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韵远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2-04-30 发布于山东

五、宣肺开闭、降逆泻热法治疗小儿肺炎一例

刘某,男,3岁。

初诊1987313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于两周前开始发烧,体温最高达40.5℃,持续不退,伴有咳嗽痰多,轻度喘憋,鼻塞流涕,食纳欠佳,尿黄,大便两三日一行。病后曾服中药、退热剂及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无好转,至今仍高热不退,咳喘渐重而来院诊治。

诊查∶神志尚清,精神委靡,嗜睡状态,面色红赤,恶寒无汗,四肢欠温,喜蜷卧,鼻塞微喘,口周发青,呼吸稍促;两肺均可闻及细小湿啰音及少量痰鸣音,以右下肺为甚;胸透∶两肺纹理粗重,右下肺有片影。

辨证∶证属温毒闭肺,肺失清肃,热盛伤阴,复感外邪。

治法∶治以宣肺开闭,升降气机,清热解毒,佐以透邪。

处方

1)先用∶薄荷3g、苏子3g,泡水待5分钟后即服,以助发汗之功。

2)鲜芦茅根各30g杏仁9g生石膏30g知母9g银花9g连翘9g黄芩15g薄荷6g(后下)

3)紫雪散1.5g,分3次冲服。

二诊∶服上方药1剂之后,体温略降,夜间微汗出,精神稍好转,余症同前。继以清热透解,宣肺开闭,前方加减∶

鲜芦茅根各30g生石膏30g知母9g黄芩15g玄参15g葛根6g升麻6g熟军6g

三诊∶服上方药2剂后,体温降至正常,精神明显好转,嗜睡减轻,咳喘均减,大便通畅;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粗,仍闻散在湿罗音及痰鸣音。舌质微红,苔薄白,脉静。证属余邪未尽。继以清余热、清肺热,养阴化痰,兼调理善后。

处方∶桑皮15g地骨皮15g玄参15g生地黄10g沙参15g天竺黄6g枇杷叶10g连翘10g

服上方药3剂后,体温正常,精神食纳好,呼吸平稳,偶有轻咳,无喘憋,二便正常,肺部听诊两肺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啰音,复查胸透肺部片影基本吸收。前方药继服3剂,以巩固疗效,痊愈出院。

【按语】小儿肺炎,中医学称为"肺炎喘嗽",属于温热病中"风温"范畴。其病机为肺被邪束,郁闭不宣,肃降失权。因此,治疗当以调理气机为主,运用"有肺闭气郁者宣发之,有气逆上呛者肃降之"的治疗原则。本例患儿病情较重,以持续高热为主,传变迅速,三阳并病,实为表里同病之发热;由于肺被邪束于表,又有热深伏于里,卫阳不得外越,故出现热深厥深之高热、无汗、恶寒、四肢欠温等真热假寒现象。因此,治疗应抓住肺胃热盛这一主要矛盾,治疗时除运用辛凉芳开透邪之法外,还要辅以通降、泻热救阴之法,使邪有出路,即所谓"里气通则表气和,外疏通则内畅遂"之理,使大肠通而肺气降。气机自调,宣降得宜而病自愈,实及宣发与肃降调理气机之法。

本例采用麻杏石甘汤、银翘散合剂,更用白虎汤合剂,是考虑到该患儿病情较重,疗程较长,须注意到邪正关系的比例,既要攻邪去病,又要扶正顾阴,因此加用鲜芦茅根以辛凉透表而生津,同时应用薄荷、葛根、升麻宣发解表,并配以紫雪、熟军清热通下、芳香开窍醒神,而达到表里双解的满意疗效。

六、温化湿痰、理气平喘法治疗小儿痰饮咳喘一例

许某,男,8个月。

主诉及病史∶患儿出生4个月时曾患"喘息性支气管肺炎"。经治疗病情好转;但以后经常咳喘发作,痰多呼噜,夜寐不安,多汗易惊,每遇着凉症状加重。曾多次服用西药及中药治疗,病情仍反复。近三日因着凉咳喘再犯,痰多喘促而急来就诊。

诊查∶精神委靡,烦躁不安,呼吸喘促,面色胱白,口周发青,口唇紫翼扇动,痰鸣喉间,辘辘有声,自汗盗汗,形寒肢冷。舌质淡红,舌苔白,脉细弱,指纹淡红。肺部听诊;两肺均闻较多痰鸣音及哮鸣音。胸透所见;两肺纹理粗重有小片影,伴有肺气肿。

辨证∶证属肺脾两虚,湿痰内阻,肺失宣降。

治法∶治以温化湿痰,宣肺平喘。

处方∶茯苓10g化红10g苏子6g苏梗6g干姜3g肉桂3g前胡10g白前10g

二诊∶服上方药3剂后,咳喘痰多症状明显减轻,呼吸平稳,仍有喉中痰鸣,伴轻度咳嗽,食纳欠佳,动则汗出,睡卧不安。肺部听诊哮鸣音消失,仍有少量痰鸣音。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细,指纹淡红。药已奏效,遂加益气健脾之品,以巩固之。

处方∶太子参10g五味子3g苏子6g干姜3g白前10g前胡10g茯苓10g化红10g

又服上方药3剂后,病情稳定,精神好转,咳喘停止,痰声消失,呼吸平稳,肺部听诊;两肺痰鸣音、哮鸣音均已消失,停止服药。

【按语】由于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等生理特点,因而平素易为风寒之邪所侵,易受饮食生冷所伤,常可导致肺脾功能失调。正如《难经·四十九难》中指出∶"形寒饮冷则伤肺。"寒饮上射伤及肺气,肺虚则卫气不固,故多汗易感。脾虚则水津不布,湿痰内生,痰阻气道,而见咳喘发作并痰声辘辘。本例患儿即是素体虚弱,肺脾两虚,复感外邪,导致湿痰内阻、肺气不宣,而产生上述诸症。根据"治湿非温不化,治痰非理气不除"之理论,因此治疗时采用以温化湿痰、理气降逆、宣肺平喘法为其主要治疗原则。

用药时,注重药物配伍,首先选用苏梗配苏子,取苏梗散寒解表行气之力,用苏子降气化痰之功,二药相伍,达到宣肺散寒解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的目的;针对其肺脾两虚、湿痰内阻之病因,再选用干姜与肉桂温肺化痰;以前胡与白前止咳化痰,盖前胡苦辛微寒,散风止咳,下气消痰,以祛痰为主,而白前苦辛微温,消痰止咳,重于止咳,二药相配,阴阳相济,动静结合,以加强止咳化痰之功;辅以茯苓、化红是根据脾虚湿盛,湿痰阻肺而定;茯苓淡渗利湿以健脾,化红芳香化湿以祛痰止咳,相互协同,达到健脾利湿化痰的目的。总之,由于本方药配伍巧妙,选药精良,因此效果良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