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西传奇50:“桂平”二字不简单,藏着岭南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血泪历史!那么,是“桂平”出现早还是“浔州”出现早?

 桂临塞上 2022-04-30 发布于宁夏

挖掘鲜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广西风情!

  • 上联:讲东讲西讲古仔

  • 下联:写南写北写传奇

  • 横批:阿威执笔

前言

桂平别名浔州,现在好多人,包括很多桂平人都觉得“浔州”二字有古意,显得有历史的沧桑感。都觉得“浔州”才是桂平原来的名字,“桂平”是后来改的。

因为在历朝历代,都喜欢以“州”作为一个比较大的行政区的命名。所以如今的很多人都觉得“浔州”比较符合古代的城市起名套路。那么现实是这样子的吗?

其实,“桂平”二字,藏着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一段大秘密!

1

说到“州”,就简单说一下从上古到明清时期对于疆域行政的划分设置:

1)上古时期尧帝,把天下分成九州,就是现在都还常用的华夏九州的九州;

2)到了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那时候是以方国和诸侯国的形式出现,没办法的,那时候部落制还遗存很多,只有分封各个部落首领当老大,实现名义上的统一;

3)秦始皇战六国,北征河套地,南伐岭南,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衡量度”,还把天下按“郡县制”来划分,朝廷任命官员到地方,方便集权管理。那时候郡(相当于省)管辖县(隶属于郡),每郡下辖有若干个县;

4)西汉时期,由于需要,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郡(诸侯国与其同级)按级下辖 县—道—邑。

5)东汉时期,由于人口的增多,地域上的土地开发越来越多,于是首创州制行政监察区,在 郡、国之上增设,开始出现 州—郡—县的三级行政区划制度;

6)三国魏晋南北朝,这时候天下纷争,分分合合,朝代更迭频繁,行政区域大致上沿袭东汉州—郡—县来划分;

7)隋朝存在时间很短,但是也是统一了啊,天下改为 州、 县 两级行政区划制;

8)唐朝时候改得有些乱,这个时期,全国的山川形势已经被研究得相对清晰,于是行政区域划分为十道 ,道下辖府、州(府州同级), 府和州再分别设县。

后因增设节度使,划分变成道—节度使—府(州)—县制,在安史之乱后,节度使成为一方大吏,道名存实亡,所以唐末实际上还是三级制;

9)宋朝时期,改道为路, 路下设府或州(府虽与州同级,但地位要略高于州),再到县。宋后期增设军、监两类行政单位,视其辖区大小或归与府州同级,或归与县同级;

10)元朝时期变成行省制度行省下辖路,路下设府或州,府和州下辖 县 。不过后期也出现 直隶府、直隶州,与路并列隶属于行省;

12)明朝时期,行政区域划分变成两京与布政使司(俗称十三省)两京直隶皇帝,而布政使司下设府-州-县;

十三

13)清朝时期,边疆设置军辖区,内陆设省制。省下辖府和直隶州,府-州-县 。后期增设直隶厅,其地位低于府,但高于直隶州。变成 府—厅—州—县。

......

2

了解了历朝历代的行政区域的划分,再说回到桂平和“浔州”的历史脉络上,就好理解了!

其实,“桂平”二字要比“浔州”二字出现得要早!这个就和如今很多城市有些反其道而行的意思了。别处不多说,就拿现在桂平周边的几个城市来举个例子吧:

平南,旧称龚州;

贵港,旧称贵州;

藤县,旧称藤州;

罗秀,旧称绣州;

......

浔州偏偏是旧称桂平,如今叫桂平只是恢复旧称而已!

