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耳穴疗法大全

 華夏漢禮堂 2022-04-29 发布于广西

    耳穴疗法起源于中国,《黄帝内经》就有耳穴诊治疾病的理论和具体方法。耳穴疗法在古代属针灸疗法的一个分支,称“小针”或“耳底神针”在《内经》中就有听宫、耳中、多所闻、窗笼等耳穴名称。以后古医书中又有阳维、珠顶、耳垂、耳廓后、郁中等耳穴及功能的记载。

    古代医书中有许多应用耳穴健身祛病的记载,对耳穴的刺激手段也多样。健身主要用手法按摩,如:“以手摩耳轮,不拘数遍,所谓修其城廓,以补肾气以防聋聩也”。 “提耳尖,益精 ,壮气血”。“拉耳垂,明目”。治疗多用针刺法,如:“耳聋无所闻取耳中”,“针耳尖,治眼生翳膜”,“刺耳中,使出血,救卒中恶死”。“赤眼,挑耳后红筋”“针耳门治龋齿”。有的还用于预测“预后”。耳穴疗法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并传到国外。

    国外医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现耳穴全息分布的规律,使耳穴的医学应用出现了质的飞跃。我国医务工作者引进应用“胚胎倒影耳穴图”,在实践中又作了一些修正。现在的“耳穴标准化方案”就是由我国提出“方案草案”,1987年6月在“国际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实施的。

    周尔晋老师耳穴调理的抑郁症患者,60余岁妇人在北京各大医院看过很多专家。抑郁的起因是子宫切除手术。子宫在女性为阴中之阴,切除以后必然导致阳盛阴衰。再有子宫对女性来说是性别的象征,没有了子宫女性心理上就会产生很多悲观情绪,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会导致心肾不交,造成精神方面的损伤。取穴要点:耳穴取心、肾、肝、神门、皮质下、胃、枕,体穴取合谷和太冲。手穴取心、肾、肝、前头点、头顶点、偏头点、后头点。心为火,肾为水,肝为木。木生火,肝是心之母,水生木,肝又为肾之子。所以如果能以肝为桥的话,就能够沟通心肾,对此证的治疗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思想的确立是治疗精神方面疾病的一个飞跃,使不少精神病方面的患者受益。以前治疗精神方面的疾病耳穴选择过胃点,经过不断完善,后来多选肝点。除了抑郁症,其他精神方面的疾病也可用这些穴位进行治疗,比如精神分裂症等。对抑郁症的治疗采取耳穴、体穴、手穴综合治疗的方法。耳穴取心、肾、肝、神门、皮质下、胃、枕,体穴取合谷和太冲,手穴取心,肾,肝,前头点,头顶点,偏头点,后头点。这个方法治疗了几个月后,她的疾病痊愈了。其妹来电话说她的病不但治好了,体重也增加了,可见心情不错。对于抑郁症的治疗,一般取耳穴和体穴,这次加上了手穴,也证明了手穴的巨大作用。  

耳轮  耳廓最外缘的卷曲部分。其深入至耳腔内的横行突起部分,叫“耳轮脚”;耳轮后上方稍突起处,叫“耳轮结节”;耳轮与耳垂的交界处,叫“耳轮尾”。

对耳轮  在耳轮的内侧,与耳轮相对的隆起部,又叫对耳轮体;其上方有两分叉,向上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上脚”,向下分叉的一支叫“对耳轮下脚”。

  

 皮质下【曾用名】卵巢、睾丸、兴奋点
【位置】对耳屏内侧面【主治】痛症、间日疟、神经衰弱、假性近视等

    特定的医疗保健的“功能穴”,常用的如神门、内分泌、耳尖等。常配合相关部位穴使用,以加强疗效,也可单独使用。神门穴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的功能,有消炎、止痛、镇静、安眠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失眠、多梦、痛症、戒断综合征。属止痛要穴,可用于一切痛症。如胃痛配胃穴、膝痛配膝穴、咽喉发炎配咽喉穴……

 肺【曾用名】肺点、结核点、肺气肿点【位置】耳甲腔中央周围【主治】咳喘、胸闷、声音嘶哑、痤疮、皮肤瘙痒症、荨麻疹、扁平疣、便秘、戒断综合征

 脾【位置】耳甲腔的后上方
【主治】腹胀、腹泻、便秘、食欲不振、功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内耳眩晕症等

