,就是从八纲的角度认识六经。八纲者,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八纲看来,六经的本质就是三个病位(表、里、半表半里)、两种病性(阴、阳)构成的六类证。简洁明了,自从《伤寒论》问世至今一千八百年来,为什么很多人学不懂呢?这是误读传统,就在于没有客观正确地认识六经,用内经注解伤寒,用脏腑、用经络去解释,只能说陷入于误区,牵强附会,让经方变得神秘,导致很多人读不懂《伤寒论》,众说纷纭,解释起来各执己见,难以共识。

《医宗金鉴》曰:“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胡希恕先生明确指出,六经来自于八纲,从八纲角度来认识六经,是更符合仲景条文本义的。给我们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但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真正理解和认识经方,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

马家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读本科期间,就开始跟着我学习经方,善于思考和总结,也有志于经方事业的传承。硕士毕业后,回家乡基层工作,后由于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胡希恕名家研究室的工作需要,义无反顾来京参与建设,与陶有强等一起付出了诸多心血,包括全国经方论坛等工作。在2011年,家驹潜下心来,攻读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学博士。博士毕业后,工作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在繁忙临床工作中,也始终不忘经方。又曾陪我去澳大利亚墨尔本和台湾等地区传承经方。后攻读了我的博士后。

家驹在坚持专注经方临床的同时,也借助于各种机会来推广传承胡希恕经方,在中医在线平台应邀开设胡希恕经方医学相关课程,也发表了多篇论文和著作,出版了《六经入门讲记》、《走近胡希恕》等著作,也让更多的人理解和认识了经方。

太阳病、少阴病,如果从八纲角度来看,二者的共同特点都是表证,共同的治法是汗法,核心药物离不开麻黄、桂枝。表证又分阴阳,太阳病是表阳证、少阴病是表阴证,阳证在于机体功能亢奋有余,治疗上专注于祛邪,而阴证源自于机体功能沉衰不足,需要扶正祛邪,故加入附子。因此太阳病的代表方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少阴病的代表方就是麻黄附子甘草汤、桂枝加附子汤。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理解和认识经方,家驹一直在思考如何深入浅出的讲,用简单的语言来阐述六经的本质、辨证、治法、方药,强调要有体系的学,而不是孤立的、片面的学习。

本书就是家驹近年来的学习总结,探讨经方表证(太阳病、少阴病),思路清晰、文字简洁、娓娓道来,不厌其烦,紧扣要点,对于学习经方医学,是一个很好的入门著作。

家驹邀我作序,欣然接受。看到家驹不断成长,经方事业代有传人,我也很欣慰。有志者事竟成,也希望家驹在以后的经方路上,不断精进,专注于经方学术的研究与传承,取得更大的成绩。

冯世纶

2021.5.20

第1讲:要有体系的学习经方

2017年应邀在中医在线开授了《左手伤寒右手温病》的课程,是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的筑基课程,虽然简单却完整的讲解了六经辨证和常见方证。整理成《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2018年11月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广告

胡希恕经方医学:六经入门讲记

作者:马家驹

京东
 

学习永无止境,需要反复的学,同时需要不断的在临床实战,就像卖油翁说的:熟能生巧。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牵动着我们的心,因为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所以大家更关注本次新发疫情。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自身岗位工作给做好,同时继续努力的把中医学好,每个人都进步一小步,对中医来说就是进步了一大步。假若国家征召你上战场,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依靠的就是我们扎实的临床辨证论治基本功。而辨证则依赖于辨证体系,我们这门课程,讲授的就是六经辨证体系。

2020年和中医在线合作,推出这门新的课程,用八纲解六经的思路,完整而系统的讲一遍《伤寒论》398条、113方。有同仁问,本门课程和之前的经方训练营、经方特训营有什么区别呢?听过我的课程,大家都知道其实经方的核心理论知识并不是特别多,经方训练营是两天一晚的时间,从整体上系统的介绍了六经辨治体系及临床思路。特训营更多针对的是专题讲课和解决临床面临的问题,答疑解惑,更加深入一些。

众所周知,医圣张仲景留存于世的著作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也是六经的代表著作。而本次详解《伤寒论》的课程,是从《伤寒论》原文入手,学习398条、113方,透过条文与方剂去学习背后的经方六经辨治体系,包括常见方证的应用。也是在六经辨治思维指导下去学习具体的条文和方证。所谓书越读越厚者,是启示人读伤寒时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书越读越薄者,乃心有所得,抓住了核心体系,就能执简驭繁,越学越简单。

仲景自序曰:“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仲景家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死亡了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仲景很有压力,要想办法去解决临床疾病,逼迫着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前人基础上创新了六经辨证体系,所以有压力才有动力。

大家也需要树立一个目标,成为能够解决临床问题的明医。这样到老的时候,才能问心无愧的说:这辈子我以张仲景为榜样,以仲景为师,尽了自己的努力,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

