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仝小林:辨治脂肪肝经验】

 昊晟堂 2022-04-30 发布于山东

仝小林院士辨治脂肪肝经验及案例

周强、仝小林等 陈潮祖医学论坛 2022-04-30 07: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引起脂肪肝的原因主要有高血糖、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以及肥胖等。脂肪肝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中医药治疗脂肪肝已经体现出一定的优势。脂肪肝属于中医的“胁痛”、“积聚”、“痞满”、“肝癖”等范畴。仝小林教授多年来从事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药干预相关研究,初步形成了脂肪肝的辨治理论,现将其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一、中满内热,膏浊致病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腑。”脾胃功能受损,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难分,病理产物(浊)不能从正常途径排出体外,一部分随血的化生进入血脉,另一部分与内热搏结转化为膏,积聚于脏腑,如肝、心包、肠等,引起血脂异常、脂肪肝等疾病。
脂肪肝患者多并有肥胖、高血脂,此种疾病患者多为嗜食肥甘所发,肥甘之品易影响脾胃正常运化导致脾胃壅滞,不化精微,精微堆积,则滋生病理之膏浊。膏浊又可进一步影响脾胃肠腑运化功能,从而加重病理膏浊的产生,膏浊积聚于肝,形成脂肪肝。而中焦壅滞,土壅则木郁,影响肝之疏泄,阳气积久化火,以致内热,于脏腑则表现为肝热、胃热、肺热、肠热,或肝胃俱热、胃肠俱热等,形成中满内热的核心病机,促使高血脂、脂肪肝的发生。
二、分阶段论治
从脂肪肝的形成机制考虑,膏脂、酒浊内蕴为其根本病因,而表现为气机郁滞、血脉凝结,积聚形成。而脂肪肝的发展过程,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气郁为表现。
膏浊阻滞气机,至气机不畅,肝失疏泄,临床检查可见血脂高或肥胖症日久,但还未形成脂肪肝或轻度脂肪肝。而根据气郁的寒热虚实转化不同,又有痰热、痰湿、湿热、寒湿、气虚痰阻之区别,应当区别以治之。
这一阶段总的治则宜行气开郁,消膏转浊为主。
大柴胡汤、四逆散、小陷胸汤、越鞠丸、栀子檗皮汤、茵陈蒿汤等为基本方,而生山楂、红曲、五谷虫、炒麦芽、化橘红、佛手、红花、土茯苓、萆薢、秦皮为消膏转浊的常用药。
其中茵陈,红曲,大黄是脂肪肝常用的消膏调脂,通腑降浊的三味小方。茵陈常用15~45g,红曲一般用量为15~30g,生大黄为9~15g。
茵陈苦、辛,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可清肝胆湿热,退黄疸。仝小林在治疗中重度脂肪肝选用茵陈有两层含义:一是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由于长期过食肥甘,胃纳太过,容易导致食郁化生内热之象,如胃热、肝热、湿热等,茵陈擅清肝热;二是现代医学证实,茵陈有保肝利胆的作用,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常伴有肝功能异常,茵陈在清肝热的同时,又可改善肝功能,态靶同调。实验证明茵陈提取物对高脂诱导大鼠有抗脂肪肝作用,显著降低AST和ALT,改善肝脏脂肪病变与胰岛素抵抗。
红曲甘,温,入肝、脾、大肠经,功擅活血化瘀,健脾消食。高脂血症是脂肪肝常见病因之一,控制血脂对改善脂肪肝有着重要意义。仝小林认为,红曲可作为降脂的靶药直接使用,临床常单用红曲分冲化瘀消浊,或配伍山楂,五谷虫,荷叶,绞股蓝,桑叶等健脾化湿,诸药合用共奏消膏降浊之功。红曲为洛伐他汀的主要成分,能减少胆固醇的吸收,利于降低血脂、血压和血糖。研究显示红曲能显著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反应,保护肝细胞,减轻脂肪性肝炎改变。
生大黄性苦味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神农本草经》言其可“下瘀血…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脂肪肝患者体内精微物质堆积,往往伴有便秘。生大黄功擅泻热通便,推陈致新使体内膏浊下行,经由肠道排出体外,加速人体代谢,可减少膏浊在体内的积聚
而对浊的治疗,其治法包括两个主要途径:转浊化浊
转浊切断中满内热化生为浊的路径,从根本上阻止浊的生成
化浊促进浊邪的转化和分解加速代谢,以减少浊在体内的积聚,降低血液黏稠度。有痰热宜清热化痰,选用半夏、浙贝母、瓜蒌仁:痰湿宜燥湿化痰,选用陈皮、黄连、黄芩、黄柏、苦参;湿热宜清热化湿,选用茵陈、栀子、苍术、薏苡仁、川楝子、虎杖、香橼;寒湿宜温阳化湿,选用附子、干姜、肉桂;气虚痰阻宜益气健脾化痰,选用白术、茯苓、猪苓。
