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反对吃水果吗?不!中医只是建议你这样吃水果

 为什么73 2022-04-29

潘毅工作室 中医老师潘毅 2022-04-29 14:07

   本  期  导  读    

1.详解不同体质适不适合吃水果

2.这样搭配,吃水果也不伤脾胃

(本篇文字稿由直播讲座整理)

网上对水果的态度,有截然不同的两种,搞得人精神分裂:

一种是让人多吃水果。

美容帖上经常讲,吃水果好处多多,水果有丰富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某些水果还可以减肥、美容、通便。

这类文章基本倾向是鼓励大家多吃水果。

一种是让人别吃水果。

一些中医养生贴则提倡,水果是寒凉的,不能吃、不该吃。人应该吃五谷杂粮。

同一样东西,视角、立场不同,结论相反。我们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图片

吃不吃水果?

律师说…医师说…

首先,以中医的眼光,从食物、药物的寒凉温热四气来看待水果,的确多半是偏寒凉的。

寒凉就容易损伤人体阳气,伤得最直接的就是脾阳。有的人肺系统也敏感。

所以就会有人说不能吃,也有一些中医师折中一点,站出来说水果不可以多吃。

你看,不可以多吃,比最好别吃,表达相对来讲客观一点。但这是正确的表达吗?

首先我觉得成熟的中医应该考虑什么:

第一,水果有没有营养,这个很肯定,有。

第二,水果是否大部分是寒凉的,确实是。

好了,这里就牵涉到律师思维和医师思维的不同。

什么叫律师思维?

我们知道律师打官司的时候,他是有代表方的。比如我代表甲方,我就站在甲方的立场说话。

所以律师思维不妨表达为立场思维,什么意思?

我代理甲方的,那么我搜罗的所有观点、证据一定是对甲方有利。而所有对乙方有利的证据我自动清除,或者我想方设法怎么抨击、反对。

而医师思维是怎么回事?不预设立场,我根据我手头掌握的资料,来给你做出一个诊断。

假如诊断不明朗,我再进一步地检查,让它清晰化。

你看中医是怎么诊断的:望闻问切四诊。

为什么要有四诊?

无非是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维度来补充资料,有时还参考一下检查指标,让我最后的判断更加客观、精确。

所以中医是先看素材,再做定论。

我们知道,古中医《黄帝内经》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指导,但注意五果为助的关键词是「助」——有帮助

水果对你有没有帮助、吃多吃少,全在两个字:看人。

准确说,是看人的体质。

图片

如何知道自己适不适合吃水果?

1.怕热 √

我们举个例子,热性体质的人,比较怕热,平时穿衣服就比一般人少,饮食也能够耐受寒凉(吃凉的没不舒服),对于温热的反而不能耐受,吃了容易上火。

而水果除了荔枝、榴莲等极少数热性的,大多都是寒凉的,对热性体质刚好起到一个纠偏作用。

这样,维生素营养物质跟美容、通便功效,对于热性体质的人来讲就变成了现实。所以常吃水果为好。

图片

2.平和 ✓

第二类,体质平和的人,虽然说水果多半偏寒凉,但我假如吃得适量、有节制,按道理来讲仍然是利多弊少。

3.怕凉 

第三类人,寒性体质的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比如冰箱、空调的应用,还有不晒太阳,所以寒性体质的人跟古代比,甚至跟上一代人比起来,比例高了很多。

这类人有个什么特征?

通常比较怕冷,到了冬天穿的衣服比一般人多,睡觉盖得也比较厚,饮食方面能够耐受温热,不能耐受寒凉,这是寒体的人。

那么对于这类人,真的建议少吃具有生冷性质的水果,更别说是冰冻的水果、水果奶茶。

针对现代人体质多寒凉、怕吃生冷这一特点,「少吃水果」的教条不失为一种友好的提醒。

前面说了,生冷性水果容易伤人的阳气,特别容易伤脾阳。

所以很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大便烂,甚至寒性咳嗽(晚上咳得多)。

即便水果含有维生素、营养素物质,由于消化吸收功能被损伤,能吸收的营养也有限,得不偿失。

4.痰湿 

假如再细一点,体质除了寒体、热底、平和体质,还有痰湿体质。

比如广东人经常说我很湿,或者是一些比较肥胖的人,或者西医讲的血栓脂、胆固醇过高、有脂肪肝的人,这种放到中医的归类,大概隶属于痰湿。

痰湿怎么来的?除了不运动,最根本的原因是脾胃不行,不能运化水液。

刚才讲了,生冷水果容易伤脾阳,所以痰湿体质的人,对于寒性的水果还是少吃。

5.湿热 (看水果)

跟痰湿体质相关性比较大,还有一种叫湿热体质。这个体质有点怪了,它两样东西,热跟湿。

那么吃不吃水果?

