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鬼李贺只活了27岁,短短四句诗,却惊艳了千年

 小酌千年 2022-04-30 发布于河南

李贺才高命薄,体弱多病,只活了27岁便郁郁而终,撒手人寰。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虽然只存活于世上二十多载,然而李贺在世上的两百多首存诗,却令世人怀念其至今,其中有一首四句诗,更是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文章图片1

寒门贵族——李贺

公元790年,李贺出生于福昌县昌谷一个落魄的贵族家庭。

李贺的先祖是唐高宗李渊的叔父,属于唐朝宗室大郑王李亮房的那一脉后人。

对于自己拥有李唐宗室的高贵血统,李贺也觉得十分自豪。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等到李贺这一代的时候,他这个“宗室王孙”早已世远名微,家道中落了,李贺后来的仕途也是诸多不顺。

李贺自幼体瘦,长相也是极有特点。

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李贺的外貌:“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文章图片2

李贺的父亲李晋肃,早年间被朝廷雇为“边上从事”,而后去蜀地任职。

在李贺出生的前半生里,李晋肃多半在外地漂泊,辗转多地,做些小官。

待到李贺出生后,李晋肃升为陕县县令。

李贺的母亲郑氏,膝下有一女二子。

虽说李家是皇亲贵族的出身,然而李贺一家人的家境情况却并不太好,只靠着父亲当县令的微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在李贺十几岁那年,李晋肃便病死了。

