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韩江溯源

 东方岛主 2022-04-29

 

在我国广东省东部、毗邻福建省西部的地方,有一条宽阔而美丽的大河,名叫韩江。

韩江全长480公里,是广东省第二大河。它的支流分布于粤东、闽西21个县市,包括广东省的紫金、五华、兴宁、梅县、平远、蕉岭、大埔、丰顺、潮安、澄海、饶平、揭阳;福建省的宁化、长汀、龙岩、连城、上杭、武平、永定、南靖、平和等。流域面积共约35000平方公里,有1200万以上的人民依赖它而生存。

韩江古时叫“员水”,由于鳄鱼为害,老百姓都称它为“恶溪”。到了北宋时,才改称韩江,那是因为纪念韩愈来到潮州的缘故。公元819年,韩愈因为上表谏迎佛骨,被唐德宗贬谪来潮州,任潮州刺史。他在任不过八个月,却为潮州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例如驱赶鳄鱼,兴办教育,兴修水利等,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劳,才把“恶溪”改称为“韩江”,还把笔架山改名“韩山”,山上建了个“韩祠”。

在潮汕,老一辈人一提起韩江,便会像“条件反射”样,念出以下的谚语:

“九河归三河,三河归一江。”

它简单扼要地指明了韩江的来源。

所谓一江,当然指的是韩江,那九河和三河又叫什么名字呢?它们的地理位置又在何方呢?也许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难以回答,所有的史籍都各自为政,没有这方面的系统的完整记载。若要寻求答案,就要探本求源,说得具体一点,要仔细翻阅有关韩江的地理历史人文各方面的资料;要跋涉好几千公里,深入二十几个县市去作实地采访,才能粗略摸清它的梗概。

经过我们的考证,所谓九河,就是韩江上游九条较大的支流,它们分布在闽西和粤

东,包括连城的朋口溪、上杭的旧县河、武平的桃兰溪、永定的永定河(以上诸河在闽西境内)、五华的五华河、兴宁的宁江、蕉岭的石窟河、梅县的程江和松源河(以上诸河在粤东境内)。而所谓的三河,是指韩江的三支干流:

其一,是发源于武夷山南坡宁化县境木马山的汀江;

其二,是发源于广东紫金县境莲花山武顿峰的梅江;

其三,是发源福建平和县境双尖山的梅潭河。它们在穿山越谷不息的前进中,把无数大溪细流的流水都分别“囊括”进自己的怀抱,使得河流湍急而奔放。大埔县境内的三河坝,是三支干流的汇合点,居住在韩江下游的人民,普遍认为,这就是韩江的源头,但是历史、地质、地理学家们并不是这样看,这是认识深浅的问题了。

韩江离开三河坝以后,波澜起伏,风云骤变,江面宽达500米以上,各种船只,都可以充分展示它的本能。到了潮州城以后,韩江就分成六条支流分别从澄海的东里、莲阳、外砂、新溪及汕头的梅溪、揭阳的枫口流向大海。

韩江的形成,是在中生代前期造山运动结束后,那时,江河湖海与峻岭平原相对稳定下来,但生存在现代的我们,从韩江两岸地质结构的复杂,可以窥见当时地壳运动的激烈。
例如,在韩江上游各县是以沉积岩为主,所以沙土的流失较快,潮汕平原的出现便是韩江沙土沉积的结果。中下游则以火成岩为主,所以花岗石和矿藏较为丰富。各种岩层交互存在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以紫金县为例,既有大量的花岗岩,也有不少的沙砾岩和变质岩。

正如世界上许多知名的大河都是文明的摇篮一样,韩江流域也有它自成一格的文明经历,在山崖海畔、田舍渔村中不难发现文明的萌芽与滋长。虽然它不能像古代的黄河文明的成果一样,影响遍于天下,但也足以激发后人的志气。

若干年来,考古工作者从韩江上游的汀江和梅江两岸到出海口的潮州、澄海、揭阳一带,都发掘出大量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锛、石簇和陶制的生活用具;春秋战国时代的遗物则有铜编钟与铜剑(前者出土于梅县,后者出土于武平),至于汉魏晋以下的文物就不胜枚举了。它解答了许多疑问(例如潮汕的先民是不是畲族或黎族之类)也引起人们许多沉思。


也许由于上述的原因和后来的发展对历史产生的影响,韩江流域便有潮州、梅州、汀州(长汀)三个市被国家授予“历史文化名城”的光荣称号。


现在,居住在韩江流域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汉族,然而在黄河中下游大批移民到来之前,这里的原著民都是越族。据《文献通考》的记载,“自岭而南(五岭以南)当唐虞三代为蛮夷之国,是百越之地”。这些原著民,在山区的是靠刀耕火种、崖栖谷汲为生,在近海的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船舶上,断发文身,以渔猎为生。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50万大兵南下闽粤,他们把中原的文化与农耕技术带到南方,才开始一场深刻变化。而其后由于五胡十六国对中原的纷争与割据,以及黄河的泛滥成灾,使中原人民不断地向南方逃亡。唐代黄巢的造反,宋代的迁都杭州,更加剧了中原汉族向南方迁移的趋势。大规模的移民使原先的闽越族成为少数民族。