 内分泌【位置】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主治】痛经、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痤疮、间日疟等

 三焦【位置】耳甲腔底部内分泌穴上方【主治】便秘、腹胀、上肢外侧疼痛等

 胃【曾用名】幽门、下垂点【位置】耳轮脚消失处【主治】胃痉挛、胃炎、胃溃疡、失眠、牙痛、消化不良等

 肝【位置】在耳甲艇的后下部【主治】胁痛、眩晕、经前期紧张症、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症、高血压、假性近视眼、单纯性青光眼等

 胰胆【位置】肝肾两穴之间【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偏头痛、带状疱疹、中耳炎、耳鸣、听力减退、急性胰腺等

 肾【位置】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下方
【主治】腰痛、耳鸣、神经衰弱、肾盂肾炎、哮喘、遗尿症、月经不调、遗精早泄等 

 艇角【曾用名】前列腺【位置】耳甲艇前上角【主治】前列腺炎、尿道炎等

 艇中【曾用名】脐中、腹水、醉点、前腹膜、后腹膜
【位置】耳甲艇中央【主治】腹痛、腹胀、胆道蛔虫症、腮腺炎等

 耳垂    目 1【曾用名】青光【位置】耳垂正面,屏间切迹前下方【主治】假性近视

 目 2【曾用名】散光

 牙【曾用名】拔牙麻醉点、牙痛点、升牙点;    牙痛奇点:支气管开头处
【位置】耳垂正面,从屏间切迹软骨下缘至耳垂下缘划二条等距水平线,再在第二水平线上引两条垂直等分线,由前向后,由上向下地把耳垂分为九个区。一区即本穴
【主治】牙痛、牙周炎、低血压等

 颌【曾用名】上颌、下颌【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三区为本穴
【主治】牙痛、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垂前【曾用名】拔牙麻醉点、神经衰弱点【位置】按上述分区之四区为本穴
【主治】神经衰弱、牙痛

面颊【位置】按上述分区之五、六区交界线周围为本穴
【主治】周围性面瘫、三叉神经痛、痤疮、扁平疣等

 耳背上耳根【曾用名】郁中、脊髓1【位置】耳根最上缘【主治】鼻衄 

 耳迷根【位置】耳背与乳突交界的根部,耳轮脚对应处
【主治】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鼻塞、心动过速、腹痛、腹泻等

 耳背沟【曾用名】降压沟【位置】对耳轮上、下脚及对耳轮主干在耳背面呈“ Y ”字形凹沟部【主治】高血压、皮肤瘙痒症等

耳背心【位置】耳背上部【主治】心悸、失眠、多梦

耳背脾【】耳轮脚消失处的耳背部【】胃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耳背肝【】在耳背脾的耳轮侧【】胆囊炎、胆石症、胁痛

耳背肺【】在耳背脾的耳根侧【】咳喘、皮肤瘙痒症等

耳背肾【】在耳背下部【主治】头晕、头痛、神经衰弱等

耳穴十大基础组方是由云南中医药大学管老师提出,由杜建华及其团队整理。

01  止痛基本方
  • 组成:神门、皮质下、交感。适用范围:治疗各种痛症。配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更好。

  • 02  抗疲劳基本方  组成:心、脾、肾上腺。适用:抗疲劳,精神不振、记忆力不集中,竞技综合症。如配合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更好。

  •   03  安神基本方组成:神门、皮质下、心、肾。适用范围:养心安神,可治疗神经衰弱综合症,如失眠、多梦、头燔、心悸等症状。如配合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更好。
04抗炎基本方组成: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适用范围:治疗各种炎症。
  •     如配合相应部位的耳穴,效果更好。

  • 05  止痒基本方组成:对屏尖、心、肾上腺。适用范围:治疗各种皮肤病,祛风、止痒。
  • 须配合相应部位的耳穴:风溪穴。

  • 06  胆道系统  基本方  胰胆、肝、脾、胃、十二指肠。适用范围:胆囊炎、胆石症、胃炎、胃溃疡等。    胆道系统基本方:伴有炎症的可以配合: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伴有疼痛的可以配合:神门、皮质下、交感。

07降压基本方角窝上、心、耳背沟,配合耳尖放血。    适用范围:主治高血压。按摩耳背沟(降压沟)再配合耳尖放血。

08前列腺基本方    艇角、膀胱、肾、肾上腺

  • 适用范围:主治与前列腺及膀胱有关的疾病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膀胱炎、尿潴留等。

