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正成:“丑书”可能会成为第六种书体

 文山书院 2022-04-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刘正成书法作品

日前,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书法名家刘正成先生在一次书法研讨会上谈到这个问题时,他认为:“所谓'丑书’,有很多(当然不是一概而论)是'破体书’,这种'破体’有可能成为中国书法的'第六体’!”

刘正成说,“破体”是一个创作心理学的问题,我认为有可能产生第六种书体(即在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之外,形成一种新的“破体书”),有机会我会写一篇文章出来。这种东西,为什么称为“破体”呢,伟人有一句话,叫做“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字也在其中了。“破体书”古已有之,举例来说呢,如王献之的《相过帖》《廿九帖》都是“破体书”。

唐代的徐浩《论书》中说:
“钟善真书,张称草圣,右军行法,小令破体,皆一时之妙。”
徐浩这段话,是是对王献之“改变制度,别创其法”而“破体”的肯定。无独有偶,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也特别推崇王献之破体,其中说到:
“子敬不能纯一,或行草杂鞣,辨者难为神会,其锋颖不可当也,宏逸道健,过于逸少。可谓子敬为孟,逸少为仲,元常为季。”


其实,刘正成现在在他的著作中早已论述过,楷行草破体在王羲之及其他晋人尺牍中也为常见,打破书体界限,甚至多书体并用,丰富书法创作的艺术语言,这是书法艺术发展的“新常态”,其经典范例尚有唐代颜真卿的《裴将军诗卷》。

而明、清科举时代所谓“破体”,却是一种贬义,致使“馆阁体”流行,在考试中要求秀才、举人们的书法必须是“乌光方”的标准楷体字,稍有一字半字甚或一笔非楷体即称“破体”,便把金卷都贬斥了。

但是到了清朝乾、嘉时期,金冬心、郑板桥等人的书法创作已开启了“破体”的先例。20世纪以来,科举废除。现代考古学文字资料大量引入书法,打破既有书体界限的“破体书”成了这个时代书法的新潮流,并进而成为书法断代史特征,只是这些普通大众不知道,便把这些东西斥为“丑书”的一种。(本文来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