移民所经的路线大部分都发自河南,但也有少数来自河北山西、陕西。他们经过安徽和江西,少部分人止于江西的中部,大部分人则穿过武夷山,再分成两路前进,一路走向汀州和梅州,另一路走向沿海的泉州和漳州。这就是韩江流域有客家话和潮州话两种截然不同语系的原因。

不过,南北民族之间,经过漫长岁月的互相依存、互相通婚的结果,已经很难分清彼此。我们能看到的是,他们在为了生存与发展的斗争中,淬炼出一代代韩江儿女聪明、勇敢、勤劳、刚毅和急公好义的性格,他们中间产生了许多名垂史册的俊杰贤才,像宋朝力主抗元的大臣王大宝;抗元义军领袖蔡蒙吉;为保卫潮州而全家殉难的将军马发;坚守塞北与修筑长城有功的翁万达;清朝的大画家上官周、黄慎、华喦;晚清爱国诗人黄遵宪、丘逢甲等等......


韩江两岸至今还闪烁着古代建筑的风采,建于唐朝的辉煌寺院便有两所,一为潮州的“开元寺”,一为梅州的“灵光寺”接着有五代十国建于梅州的生铁铸造的“千佛塔”。然而最值得人们自豪的是,宋朝中期建于潮州东门城脚下横跨韩江的“济川

桥”。


这座桥以24个桥墩和以18艘木船相连接的大桥而著称,是我国四大名桥之一(其余三座是赵州桥、卢沟桥和洛阳桥),也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开合式”桥梁,开时可容船只航行,合时便是人行大道。


新中国成立后,因为交通运输的需要,曾将该桥改为普通的桥梁,从2003年起,因为各方的要求也因为交通问题早己解决(在下游建了新桥)才把这古代的名桥恢复了旧观。只可惜由于上游山塘水库越建越多,你截一点,我留一点,桥下的韩江水已不是当年浩荡放漫的气势了。


古建筑中还有一项世界上独一无一的土圆楼。汀江下游,土圆楼很多,永定县的振成楼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这种圆楼最高达四层,全是用黄色的黏土人工夯成的,可用二三百年,里面而可居住60户以上的人家。中国邮票(一元面值的)就曾缩影它的形象,许多中外专家学者都曾专程到来考察,举行过多次研讨会。


在千里韩江的大地上,大白然为我们塑造了无限美丽的风光,青山隐隐,绿水迢迢,其中又点缀了许多瀑布。说起瀑布,并非高高的山就有,它需要有充沛的泉源,更需要有悬崖绝壁的环境与之配合,才能形成那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色。


在韩江上游的武顿峰,瀑布之多,尤令人叫绝:在高峰的左边,有三条飞流直下数百尺的瀑布群,在它的右边,则有一条大型的多级瀑布,非常壮丽……韩江的另一源头长汀县境内的鸡公岽,海拔1400米,其主峰垂挂着修长的瀑布,几公里外就能领略它的风姿。此外像梅州市郊的泮坑,焦岭县的长潭,平和县的百丈礤,大埔县的西岩山,都以瀑布闻名。


地处韩江出海口的潮汕,人们至今还能享用清甜可口的韩江水,这和上游有多处“泉源滚滚不舍昼夜”的自然条件有着紧密的关系。


几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擎天而立,这是韩江山水的另一特色。韩江上游的鸡公岽因为有和雄鸡鸡心相似的峰顶而得名,无独有偶,韩江下游的凤凰山也因峰顶似凤凰的冠而得名,当地人称之为“凤鸟髫”,同属韩江条水的两个高峰,相隔将近千里,而外表竟完全相同,高度也相差无几,那就令人有点纳罕了。


另外,凤凰山的次高峰“乌岽”海拔1300米,有一个方圆67亩大的天池,终年积水,与蓝天白云相辉映,而相隔仅约20公里的丰顺县也有一个海拔1500米的高山,山顶也有一个天池,但长年是干涸的,像是个铜鼓,所以它在地图上的名字叫“铜鼓嶂”。

除此之外,梅县阴那山五指峰的奇峰卓立:平远县南台山的壁立千仞:连城县冠豸山一系列朱砂色类似丹霞地貌的群峰,都令人赞叹不已!在韩江上游的青山绿水之间,还有不少在海滨居住的人们无缘看到的木船在航行,例如只适宜在又浅又狭的小溪上行驶的“梭子船”:单身的渔夫,载着几只鸬鹚(鱼鹰),在缓慢的河流中捕鱼的“鱼鹰船”,还有一种船头与船尾翘起,船腹却平而宽,上面遮盖着厚厚的拱形竹篷的木船,上游的人统统叫它“民船”,下游的人却叫它“客船”(意即客家人的船)。乡村的孩子们,从小就会唱这样的歌谣:

                                                  长颈鹅,

吃水多,

                                                  行远路,

没屎痾。

歌谣唱的就是客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