假如我们很粗糙地说水果偏寒凉,这个人是湿热,他至少有个热垫在里面,按道理他是可以吃的。

但是问题他还有个湿在里面,这里又得细分了。水果之中,偏湿的比如榴莲、芒果之类的,他就应该少吃。

你说水果我怎么知道它湿不湿?

很简单,你只要感觉水果扒开来,看起来是粘粘的,像榴莲、芒果这一类比较粘的,基本上是属于湿重的。

6.瘀血 乄(看类型)

下来就是瘀血体质能不能吃。我们讲细一点,什么叫瘀血体质?

比如女同胞脸上容易长斑,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

这种瘀血体质能不能吃?得看怎么来的。因为从中医的角度,引起血瘀的可以有很多原因。

比如我们讲概率最高的,是寒凝,寒凝血瘀。比如女同胞讲的宫寒,这肯定不能多吃,所以最好别吃,就算吃也要有保护地吃。

但还有一种,是气滞导致的,气不行则血不行,导致血瘀。

什么是气滞体质?就是很容易出现胸胁、胃脘胀闷,同时情绪容易出现忧郁或者焦虑状态。

而气滞有个特征,容易化热,所以这种人吃偏寒凉的水果,我不能说他应该吃,但至少禁忌性没有刚才寒凝血瘀那么大。

7.气虚 

下一个,气虚体质。气虚就是容易体力、精神都不足,同时抗病能力也不行,那么这种应该是少吃。

这种体质跟刚才的寒体有点接近的,同时气虚也代表功能弱,比如肺功能、脾功能,那么就更加应该少吃。

8.血虚 √

下来,血虚体质,假如他是纯粹的血虚,没有伴什么气虚之类的,其实这种可以适量吃。因为水果之中确实含有不少成分是有助于补血的。

但我指的是纯血虚可以适量吃,因为血虚假如不伴随寒热的话,可能考量不用那么小心。

9.过敏 

还有一种是特敏体质,就是容易过敏的体质。

过敏就有个问题了,能引起你过敏的那部分水果不要吃。而且,过敏体质其实不是中医的称呼,什么样的体质容易过敏?

大概几种:阳虚,气虚,湿热,还有一个叫血燥,血燥跟血虚有一点点接近。

这种过敏体质的人,中医应该是调他的基础体质,假如基础体质是阳虚、气虚,那么水果不应该多吃。

但假如是阴血虚,就是刚才讲的血燥,也可以适量吃(参考上文)

图片

图片

水果、牛奶好不好?

除了看质,还要看量

因此,吃水果、喝牛奶这类问题,至少有道理因素、感情因素、利益因素3个因素,每个角度、立场都有一定的合理性。

这就好比《易经》的卦象,在主卦之外还有错卦、综卦,错综复杂就是这样来的。

在哪个阶段,跟各方面的关系如何做一个调整,最后综合判断,这才是中医思维。

但我们至少有一个结论是,水果虽然好吃、有营养,但吃水果是考验体质的,还特别考验脾胃的实力。

寒性体质、脾虚的人,尽量少吃或不吃。

除了质,度、量的问题也很重要。

比如牛奶是含有乳糖的,于是发现有部分人乳糖不耐受,喝牛奶会闹肚子。

有数据说日本乳糖不耐受的人接近90%,但是相当比例的人假如喝200毫升以内,他没有明显的不舒服。超出200毫升他才不耐受。

这个结论就说明,量的问题也很重要。

图片

怎么吃水果不伤脾阳?

学会搭配

有人说我特别爱吃水果,不为别的,就是口感好,馋它。但我又是寒性体质,又脾虚。

能不能吃?也可以。

对中医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我们的中药方、中成药是怎么处方的?一般都有个君臣佐使。

什么是君臣佐使?