      六种常见小病可按耳穴调理

  月经不调:食指和拇指对揉三角窝,刺激内生殖器区,再用食指和拇指对揉屏间切迹,刺激内分泌区,然后用拇指与食指,揉按对耳屏,刺激卵巢穴。

  感冒:食指揉按耳甲腔周围的肺区,还可以用食指和拇指配合,对揉耳屏,刺激鼻喉区。

  胃炎:用食指按压耳轮脚,刺激胃区消炎,同时用拇指按压耳背上耳轮脚后区相应部位,再用两指对捏耳甲腔,刺激脾区。

  便秘:用食指揉按耳甲艇下半部分,刺激大肠与小肠区,然后用食指和拇指对捏耳屏上端的耳轮处,刺激直肠区。

  失眠:用食指和拇指分别揉按耳甲区(由耳甲艇和耳甲腔构成)中央的心区与三角窝尖端的神门区,最后是对耳屏下端的皮质下区。

  痤疮:食指和拇指对揉耳垂中部,刺激面颊区,耳背下方,刺激肺区;耳舟上方刺激荨麻疹点。

        全面了解病史的基础上,分清疾病的主次,恰当地进行取穴,可根据相应部位,中医辨证,耳穴功能和临床经验的原则来取穴。
  (1)根据相应部位取穴:内脏、肢体、器官等发生病变,在耳郭相应部位有压痛点(或反应点),可作为取穴的根据。例如胃病取胃穴,踝关节扭伤取踝关节穴等,可用钝头探棒查找出压痛点。
  (2)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取穴:根据中医脏腑学说,肝与胆,心与小肠,肾与膀胱,脾与胃互为表里,因而肝病又取胆穴,心脏病取小肠穴,肠炎取肺穴。根据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唇),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的中医理论,因而眼病又取肝穴,中耳炎取肾穴,鼻炎取肺穴。根据肝主筋,心主血,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的理论,因而皮肤病又取肺穴,骨科病取肾穴,肌肉病又取脾穴。
  (3)根据现代理论取穴:皮质下穴有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因而神经系统的病症要取皮质下穴,交感穴有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因而内脏病痛要取交感穴,平喘穴有调节呼吸中枢及抗过敏的功能,因而哮喘要取平喘穴。
  (4)根据临床经验取穴: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治疗疾病的有效耳穴,如眼穴、肝穴、脾穴能治疗麦粒肿;神门穴、皮质下穴、热穴及相应部位(如踝关节扭伤,相应部位的耳穴是踝),能治疗扭伤;颈椎穴、颈穴、神门穴、外生殖器穴能治疗落枕;枕穴、额穴、枕小神经穴、神门穴、皮质下穴能治疗头痛。

1)十止效穴

  止痛常用穴:神门。腹部疾病加交感、牙,骨科疾病加肾,软组织损伤加肝脾。

  止晕常用穴:枕、外耳、耳尖、晕点(枕)、神门、肝、脾、内耳。

  止惊常用穴:肝、枕、脑干、胰胆、神门、皮质下、耳尖。

  止咳常用穴:气管、支气管、平喘(对屏尖)、神门、脑干、口。

  止喘常用穴:支气管、肺、交感、平喘(对屏尖)、神门、内分泌、肾上腺、过敏区。

  止痒常用穴:枕、肺、神门、脾、肝、心、风溪穴。

  止鸣常用穴:三焦神门、内耳、外耳、肾、胰胆。

  止吐常用穴:贲门、胃、枕、皮质下、神门。

  止酸常用穴:交感、胃、肝。

  止带常用穴:子宫(内生殖器)、神门、脾、三焦、内分泌、肝。

2)六对效穴

      镇静与兴奋常用穴:

  镇静:神门、枕、皮质下、心、耳尖。

  兴奋:兴奋(皮质下)、额、内分泌、脑点(缘中)、肾上腺。

       升压与降压常用穴:

  升压:升压点、脑点(缘中)、肾上腺、肝、心。

  降压:降压点(角窝上)、降压沟、肝、额、心、皮质下、神门、枕。

      强心与降率常用穴:

  强心:心、肾上腺,交感、脑点(缘中)、皮质下。

  降率:心、心脏点、神门、枕、皮质下、小肠。

      活血与止血常用穴:

  活血:交感、心、肝、皮质下、热穴。

  止血:肾上腺、脑点(缘中)、脾、膈(耳中)、出血相应部位的耳穴。

      贮尿与利尿常用穴:

  贮尿:膀胱、脑点(缘中)尿点、额。

  利尿: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艇中。

  夜尿症:耳中、兴奋(皮质下)、内分泌。

      通便与止泻常用穴:

  通便:大肠、脾、肺、三焦、皮质下、腹、便秘点。

  止泻:大肠、直肠下段(直肠)、脾、神门、枕、耳尖。

3)利五官效穴

  利咽常用穴(咽):咽喉、口、肺、脾、内分泌、气管。

  明目常用穴(目):眼、目1、目2、肝、肾、耳尖。

  助听常用穴(耳):内耳、外耳、胆、肾、三焦。

  通鼻常用穴(鼻):内鼻、外鼻、肺、肾上腺、额。

  美容常用穴(面):肺、脾、肝、脑点(缘中)、内分泌、面颊。

4)四防效穴

  防过敏常用穴:内分泌、肾上腺、过敏区、肝、肺、过敏部位、相应的耳穴。

  感染常用穴:肾上腺、内分泌、神门、耳尖、感染部位相应的耳穴。

  风湿常用穴:内分泌、肾上腺、肾、肝、脾、耳尖、风湿部位相应的耳穴。

  癫痫常用穴:脑干、肝、枕、神门、皮质下。

    著名耳穴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耳针科黄丽春医师,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验证,总结出33组临床治疗常见疾症的选穴配方,这些配方主次分明,具有简明、方便、效高等特点:
  1.止痛:耳针对疼痛性疾病治疗效果最好。耳穴的止痛要穴是神门与相应部位,除此以外腹部内脏腑疼痛疾患,取交感穴,可缓解内脏平滑肌痉挛;软组织损伤,取肝、脾可舒筋活络,解除肌肉之疼痛;牙齿、骨髓疾病取肾穴。
  2.止晕:枕为镇静止晕要穴,对于头晕、眩晕、晕车、晕船是首选穴;晕点是诊断症和治疗点;《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当肝肾阴虚,气血不足,血虚不能上荣于脑致晕眩时用肝;耳尖具有镇静、降低血压、退烧、消炎、 清脑明目的作用;外耳治疗头晕、偏头痛是黄老师的经验穴。除以上5穴外,动脉硬化引起的头晕用皮质下、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头晕取交感、皮质下:美尼尔氏综合症取内耳和脾;晕车、晕船、晕机者取胃、内耳;贫血引起头晕的选膈、脾。
  3.止惊:黄师常用脑干、枕、肝、神门、皮质下和耳尖放血。
  4.止咳:口、脑干为经验穴;咽喉、气管、肺、平喘均可选用。
  5.止喘:支气管、肺、平喘、交感、肾上腺、神门、枕。支气管哮喘取风溪(过敏区)、内分泌;喘息性支气管炎选用耳尖放血和内分泌。
  6.止痒: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肺区点刺放血,适于广泛性的皮肤瘙痒;耳尖放血有抗过敏止痒的作用;神门、枕两穴有镇静止痒作用;“诸病疮痒皆属于心”,心主火,火为热至,热为火之微,热甚则疮痛,热微则疮痒,故取心穴以泄火止痒。
  7.止耳鸣:内耳、外耳为相应部位取穴肾开窍于耳,肾虚则耳鸣,肾虚耳鸣则取肾;颞可消除耳内噪音,提高听力;三焦、胆用于低音耳鸣。
  8.止吐:呕吐及吞食痉挛明显用贲门;胃有和胃降逆的作用;枕和神门以镇静;皮质下可调节胃肠道的功能。
  9.止酸:选用肝、胃以降逆止酸;交感为止酸之要穴,有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
  10.止带:白带多为炎症所引起,是子宫内膜炎、宫颈炎、附件炎等并发症,因此治带依病变部位而取相应的肾、脾、三焦、 内分泌、肝等。
  11.降压:选降压点、肝、额、心、神门、枕、耳尖放血或降压沟放血;升压则用升压点、肾上腺、脑点、心、肝、皮质下。
  12.镇静:耳尖放血、神门、枕、皮质下、心与脑干;兴奋用额、内分泌、兴奋点、脑、肾上腺。
  13.降心率:皮质下有调心律及舒缩血管……心、降率点、神门、枕; 强心用心、肾上腺、交感可使心跳加快加强。交感、脑点、皮质下。
  14.通便:大肠能促进结肠蠕动,脾主运化水谷,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艇中、腹增加肠蠕动,理气消胀配脾、三焦、肺、腹;止泄:直肠下段、大肠、脾、耳尖放血、神门、枕、内分泌;过敏性肠炎加皮质下、风溪;脾肾阳虚泄泻加肾。
  15.利尿消肿:取肾、脾、肺、三焦、内分泌、艇中;止遗尿:膀胱、支点、脑点、尿道;对于脊髓外伤或骨性病变所致之遗尿加相应部位,腰骶椎等。
  16.利咽:急性咽喉炎取神门、耳尖放血;声音嘶哑取脾、声带; 梅核气取肝、皮质下、食道。
  17.明目:耳尖放血、目,以消炎明目,《素问·五脏生成篇》“肝受血则能视”,故而取肝、肾;近视加脾、新眼;急性角膜炎加取肺;麦粒肿加脾;内、外眦睑丝炎加心。
  l8.助听:提高听力除内、外耳两穴,以肾、胆、三焦为主。再加用艇中和颞。
  19.通鼻:取相应的部位,肺开窍干鼻,取肺与经验穴外耳;如感目鼻塞流涕,加耳尖放血、感冒点;过敏性鼻炎加风溪、内分泌及肾上腺;肥大性鼻炎加肾上腺;萎缩性鼻炎加取内分泌、脾。
  20.美容:在取内分泌、肾上腺、额和耳尖放血的基础上,痤疮加相应区放血;白癜风加肾与脑点;酒糟鼻加外鼻放血;黄褐斑加子宫、卵巢(睾丸)、脑、肾;扁平疣加取相应部位点刺放血、肾上腺;脂溢性皮炎加取肾上腺、神门。
  21.治过敏:风溪、内分泌、肾上腺、肝、相应部位、耳尖放血。《耳医学治疗处方手册》取穴: 过敏区、交感、内分泌、肾上腺、肝、肺、脾、膈、神门、肾上腺、枕、耳尖放血。依据: 耳尖、内分泌、肾上腺、过敏区:为三抗要穴;皮肤病与肺、肝、脾三脏有关;神门、枕:镇静止痒。或重用过敏区、内分泌及肾上腺穴。

