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祛湿的小诀窍

 水岸--- 2022-05-01 发布于新疆

火车上的教授给我一个祛湿的小诀窍,当时我只当他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是我有眼不识泰山!

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去云南看看苍山洱海,可是因为经常工作的原因 ,没有时间,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去昆明出差,于是我就顺便带着家人一起去了。

当时还是火车,因为路途比较远,所以我看书来打发时间,离我不远的地方坐着一位老者,白发已然,气度不凡。

手里也是拿着一本书叫做《脾胃论》,我就跑过攀谈,刚坐下他就慢慢的看了我一眼,说:年轻人体质有点差,湿气有点重啊。

我说:这不满你说,我经常熬夜,加上饮食的问题确实有点湿气,不过已经在调理了。

他说:能看出来,效果一般嘛。

【湿气重身体一般会有这些表现:】

1、舌苔厚

一个健康的人舌苔是浅红色的,但湿气过重舌苔厚白乎乎,舌头会比正常人的胖大,而且会感觉舌头两边会有被牙齿咬过的痕迹。

2、食欲不振

湿气滞留在胃部当中会使消化系统受影响,使人食欲不振。而且食物堆积在胃部中会被分解腐败,并且以难闻的气味从口中传出,形成口臭。

3、手心冒汗

湿气重的人不管夏天还是冬天,手心一直有汗,会总感觉粘腻

4、经常感觉头发油

湿气重,油脂分泌多,头发会感觉油腻。就算刚洗完头也没有清爽感。

5、喉咙不适

湿气淤积会感觉有痰卡在喉咙里,总感觉喉咙不适而且咳不干净。

6、总感觉无精打采

湿气重的人经常会感觉自己头昏身重,整天无精打采,不管睡了多久还总是感觉没有精神。

7、大便粘腻

在排便后会发现粪便软趴而且黏腻,会附着在马桶上,这种情况大多数是身体湿气过重导致大便不成形。

我说: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祛湿都比较慢。

他说:那也不是,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找对方法是关键,方法不对用多少都是白搭。

我说:先生知识渊博,可否赐教一二?

他说:赐教不敢当,但是小诀窍还真是有一个,你把艾草,益母草,老姜,桑枝、苦参、川穹、丹参、红花每晚睡前泡脚半小时。

我说:就这么简单?

他说:反正不费事,试试又何妨?

开始我也是不相信的,但是当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以及使用之后才发现,原来是我有眼不识泰山,这个小诀窍是真香。

【中医通常如何祛湿?】

《黄帝内经》认为:脾主运化,根除湿气,关键在脾脏。所以湿气侵体,需以健胃养胃、利水渗湿为主。

1、醒脾

脾胃运化不足时间久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就一直维持着虚弱的状态,所以运化脾胃的第一步一般都是醒脾,芳香类的东西能提神醒脑同样也可以醒脾。

2、健脾

脾胃健运才能运化正常中医里讲脾之健运,运化方可正常,通俗的讲就是健康的运化。想要健运就要补脾气。这就像给没油的汽车加油是一个道理。

3、运脾

脾气补充了,就像汽车里加了油,想让他动起来就要点火发动,这就是运脾,作为人体的中焦枢纽只有脾胃运化起来了身体才会焕发生机。

但是常规的祛湿都是以汤药为主,这其实不管是汤药还是西药,脾胃运化弱的人本身是吸收不了多少的,而且是药三分毒,本身是有副作用的,不能长期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湿气重的脾胃差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样烈性的药下去对脾胃的伤害更大,时间久了湿气祛不了反而更加伤脾胃。

《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意思就是说足部是三阴经 ( 脾经、肝经、肾经 ) 的起点,也是三阳经的终点 ( 膀胱经、胃经、胆经 ) 。

东汉华佗所著《足心道》中,也有“春天泡脚升阳固脱;夏天泡脚暑湿可祛;秋天泡脚肺润肠濡;冬天泡脚丹田温灼”。

人体十二正经中一半“出发、抵达”至脚,另外,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这些经脉,皆起于足部,冲脉也有分支至足部,这些经络,与五脏六腑息息相关。

通过中药泡脚,刺激足部各穴位,促使全身血液循环改善,畅通经络,调节各脏腑器官的功能,同时,药液借助于温热作用、黏膜吸收、经络传导等途径,使药效进入血液中,并随血液循环输布到全身。

里面的老姜,艾草,益母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又可以调理脾胃。

苦参、川穹——疏通经络、行体液,通气血。

桂枝,路路通——温阳化寒,活血通络,行气宽中,利水除湿。

青蒿——除虚热,尤其是对于夏季的热邪侵体。

丹参在调理气血的运行的同时,刺激脚部的经络,让人体的经络变得更加通畅,让湿气毒素的排出不费吹灰之力。

现在还有同款的泡脚包。

体内湿气重,不妨常饮红豆薏米茶

红豆薏米茶是以红豆和薏米为主料做成的茶。有健脾养胃、利水、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非常适合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饮用。

薏米,在中药里称“薏苡仁”,《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它可以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久服轻身益气。红豆,在中药里称作为“赤小豆”,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因为它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

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祛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红豆莫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