李贺的身世,说起来与“初唐四杰”颇有些相似的地方。

在年少高才方面,李贺与骆宾王一样,七岁便能辞章,而后名动京华。

据传在公元796,彼时的李贺才七岁,大诗人韩愈与其好友皇甫缇见了李贺的诗词,便觉得十分惊讶,赞不绝口。

文章图片3

再后来,韩愈得知此诗词的作者居然只是一个七岁的小娃娃,便约了好友一同登门求证。

高轩马车在李贺的家门口停下,李贺开门迎接韩愈。

韩愈有心要验证李贺的诗词水平真正如何,便要求李贺当场作诗一首,于是便有了后来那首《高轩过》,令韩愈等人折服不已。

从这之后,李贺“神童”之名,名扬四方,而韩愈看望李贺的这则小故事,也成为当地文坛上的一桩美谈。

而面对众多人的称赞,李贺却没有骄傲自满,反而是更加勤学苦读。

文章图片4

待到李贺十岁上下,白天的时候,李贺便在家里埋头苦读,创作诗文。

这在旁人眼里看来是无比枯燥的事情,李贺却乐在其中,且怡然自得。

天气晴朗的时候,李贺便会骑上家中的那只小驴,背上水囊和书袋,在四里八乡瞎转悠,启发灵感,寻诗觅句。

一路走来,李贺边走边看,入目之处,或是祖国的大好河山,或是民间的百姓疾苦,李贺皆有所感叹。

灵光乍现的时候,李贺便赶紧拿出纸笔记录下来,而后再放入自己身后的书袋子里。

骑驴与作诗,本就是两件格格不入的事情。

文章图片5

李贺看上去是游手好闲,然而却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突发奇想之时,便停驴写诗。

李贺便是这样骑驴觅诗,游走于山水之间。

李贺就这样边走边吟,日暮归家的时候,书袋子里已经装满了记录和纸条。

母亲看儿子这样早出晚归的也很是担心,看到书袋子里的纸条更是心疼不已,心觉李贺背地里收集素材如此刻苦,怕是要把心血都呕干了。

文章图片6

为官之路,仕途不顺

李贺十六岁上下之时,李晋肃因病逝世。

三年的守孝期满之后,韩愈便来信李贺,建议他参加科举考试。

年少的李贺初出茅庐,满怀壮志,在河南府试一举而中。

然而等到入京备战之时,李贺却遇到了一桩麻烦事。

有人说,李贺的父亲名为李晋肃,如果李贺考中了进士,则“晋”与“进”两字同音,如此便犯了“嫌音”的忌讳。

文章图片7

为有避名讳,便不准李贺参加考试。

其实,一切的背后,只是因为李贺才高八斗,才招来了如此忌惮。

在资格审查的时候,当事者更是以“触犯家讳”的名由设置障碍,不让李贺考试。

然而就是这样一件看起来如此荒唐无理的事情,还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讨论。

关于李贺及其父亲的流言一时兴起,在街头巷尾也传得如火如荼。

韩愈听闻此事后也是想尽各种办法,想要消除此事对李贺的影响。

然而韩愈一人的努力终究是人微言轻,流言在有心人的扩散下终究还是不受遏制地越传越广。

即便韩愈为李贺雄辩滔滔,李贺最终却还是无法如愿一搏。

后来,借助韩愈的助力和关系,李贺只勉强做了一个九品官员的奉礼郎,这也算是初步解决了李贺的生活来源问题。

文章图片8

“奉礼郎”的职责,大致便是在宫廷朝会或者祭祀之时,负责礼仪训导。

这一年,李贺只有二十二岁。

在这个九品芝麻官的位置上,李贺一干就是三年。

然而对于李贺这样一个清高的文人来说,官场上的尔虞我诈与逢场作戏,这对李贺来说皆是极为不耻的。

再加上李贺先前怀才不遇贤达,仿佛命运从此将他推入了暗无天日的深渊,

李贺在这三年的时间里,也终于看清了这现实的社会,也明白自己并不适合官场的生活。

文章图片9

自那以后开始,李贺便日日饮酒作诗,聊以自遣。

如此平淡而又无聊的官场生活仿佛一眼便能望得到头,李贺丝毫看不到自己的前途。

到了公元814年,李贺便毅然决然地辞掉了“奉礼郎”这个看起来悠闲自在,实际上又毫无前途的职位。

那一年,李贺悲伤地回到故乡,但回到家中的李贺,却只看到日渐败落的家庭。

此时不但李贺的姐姐嫁为人妻,就连弟弟也远走他乡,以谋一个出路。

家中只剩下李贺一人,与年迈的老母亲相依为命。

最让李贺失意的,还是仕途上的失意和打击。

尽管韩愈一直以来都对李贺的才华极为赞赏,但这似乎却更加重了李贺的失落感。

文章图片10

“诗鬼”李贺

纵然李贺为官的仕途并不顺利,但是他的文学作品却颇受欢迎。

李贺的诗词当中,用词大开大合,有着一股非凡的想象力,在他的笔下,呈现出了一个光怪陆离而又色彩斑斓的世界。

虽说李贺好似成了命运的弃儿,但好在他的才华却并没有因此而枯萎。

在诗作当中,李贺可以尽情地放松自我,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和壮志未酬的情感表达出来。

其中最令人所称赞的,是李贺的作品大多充满了一种冷艳而又奇诡的色调。

文章图片11

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阴风森森、鬼气森森”,魅力十分独特。

也正是因为这个缘由,后世的人便将李贺称为“诗鬼”。

中国古人一贯不倾向于用神话或鬼怪作为文学题材,而李贺的诗作当中,却充满了“鬼气”与“死亡”的意象。

被称为“诗鬼”的李贺,流传于现世的诗作一共有两百多首,其中直接写“鬼”的诗作一共有十几首,诸如“鬼语洒空草”、“ 秋坟鬼唱鲍家诗”、“鬼灯如漆点松花”、“呼星召鬼歆杯盘”......

文章图片12

有些诗词虽然没有直接写“鬼”的,但他诗作的灵魂却始终都在鬼魂的世界中游荡。

在李贺的笔下,鬼虽为世界的异类,但却和人一样,也有属于鬼自己的感情。

李贺的诗作常常令人充满了幻想,然而这种幻想给人的感觉却不是美丽的,而是充满了晦涩和荒凉。

究其原因,应该便如杜牧所言,李贺诗作的短处在于理之不及,缺乏世间应有的那种人情味。

这样看来,李贺的诗作虽可在文字上给人以一种新鲜刺激的趣味,但因为缺少人情味,却无法真正感动人的内心,因此不耐人寻味,偶尔读之便可。

文章图片13

这便如顾随先生所说,“李贺的诗作只是怪诞,其中没有诗情,若一直如此,不变作风,即便李贺寿长,也不能成功地作出真正的好诗。”

如其所见,许是李贺的天性或者遭遇的原因,使得李贺的诗作当中充满了许多怪诞的句法和字眼,用字奇僻,诗集中随处可见许多诸如“冷、湿、哭、坠、寒、残、鬼、瘦、老”等字眼,令人不寒而栗,故杜牧曾评价其诗作,“辞或过之”。

一个年纪轻轻的诗人,本该在明媚的青春里活得恣意和洒脱,但却发出了与年龄如此不相称的对于人生和死亡等问题的沉重的思考。

在中国古诗的历史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人像李贺这般,对死亡和鬼魂的意象如此沉沦。

文章图片14

但不管如何,李贺这种“鬼诗”,却也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种风景。

除此之外,李贺写作的方式也是有些奇葩。

李贺写作之前,则是目中无人,犹如一种游魂的状态,凡吐三次,而后立就成文。

就单单是这种不寻常的样子,看起来都十分吓人。

文章图片15

惊艳千年的四句诗作

李贺的诗作流传下来的有不少,他的作诗风格也在这些作品当中提现得淋漓尽致。

在这些作品当中,人们可以看到李贺当时心怀雄心壮志,但却始终无法施展。

李贺虽几次出门奔前程,但最终都没有成功。

26岁那年,李贺做出了人生中最后一次努力。

因为不能考试,李贺便想着去参军立业,便来到滁州平叛的军队当中,想为自己谋一份差事。

但最终因为叛乱越来越多,李贺所在的部队主帅也遭人暗杀,部队孤立无援,李贺也只得在读回到了家乡。

文章图片16

《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诗,便是表达着李贺希望自己能够驰骋于战场当中,用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但留给后人的印象却是最为深刻,可谓是惊艳了后世千年的时光。

《南园十三首·其五》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首诗的意思是,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带武器,去收复黄河南北那些被割据的关塞河山五十州呢?