  22.治感染:耳尖放血、肾上腺、内分泌、神门及相应部位。
  23.治风湿:耳尖放血、内分泌、肾 脾、三焦及相应部位。
  24.治癫痫:耳尖放血、脑干、枕、柙门、肝、癫痫点、心、皮质下。
  25.退烧:耳尖放血、屏尖放血、肾上腺放血、肺、脑干、艇中、枕、内分泌。
  26.调整内分泌: 肾、肝、内分泌、脑点、丘脑及相应部位。
  27.调经:选子宫、卵巢、肾、肝、内分泌、脑;月经过少、闭经加取交感、皮质下、兴奋点;月经过多或功能性子宫出血加膈俞、肾上腺、脾;对于痛经则加取腹、神门、艇中。
  28.补肾:取肾、肝、内分泌、肾上腺、丘脑、脑点。
  29.补血:取脾、胃、三焦、内分泌、血液点及心。
  30.健脑:用健脑要穴额配心、肾、 皮质下、脾、内分泌。
  31.催乳:乳腺、胸、肝、内分泌。
  32.降血糖:胰、胆、内分泌、胰腺点、口、三焦、肺、皮质下、腹、大肠。
  33.安眠:神门、心、枕、皮质下、神经衰弱区、神经衰弱点、耳背眼区。
  黄丽春医师对耳穴功能的归类,使耳针在理、法、方 穴间最佳组合穴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为耳针理论与临床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提高耳针的治疗效果作出了突出贡献。
  参考资料:黄丽春:《耳穴治疗学》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0879461.html

    编者按:耳穴保健选穴,采用按摩全身性保健穴和局部性穴位相结合。耳穴健身三招为基础,根据需要,加用局部保健部位。如面部保健拉耳垂;心、肺保健压耳甲腔;鼻咽保健捏耳屏等,按摩时间为每处半分钟左右。耳穴配经络穴位按摩,保健效果就很好。全身保健可配用经络穴位“足三里”和“关元”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