第二阶段:气结为表现。
此阶段已经形成有形实邪,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表现为轻中度脂肪肝。故此阶段当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加强行气、消膏之力并加强散结之功
散结又有行气化痰散结、软坚散结、活血散结之不同。
行气化痰散结如浙贝母、夏枯草、香橼、佛手:软坚散结如生牡蛎、鳖甲、龟板、白芍;活血散结如丹参、赤芍、丹皮、酒军、炮甲珠。
第三阶段:血瘀为表现。
可选用大黄蛰虫丸、抵当汤、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桃核承气汤等。
因气郁日久致气结而脂肪沉积,而脂肪沉积超过一定的数量,肝脏体积增大,且沉积日久致肝细胞坏死,正常肝细胞逐渐减少,形成血瘀证候。血又因膏浊而血行缓慢、因气机阻滞而血行不畅,为血瘀之诱因又加重血瘀之证,以此恶性循环。
治疗宜增强行气破血之功、又能生新为佳。行气破血可选用郁金、三棱、莪术、土鳖虫、王不留行、藏红花、水蛭、桃仁;活血生新宜选用丹参、三七。
三、典型病例
患者,男,47岁,2008年3月8日初诊。
脂肪肝4年余。患者为生意人,平日酒局甚多,常食饮肥甘,酗酒大醉,时右胁肋部胀满隐痛饮食后胀痛尤甚。确诊为中重度脂肪肝酒精性肝炎
刻下症见:右胁肋胀满不适,心中烦闷,纳差,乏力,口苦,晨时干呕,小便黄,大便干。面色黛黑,舌黯红,舌底瘀,苔黄厚腻腐,脉弦数。身高171cm,体重:78kg。检查: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02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78U/L,余正常。肾功能正常。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7.6mmol·/L,甘油三酯(TG):4.2mmol/L,高密度脂蛋白(HDL):1.41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3.22mmol/L。肝脏B超示:中重度脂肪肝。
西医诊断:中重度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高脂血症。
中医诊断:肝癖,膏浊内蕴,气机郁滞
治法:行气开郁,消膏转浊
大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9g  黄芩15g 半夏12g  枳实12g 酒大黄6g  白芍15g 炙甘草9g 郁金30g 赤芍30g 生山楂30g  藏红花2g,红曲6g,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嘱患者戒酒,低脂饮食。
患者以上方为基本方加减服用半年检查肝脏B超,并与半年前B超比较示:未见明显异常,脂肪肝消失。
肝功正常,血脂仍偏高。为巩固疗效,缓图根治,改上方制水丸,每次9g,每日3次,继续服用。半年后复查血脂正常。嘱患者戒酒,低脂饮食。
解析:
①患者的主症为“右胁肋胀满”,同时“苔黄厚腻腐”为重要体征,又因嗜酒厚味之病史,故可明其病机一嗜酒荤味,久损肝脾,滋生痰湿,化为脂浊,沉伏于肝,肝失疏泄,脂浊难化而久羁于肝,故病脂肪肝。
或致胆气郁遏,泌精无权,可见口苦、干呕等症;或脾失散精,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浊交织不分,可见呕吐、便秘或腹泻、纳差等症。患者正值中年,体质健壮,酒为湿邪,湿邪伤及中焦脾胃,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故而干呕;湿聚日久而生热,湿热上冲清窍而心中烦闷:内热日久,煎熬津液,大便干,湿热走小便则小便黄。
②该患者为中重度脂肪肝,治法宜行气开郁、消膏转浊,并加强其破血逐瘀之功。选用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开郁清热。现代研究证实,柴胡除舒肝解郁外,有明显的保肝降脂作用;酒军活血逐瘀、泻浊消膏,黄芩、酒大黄配伍清浊降脂、健脾开窍,使脂浊下行二窍;半夏、枳实行气开郁泻浊,生山楂、红曲消膏化浊;半夏、生山楂、枳实、红曲和胃醒脾,燥湿化痰,可开结散痞,降低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白芍柔肝养肝:郁金、赤芍、藏红花破血逐瘀、养血柔肝,增强肝血循环,降低血液黏度,促进脂肪氧化,防止脂肪痰浊沉积于肝,可逆转肝细胞脂肪变性,扶正祛邪兼顾。全方行气疏肝、助脾运化、宣降脂浊,又活血柔肝、养肝护肝。
I版权声明
  • 作者/周强、张家成、赵锡艳、仝小林、杨浩宇、金籽杉、顾成娟、韦 宇,编辑/袁韬。
  •  本文摘自《仝小林运用茵陈、红曲、生大黄治疗中重度脂肪肝经验》《仝小林教授治疗脂肪肝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