请你暂且登上那凌烟阁去看一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是曾经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呢?

文章图片17

《南园十三首·其五》这首四句诗中一共是由两个反问句组成的,第一个是设问句,也是李贺自问,含有一种为国家赴汤蹈火的豪情壮志,顿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

“男儿何不带吴钩”起句峻急,而后又紧接着“收取关山五十州”,两句诗下来犹如飞瀑悬流从高处落下,显得气势磅礴。

首句中的“何不”二字极富有感染力,它构成了一种反问,增强了诗句中传情达意的力量,有着一种势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当下万分紧急的军情和李贺此时焦躁不安的心境。

李贺本是个文弱书生,自七岁时起便诗名远扬,本可以入学入仕,却因为“避父讳”一事而没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能。

文章图片18

“何不”一词,足以表达李贺实在是出于无奈。

“带吴钩”是指身配军刀,奔赴疆场,体现了一种气势的豪迈。

“收取关山”则是李贺从军的目的。

一个“取”字,举重若轻,却包含有势如破竹之势,生动地表达了李贺迫切救国的心情。

眼看如今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李贺又怎甘居于山间,而又无所作为呢?

比起文人墨场,李贺此时更向往于建功立业,保家卫国。

面对烽火连天的局面,李贺也感到焦急万分,恨不得立刻奔赴疆场,报效国家,也使人体会到了李贺那种郁积已久的愤懑心情。

文章图片19

两句诗作一气呵成,节奏轻快,与诗人迫切的心情十分契合。

然而即便如此,但“收取关山五十州”却谈何容易?

李贺书生意气,自然成就不了收复山河的大业。

而想要摆脱眼前悲凉的处境,却又非杀敌建功不可。

这种矛盾的心情,也表现出李贺的不平之情。

最后两句诗中,李贺的牢骚之情显得更加浓郁。

整首四句诗通读下来,李贺是从反面写了一种投笔从戎的重要性,但实际上抒发的却是怀才不遇的激愤情怀。

文章图片20

天怒英才,27岁英年早逝

李贺的作诗风格如此怪诞,一是由于他的个人因素,二是当下时代的影响。

王勃因篇文章而失意,而李贺则是因一次考试而沉沦。

最可悲可叹的是,这两人皆是才长命短,在最热烈的青春年华,便弃世而去。

回到家乡之后,李贺原本想继续奋斗,但他的身体却越来越差。

那段时间以来,李贺一直高烧不退,且不断地咳嗽,甚至还开始出现了幻觉。

李贺深知此时的自己将时日无多了,便开始每日都在整理自己的诗作,然后将诗作都交给了一位叫做沈子明的朋友。

文章图片21

李贺的死亡也充满了一种传奇色彩。

诗人李商隐记下了李贺死亡事的一件大事:说27岁的李贺在病重之时,临死前李贺的眼前曾出现了一个身穿红色衣服人,身下骑着赤龙,手上拿着写满了太古篆文的信来找他。

这个人对李贺说,“我是天庭来的人,天帝造了一座白玉楼,要你上去写文章,为天帝做事。你现在就跟我走吧,天庭上的生活很好,一点都不像你在人世间这样疾苦。”

李贺想到自己年老病重的母亲,不愿离开世间,便下床对来者叩头,说道,“家中的老母亲病重,恳请使者能放过我这条小命。”

话虽落地,但一切却为时已晚。

文章图片22

有目击者看到一阵烟云忽然升起,耳边还听到了阵阵车轮和音乐的声音,而屋里的李贺便在此时气绝身亡了。

李贺的母亲见此情景,便立即命人止住了哭声,还亲自带领家人跪在地上,以礼相送。

诗人李商隐在《李贺小传》中将此时作为事实引述,并说这件事情,是李贺的姐姐亲口所言。

李商隐说,李贺的姐姐不是那种喜欢胡编故事的人。

李贺的姐姐嫁与的夫家是王氏,而李商隐娶的便是王茂元的女儿。

《太平广记》一书中,亦讲到在李贺死后不久,某日曾托梦给自己的母亲,说自己在凡间不受朝廷重用,如今却是在天庭上为天帝作《白玉楼》记了,并安慰母亲不要太记挂自己。

文章图片23

李贺去世那年,才只有27岁。

其实说起来,李贺性格孤傲、不擅交往,现实中往来的朋友也较少,但这些为数不多的朋友,却对李贺诗集和声名影响的扩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直至唐末五代,学李贺诗更成为众多诗人的共同选择之一。

在李贺死后两年,残存的诗集才被李贺的好友沈子明从箱子底下翻出来,而后引起了晚唐两位大诗人的关注。

李贺得杜牧为其诗集作序,李商隐为其作传,也是在可谓是隆重至极。

后来陆龟蒙在《书李贺小传后》中还接续了李商隐小传中锦囊故事的内容,表达了对这位天才怀才不遇的深切同情。

文章图片24

官方来源:

《诗情画意》:英年早逝的诗鬼李贺_灵雯

《历史人生》:“诗鬼”李贺_最沉迷于死亡意象的中国诗人_三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