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排尿”出现4种迹象,十有八九是肾病,再拖就尿毒症了,具体指什么?

 老头齐子双 2022-04-29

健康人的尿液是淡黄色,没有特殊的臭味,每天排尿的4-6次,夜尿在0-1次。

“排尿”出现4种迹象,十有八九是肾病,再拖就尿毒症了,具体指什么?

迹象1:无色尿

健康的尿液会偏黄色,如果引用大量水,可能会出现五色的尿液,也属于正常的现象。

但是长期的尿液没有颜色,出现无色的尿就要引起重视了,很可能是慢性间质性肾炎、尿崩症的信号,肾脏功能损伤,不能代谢体内的毒物和废物。

迹象2、红黑色尿液

红色的尿液也成为时“血尿”,可能是肾脏内有大块的肾结石,在输尿管中摩擦,导致输尿管破损,出现血尿的表现,但是多为是鲜红色的尿液。

当出现黑红的尿液时,可能是大病来临,肾衰竭,肾癌,尿毒症等,一旦出现,及时的就医检查。

黑褐色的尿液,或是叫做“酱油尿”,一般都是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医学上称为是“横纹肌溶解症”。

主要是人体的过量的运动是,导致肌肉损伤,肌红蛋白进入肾脏,引起“酱油尿”。

严重者,可能会导致肾小球堵塞,引起急性的肾脏衰竭。

迹象3、尿有泡沫

人在排尿的时候,都会出现泡沫,是大泡沫,过一会自己会散去。

但如肾脏损伤的人,就会出现多而小的泡沫,并且久久的不散去。

主要的病因就是尿液中含有蛋白,肾脏的过滤,重吸收等功能损伤,引起尿蛋白的症状。

迹象4、排尿异常

尿频尿急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问题。

如出现尿急,夜尿频率大于3次的人,最好去医院检查一下,预防肾脏炎症,肾衰竭疾病的发生。

排尿是肾脏最直接的反应,及时就医,避免疾病的恶化。

尿量异常,人体每天的尿量在800-1500毫升,每次在200毫升左右,与一天的饮水情况和运动情况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当肾脏出现损伤的时候,患者可能会出现少尿,尿痛等异常的表现,而有的患者也会常伴有多尿的症状。

无论是哪种都要及时检查肾脏的功能。

医生建议:平时养护肾脏,做好5件事!

1、多饮水,排肾毒

水是最好的代谢,排毒的物质,可利尿,促进肾脏的代谢,平时可饮一些养生茶。

用白鼓丁,番麦须,玉竹,玫瑰花搭配在一起,制成白鼓丁番麦须茶泡水,效果更佳。

番麦须,就是玉米须,它对于草酸钙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的防止或是治疗肾结石。

同时,龙须有利尿消肿的作用,有效的减少尿蛋白含量,对慢性肾炎患者来讲有很好的疗效。

白鼓丁,护肝补肾、清热解毒,是促进肾活动,改善肾脏引起的水肿,促进肾脏排出废物,对肾炎有一定作用。

玉竹:养阴生津,我们说我们津液就是有助于肾脏的保护作用。

玫瑰花:在其中主要就是起到调和作用,调和其中的温性,也是很好的消炎,利尿,解毒的小植物。

2、少用药,减少负担

肾脏是代谢的器官,同样也负责药物的解毒和排泄。

大量的使用药物,会增加肾脏的代谢压力,同时药物中含有三分毒,会损伤肾脏。

并且现代保健品品种众多,一些不良的宣传,很多的男性,或老年人不正确的选择,增加肾衰竭,肾炎,中毒等疾病的发生。

建议在医生的正确的指导下,合理的用药,避免乱用滥用药物,减少肾脏的负担。

3、饮食清淡,少食盐

病从口入,养护肾脏,保持饮食清淡,少肉,少蛋白,保证身体营养均衡,有助肾脏的健康。

美国食品协会曾经建议,人体每天每公斤体重的蛋白质摄取量为0.8g为宜。

食盐的摄入,最要控制,研究显示,我国平均每人每天食盐的摄入量是推荐使用量的2-3倍。

大量的食盐摄入,会影响水钠平衡,电解质失衡,进而增加肾脏的负担,诱发肾脏疾病。

4、常泡脚,多按摩

肾经从脚起,脚上也有人体众多的穴位和经络,经常泡脚,激素血液的代谢,排毒,有暖肾护肾的作用功效。

每天晚上9点钟,用温水泡脚,有养肾的作用,肾脏是先天之本,肾脏健康,人才能长寿。

平时多按摩养肾的穴位,泡脚后按摩涌泉穴,是肾脏的原穴,可直接的调节肾脏健康。

平时可按摩肾俞穴,强壮肾气提高肾功能。命门穴,预防肾脏损伤,增强肾。

5、及时排尿,不憋尿

尿液中有大量的细菌,病毒,有害的物质,长期的在膀胱中,会增加有害菌的繁殖几率。

有些细菌病毒会随着输尿管进入肾脏,引起尿道炎,肾炎,进而诱发肾衰竭,尿毒症等。

图片来源网络,如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