我们思考一下,怎么样才能成为明医呢?第一对中医有强烈兴趣,第二研读经典,第三临床实践,第四肯于总结思考。熟读经典,重点条文要口诵心记,熟记于心、反复玩味,验之于临床,明六经,辨方证,加上时间的沉淀,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自然能够登堂入室,成为一代经方传人。

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经方也是中医的一个学术流派,也离不开辨证论治的思想。胡希恕先生给我们明确指出: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六经辨证是把辨证论治的思想具体细化为先辨六经,在六经的基础上再继续辨方证。

辨证论治,辨证之后才能论治,大家学经方,都想学具体方证的临床应用,实际上,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我们称之为方证相应。当我们面对患者的时候,最终要给患者开具一张处方。处方有疗效的前提是辨证要准确。大家想,要是辨六经你都辨错了,后面的法、后面的方,都是不对的。所以我们的学习的重点要放在辨六经上,在六经的基础上再去细辨方证。因此,辨六经是我们的基本功,一定要把六经给辨证准确了。而不是重点放在辨方证上面。

辨证,辨的是病位和病性。只要有病位、有病性,才能构成一个诊断。就像地图上确定一个坐标,需要经度和纬度。平常老百姓说:脾虚、肾虚、肺热、肝火、宫寒、腑实等,病位是五脏六腑,病性是寒热虚实。脏腑辨证下的诊断也离不开病位和病性。

六经来自于八纲。八纲的病位是表、里,病性是阴、阳。寒热、虚实隶属于阴阳。说阴阳的时候,其实已经把寒热、虚实给概括进来了。《医宗金鉴》的《伤寒心法要诀》里面说过: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用八纲辨证的话,病位离不开表、里范围,病性离不开阴证、阳证,因此在八纲辨证看来,世上所有的疾病只有四个证。

表1八纲辨证示意图


表阳证

表阴证

里阳证

里阴证

 

六经来自于八纲。八纲的病位只有表、里,在表里的两个病位中间,加入了半表半里,成为三个病位。每个病位上各有阴阳,从而构成了六个证,即六经。

表2六经辨证示意图


阳(热证、实证)

阴(寒证、虚证)

表阳证

(太阳病)

表阴证

(少阴病)

半表半里

半表半里阳证

(少阳病)

半表半里阴证

(厥阴病)

里阳证

(阳明病)

里阴证

(太阴病)

 

这六个证就是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太阴,你可以称之为六个病,如太阳病,你也可以称之为六个经,也是六经辨证名字的来源。实际上,六经的本质是六个证,由三个病位、两个病性构成的六个证,也是六个诊断。

明白六经本质是六个证,六经辨证就变得很清晰了。从病位角度来看,世间疾病只有三种,表、里、半表半里。从病性来说,世间疾病不是阴证就是阳证。只需要会辨这六个证就可以了,证辨出来,就可以立法处方了,而法只有八个(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样来看,经方很简单。

六经辨证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上来说,世间一切疾病都可以用六经辨治。因此柯韵伯说:“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伤寒杂病,治无二理,咸归六经之节制。”俞根初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所以仲景被称为医圣,六经也被誉为开万世之法门。

六经实质是表、里、半表半里三个病位上的阴阳,也就是三阴三阳。只要会辨表、里、半表半里,会辨阴证、阳证。六经的辨证你就掌握了。经方的理论体系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很好理解,容易掌握,表2就是胡希恕经方体系核心的不能再核心的表。需要大家牢牢记住。

本次课程的版本是赵开美版的宋本,具体以钱超尘教授点校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伤寒论》为准,俗称人卫社黄皮书。大家需要注意,我讲的时候不是按照《伤寒论》现行的条文顺序去讲,会打破原先的条文顺序,按照六经-方证的思路,重新编排条文顺序,类似于错简重排了。

学习中医,就要有体系的去学,六经辨证就是简单而完整的体系,执简御繁,在六经辨证基础上去学方证,事半功倍。

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经方很简单,本质就是三个病位上的阴证、阳证,很容易入手学习,这也是为何越是基层医师越喜欢经方,没那么多繁杂理论,只要辨证准确,用上去就有疗效。辨六经的基本功就是辨阴阳、辨表里半表半里。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医宗金鉴》的“漫言变化千般状,不外阴阳表里间”。掌握了辨阴阳辨表里,你就掌握了经方的核心理论体系。

经方的六经辨证体系构建了,下一步就是在临床上迈出第一步,去临床,去实践,有了第一个有效案例,就会源源不断的有第二个、第三个。我第一次开出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发热的时候,我也忐忑,但有了第一例的经验,以后就轻松简单了。当然前提还是强调,务必先把六经给辨证准确了,在六经的基础上再去细辨方证。

我们讲398条113方,是从原文和方证角度,温故知新,帮我们梳理、学习、掌握经方六经辨证的体系,才是我们最大的学习目的。

广告

胡希恕经方医学:经方表证·中医师承学堂

作者:马家驹

京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