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 ·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泊木沐 2022-05-01 发布于辽宁

李昭道,字希俊,生卒年不详,李思训之子,唐代画家。官至太子中舍,世称“小李将军”。擅长青绿山水,兼善鸟兽、楼台、人物,并创海景。画风巧赡精致,虽“豆人寸马”,也能须眉毕现。传世作品有《春山行旅图》、《明皇幸蜀图》等。

《明皇幸蜀图》描绘了几队人马行走于崇山峻岭间。画面右上角,是直插云天的峭立岩壁,头戴帷帽的女子们骑马穿行于山间小路,驮负行李的骆驼、腰系弓箭的士卒为其导引。画面右下方,身着红袍、骑三鬃马的是唐玄宗,他正要过桥,狭窄的桥面和湍急的水流,使得御马踌躇不前。沿山路看过去,一群挑夫卸下背囊,正在坐地歇息,马卧地打滚,也稍微喘口气。再往前,牵骆驼和骑马的队伍正步履蹒跚地登高。画面左上部,是云雾缭绕的山腰,一队行旅人马从悬空的栈道逆向而来,喻示双方将狭路相逢。

所谓“幸”,就是古代君王驾临某地,称“幸”。好象君王到哪里,当地的百姓都感到幸福。这幅青山绿水的绚丽画卷,虽然名曰“幸蜀”,但描绘的却是安史之乱的不幸。公元756年6月,安禄山攻陷潼关。7月12日,已72岁高龄的唐玄宗决定西逃。途中,马嵬驿发生兵变,护驾的军士砍杀了祸国殃民的宰相杨国忠,唐玄宗也被迫赐爱妃杨玉环一束白绫自我了断。在路过咸阳、金城等地,大小官员和老百姓都先走一步了,天子所到之处一片萧索,街道无人、店铺禁闭,既没有百姓引车壶浆迎王师,更不见官吏跪地接驾。历时一个半月,这支高级难民队伍才抵达成都。

细看此图,其中山石、人物、驼马的形体,大都用有明显提按而且刚劲的铁线描勾勒,能表现其坚硬质感。水波、云气的表现,则用舒卷、流畅的圆线。色彩以青绿色为基调,间以墨色、花青、汁绿等冷色,与画中朱红、储石、胭脂等暖色形成对比,在浓重的青绿色彩中闪现出点点红、黄的暖色光,呈现出金碧辉煌的富丽气象,画中云朵的白色则打破了大面积浓重青绿色构成的沉闷暗调。

画幅之字型的三段式构图,用散点透视把高峻山峰、潺潺泉水、曲折山路、茂密林木、鞍马人物整合在画面上,既描述了历史事件,又充分发挥了山水之美,描写了川陕交界剑门关一带的美景。明代顾起元《懒真草堂集》谓:“其山水、树木、桥构工妙无比,而人物顾盼、俯仰,髻鬓如生,真绝笔也!”这幅名画在清代《石渠宝笈·三编》中的著录画名曾是《宋人关山行旅》。

关于《明皇幸蜀图》的作者,主要有二说:一说作者为李思训,其主要论据为: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一说此图是李思训其子李昭道的作品。其理由是,“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去四川避难时,李思训已经去世了,李昭道才有可能见到这一史实而描绘这个题材。

根据宋人记载,《明皇幸蜀图》与《摘瓜图》为一图两名,在宋代已有多种藏本和摹本。叶梦得在《避署录话》中记载:“《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藏宗室汝南郡王仲忽家,余尝见其摹本,方广不满二尺,而山川、云物、车荤、人畜、草木、禽鸟无一不具。峰岭重复,径路隐显,渺然有数百里之势,想见为天下名笔。宣和间,内府求画甚急,以其名不佳,独不敢进。明皇作骑马像,前后宦官、宫女、寻从略备。道旁瓜圃,宫女有即圃采瓜者,或讳之为摘瓜图。”

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明皇幸蜀图》在宋代的藏本以刘忠谏藏本记载最早,幕本则至少有六种之多。《摘瓜图》后被赏赐出宫,历经南宋而至元代,先为马绍所得(马绍在元朝中曾拜参知政事,与赵孟顺曾有往来),此画后来被赵孟顺收藏。

现存台北故宫的《明皇幸蜀图》究竟是原本或是宋人六种摹本中的一种,或者是明代人的仿古之作,至今未有定论。此画进入清内府时,没有留下包括裱边、签题在内任何有关作者、图名的字迹,乾隆是从画风来判断“北宋近乎唐”。

现代学者对此画的断代也众说纷纭。台北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书画鉴定家李霖灿认为是“宋人仿唐之作”,有一些研究者认为是“明末盛行拟古腰作时期的作品”。北京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书画鉴定家杨新认为是为赵孟顺全补《摘瓜图》的画师胡廷晖所作。

1957年李霖灿先生根据苏轼《东坡题跋》卷五《书李将军三鬃马图》中“唐李将军思训作明皇摘瓜图”一段文字,以及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的文献记载:“明皇幸蜀图,李思训画……宫女有即圃摘瓜者,或讳之为摘瓜图”,认为此图当作《摘瓜图》或《明皇幸蜀图》。然而北宋宣和内府,藏品目录中李思训名下并无和“摘瓜”主题相关的画作,倒是隋朝展子虔和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名下,各有“摘瓜图一”,于是《明皇幸蜀图》的作者由“传李思训”变成了“传李昭道”。

然而这个推导却经不起推敲。众所周知,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爆发“安史之乱”,次年六月,玄宗逃离长安,经长途跋涉到达成都。这期间,入蜀的季节至少是初秋,渐入深秋、初冬。可是,这幅《明皇幸蜀图》最醒目的树种除了松树之外,绘有约10株盛开的桃花散落在山间;另外还有一种阔叶树柞树,于中国北方、西北一带广有分布,此树树叶在春季初发时,有一段时间会呈现出内绿边红的漂亮颜色,夏季变为全绿,入秋则变全红直至枯黄。画上所描绘的柞树,朱砂色的边缘向绿色的叶心过渡,显然是春季所呈现之颜色。如此生机盎然的春色画面,提醒我们这与明皇入蜀的时间完全无关。此外,画作既无翻飞的旗帜,也无士兵的剑戟,非但“明皇”神情悠闲自得,随从们甚至还面带微笑,这更不符合落难的情景。另一个疑点就是骆驼,“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画面中高大沉重的骆驼能不能行走艰险的蜀道也令人怀疑。

真正“明皇幸蜀”主题的画作目前在全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至少有7幅,其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所收藏的佚名《唐玄宗避蜀图》,可能是南宋初年的宫廷画师所绘,不仅画面上山间红色的枫叶暗示着故事发生在秋季,画面全副武装的士兵和翻飞的旌旗正符合白居易《长恨歌》中“旌旗无光日色薄”的描述。而台北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明皇幸蜀图》的明仿本,将原作横式构图压缩成立式构图,这件仿本的定名为《春山行旅图》,也提醒我们该画的主题和春天有关。

高清图片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