对这个病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叫君药。辅助君药对付主证或次要症状的叫臣药。

辅佐或减轻君药副作用的叫佐药,把药物引领到指定部位的叫使药。

比如中医有个方很出名的,叫做麻杏石甘汤。治疗什么?肺热咳喘。

其中的麻黄宣肺平喘,但它是温的。肺热咳喘是热证,麻黄是温的怎么办?用石膏压住麻黄。

石膏压住了麻黄的温热,但是保留麻黄的宣肺平喘作用。这给我们什么启发?

比如我寒湿体质,又特别想吃水果,怎么办?

来点藿香正气丸/水,垫个底。假如寒湿相对严重,可以吃理中丸、附子理中丸,垫个底。

再适量吃水果,就可以了。

上面都是药店能买到的常用中成药,这就是君臣佐使的玩法。

不吃药的话,艾灸也可以,比如吃完水果艾灸中脘、神阙。

更简单的,厨房里的调味品大部分就是热的,比如生姜、八角、胡椒、辣椒、肉桂这一类。

假如炒菜时我放多一点这种东西,我一样能部分对抗脾胃的寒凉。

其实能不能吃水果这个问题,可以外延到蔬菜。

发现没有,大家对水果那么禁忌,但你吃菜吗?蔬菜也是大部分寒凉的,虽然不一定有水果那么明显。

我们素食民族调味品为什么大部分是温热的?温热刚好对冲了蔬菜的寒凉。

图片

水果选哪些吃比较好?

至于该吃哪一类水果,一句话——应季的水果。

首先是应季的水果,比如春夏季的菠萝、杨桃、桑葚、枇杷、柠檬、樱桃、番茄、荔枝、番石榴这一类。

然后才在里面选适合自己的。比如里面的菠萝,是水果中偏湿的,痰湿、气虚体质就不要选。

综上,吃不吃、吃哪种水果的问题,完整地说要分两步看:

第一个,增加自我认识度,包括增加对家人的认识度,对自我体质、能吃多少心中有数。

第二个,是了解药物或食物的性质,比如它是寒凉的还是温热的,是助湿的还是能利湿的。

最好还能了解药店能买到、家庭最常用的一些中成药,日常纠正体质偏差,遇到问题时也有准备。

人的身心状态与药物、食物是相互影响的。道理、方法上能够融通,养生就变得灵活、有趣了。

水果怎么吃,对你来说就不再是问题。

*本文节选自《用中成药应对家庭常见病》课程直播,订阅可收看完整版。

家庭常备、拿来就用的

80个中成药

长按试看视频内容

科普中成药,

扫除养生者的吃药误区

缘起于科普常见/常用中成药、减少服药误区的意愿,我与答摩制作了这门《潘毅·用中成药应对家庭常见病》网络课。

什么是中成药呢?

中成药是历代医书里的有效方、经典方、经常用到的方,经过医家的验证,成为今天药厂在生产、药店在售卖的中药方成品。

因此,中成药可以说是2千年中医药的部分精华。它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使用方便。因为是成品,所以购买、服用都很方便,拿来就用,免去煎煮的麻烦。

第二,效果可靠。经得住时间和市场大数据的检验。

第三,家庭常用。不仅用来调理常见病症,也用来改善体质偏差和亚健康,家人用得上。

中成药种类繁多,我根据40年的临床、教学经验,精选其中较为核心、家庭常用的80种,构成《潘毅·用中成药应对家庭常见病》这门课。

掌握它们,就能对中成药有一个实质性把握。并且,因为中医对于疾病本质规律的认识,80种中成药能应对的常见病症远远不止80个。

这门课的教学,主要的目标有这样几个:

1.对自己和家人的体质、易得病症心中有数,知道谁最常用哪个中成药,学会备药、买药;

2.对药店琳琅满目的中成药能看明白,真正读懂药品说明书、医生建议书,免受误导;

3.边学中成药,边打通中医基础理论、辨病辨证(四诊)、中药方剂,增长中医功力。

也就是说,它既是一个常见病症用药的查询手册,也是一个浓缩版的中医速成课。

本课还配有专属训练营,进行助教陪伴式学习、老师定期直播答疑,发放预习提示、脑图总结等学习资料,并有多次考试测验,遇到问题随时提问保证大家的学习效果

《本草崇原》上说:

万物各有自然之性,凡病自有当然之理。即物以穷其性,即病以求其理,豁然贯通,则天地所生之万物,人生所患之百病,皆曰一致矣。

可以说,这就是中药可以作用于人体、治愈身心疾病的原理。衷心希望这门课能帮助大家健康少病。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