3

桂平的历史沿革说起来有些复杂,这里暂时略过,下篇文章再写,这篇单说“桂平”这个名字的来历。

南北朝时期,雍州刺史萧衍取代南齐建立梁朝(公元502年),习惯上称之为萧梁,虽然只有短短五十五年(公元502年-557年),但这是南朝经济文化最盛的时期,和北朝相比,地域相对稳固一点。

这个时候梁朝朝廷设桂平郡,郡治在旧阿林(桂平前身),地域很大,包括阿林全域,布山大部,东接如今平南的大同阳川,北至大宾(现在的宾山寺一带)。

至于为什么叫桂平这个名字?讲起来真是一匹布那么长。不是简简单单张口就来的两个字。

4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自东汉末年(公元220)开始,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朝(公元581年建立)灭陈朝完全统一九州的三百多年里,九州大地用一个字概括就是一个“乱”字。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别看诗人在诗中写得是如此唯美,意境清幽深远,但是现实却不是如诗中描述的那样平静!虽然这个时期英雄辈出,但是朝代更迭之快和频繁让人叹为观止。相对来说北朝显得四分五裂,而南朝朝代更迭则相对显得完整一点。

那个时期,中原包括江南地区可谓是战火连天,比如从西晋后期发生的“八王之乱”(公元291年-307年),到后来的“五胡十六国”争霸,这长期的、持续不断的社会动乱,弄得中原大地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继而产生越来越严重的天灾战祸,使中原出现了大面积的严重饥荒。《晋书·孝愍帝纪》说是“人相食,死者太半”。

人们为了躲避战乱,于是上至“衣冠望族”,下至平民百姓,只好纷纷携家带口,甚至整个宗族一起往南迁徙。希望能找到一块足以安居乐业的净土。他们最终都跨越五岭天险,落户岭南,由此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一次中原人逃奔岭南的移民高潮。像岭南出现的一些晋代砖刻上都有记载永嘉世,九州荒,如广州,平且康”。

这个时期的人口大迁徙以两晋为高峰,其强大的余波一直延续到南朝末年,始终未完全停歇。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众多衣冠望族大批进入岭南,他们最终定型了如今的岭南文化。

5

这和“桂平”的命名有什么关系?

关系大了,三国时期的公元264年,东吴的孙权派得力亲信步骘出任岭南,专门负责经略岭南。岭南九郡一分为二: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设广州建制,以番禺为广州州治首府(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钦北  防一直觉得自己是广东管辖最好的来由,后面有文章介绍);交、九真、日 南、儋耳、珠崖,仍为交州建制。。

东吴时岭南只有交、广二州,辖九郡。西晋时期增为十一个州。中原移民高潮到来之后,岭南人口迅猛增长,大批的衣冠望族落户岭南,主要就是在广州建制区域里。他们在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的区域里分别落户。

比如说薛姓,韦姓和罗姓等大的宗族就是在这个时期,历经千辛万苦,最终落户到如今的桂平境内。这些大宗族经过血泪迁徙,到了岭南之后,生活才逐渐平静下来。而作为南朝的一部分,岭南虽然历经宋,齐,梁,陈的朝代更替,但是由于五岭天然屏障的阻隔,总体来说人们遭受战乱的侵扰相对于中原和江南地区来说,还是比较少。

6

最终到了公元502年梁朝建立,岭南的人们迎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安稳,当地人们有感于安定平静生活的不易,于是在重新规划行政区域的时候,起名“桂平”。

“桂”沿袭秦朝时候“桂林郡”中的“桂”字,因为桂平所在地是秦朝时期的“桂林郡”郡治;

“平”是寄望以后这片土地生活的人们都能过上平静安宁富足的生活!

梁武帝萧衍也没想到,他批阅岭南行政区域时候的那么一勾,让“桂平”二字就横空出世,并且一直沿用至今,虽然期间曾用名“浔州”,但是最后恢复了回来。只是如今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桂平”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含义了!

其实,它承载着1500多年以前,人们对于和平和安宁的殷切希望和期盼;更是藏着岭南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移民大迁徙的血泪历史啊!

阿威写出来只是想让更多人知道,桂平如今只是一个十六线的小城,但是,它的名字可不是随便起的!至于说“浔州”二字,有待下集再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