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铁涛用药心得十讲——硬皮病

 虚竹怀远 2022-05-01 发布于湖北

硬皮病

       硬皮病可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两类,前者指病变局限于皮肤,后者指皮肤硬化

       兼有内脏病变,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病情缓慢进展,故又称之为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常发病于20-50岁左右女性,患者中女性与男性之比约为(2~3):1。主要以皮肤组织增厚和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点。根据其病理和临床表现,邓教授认为,应当将其归纳为中医学的虚损证,属于中医学“皮痿”、“痹证”的范畴。

【辨证用药】

        多年来,邓教授一直运用肺脾肾相关理论对硬皮病病因病机进行分析,并用以指导硬皮病的临床辨证治疗。

       本病的病因可归纳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调,或情志刺激,或外邪所伤,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均可导致脏腑亏虚,积虚成损。患者病先起于皮毛而后及于骨,波及内脏,是从上损及于下损之证,病虽先于肺,但又损及后天之本的脾与先天之本的肾,一损俱损,出现上、中、下三损兼存,而以中下损为主的情况。病虽在皮毛与肺,其本在脾肾,以阴液不足为基本病机。因此本病病机为肺脾肾相关,五脏俱虚,从而形成多脏同病,多系统、多器官受损的局面。肺主皮毛,肺气亏虚,失却“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的作用,故皮肤失其柔润,变硬如革,干燥,无汗;脾主肌肉、四肢,本病常伴脾气虚亏,失其健运,气血生化乏源,饮食不能为肌肤,故肌肉萎缩而四肢活动困难。病久“穷必及肾”,肾主骨,肾阴亏损,不能主骨生髓,故骨质受害,关节僵直,活动障碍。此外,脾虚气血生化乏源,病及于心,致心血不足,可见心悸、失眠、夜寐多梦;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无力运化水湿,肺失宣降,痰湿壅肺者可见咳嗽、胸闷、气促;气虚血运无力,久则可致血瘀内停。

       针对硬皮病“肺脾肾亏损”之病机以及硬皮病的常见分型,在“损者益之”、“虚者补之”的大原则基础上,结合历代医家治疗虚损的经验,邓教授提出硬皮病“肺脾肾三脏同治,以肾为主”的治疗原则。其中因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根据先后天根本论,脾肾同治是本病治疗的主要着眼点。脾不健运则补肾不易受纳,但不补肾则病必难愈,故补肾于本病的治疗实为关键中的关键。自拟“软皮汤”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补肾健脾养肺,活血散结以治皮。主要药物:熟地24g,淮山药30g,茯苓15g,山萸肉12g,泽泻10g,丹皮10g,阿胶10g(样化),百合30g,太子参30g。忌食生冷、辛辣。

【用药心得】

     “软皮汤”的实质是以六味地黄丸(熟地,泽泻,丹皮,怀山药,茯苓,山萸肉)为主要组成部分: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补养肝肾,敛摄精气;怀山药补益脾阴,益肾固精。三者共用,滋补肾、肝、脾三脏之阴,其中以滋养肾阴为主,起到“虚者补之”以治其本的功效。方中加入黄芷、党参或太子参则起到补益肺气兼健脾的功效,其中黄芷更能走肌表输布津液,是为要药。若肺脾虚甚,除加黄芷外也可加五爪龙加重补脾肺益气之力;党参与太子参的选择则视患者脾胃气阴虚损偏重而定,若以气虚为主者则选党参,健脾益气;若患者同时出现胃阴不足的症状则选择太子参益脾气,养胃阴。再者硬皮病虽以脾肾中下损为主,但并非忽视肺之上损,故配以阿胶、百合益肺养血治皮毛损伤。其中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可填阴塞隙,病在肌肤用阿胶为中医学“以形养形”之意。此外,还可以酌情选加鹿角胶、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加重补肾益精之功。肺脾亏虚型硬皮病患者常见皮肤如革、干燥,甚则皮肤萎等肺阴虚,皮毛失养的表现,“肺主皮毛”,百合归肺心经,功能养阴润肺,为治疗硬皮病患者肺脏虚损的要药。

       兼气阴两虚,在软皮汤培补先后天之本的基础上加用入阴分的知母、地骨皮;阴阳俱虚,鹿角胶、阿胶、鳖甲、熟地与仙茅、巴戟天同用,肺脾肾同治,阴阳俱补;皮肤干硬如皮革,是久病兼有血瘀,故在养阴血时可配合红花、赤芍、仙鹤草、阿胶或丹参等活血而不燥的药物,活血散结使硬结皮肤得以舒缓。如患者舌淡、阳虚明显可加桂枝走表而通阳,助行津液;肺脾虚甚,加黄芷、五爪龙补益脾肺之气;兼瘀者加丹参、牛膝、炒山甲等;补肾益精方面还可以酌情选加鹿角胶、鳖甲等血肉有情之品。患者心血不足导致失眠、多梦、难入睡等则加熟枣仁、鸡血藤补血养心;胃阴虚出现胃脱隐隐灼痛、饥不欲食,甚至五心烦热者除用太子参外可加石斛、金钗滋养胃阴;痰湿壅肺,出现咳嗽,咳声重浊,痰多等见症者加橘络、浙贝母、百部、紫菟祛湿化痰。因此证患者久服滋补药,故服药一段时间后须防药物碍脾,可少加砂仁或陈皮助脾胃运化。

       硬皮病病程较长,除药物治疗外,无论局限性还是系统性硬皮病患者,均可配合饮食疗法,寓治疗于日常饮食之中,亦能取得较好的辅助疗效,食料方法有田鸡油炖冰糖;沙虫干煮瘦肉;猪肤(即猪皮)煮怀山药、黄苗、百合等。邓教授认为以上饮食之物质重味厚,功能填阴塞隙,血肉有情,皆能充养身中形质,即治病法程矣。邓教授以此理论和相应方药治疗硬皮病多例,效果均满意。

【临证经验】

        中医古代文献未见有关硬皮病的明确记载,但有较多的类似描述。《难经·十四难》就有“五损”的说法:“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能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而毛落者死。”宋·吴彦夔《传信适用方》记载:“人发寒热不止,经数日后四肢坚如石,以物击之似钟磬,日渐瘦恶。”这一描述与西医学硬皮病有不少近似之处。综述历代医家认为虚损的形成皆是“因病致偏,偏久致损”或“因烦劳伤气,纵欲伤精,他证失调,蔓延而致”。所以“久虚不复谓之损,损极不复谓之劳,此虚劳损三者,相继而成”(《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病变涉及脏腑主要在肺、脾、肾三脏,病虽在皮毛与肺,其本在脾肾。病机以肺、脾、肾气阴不足为主,形成多脏同病,多系统、多器官受损害的局面。患者虽仅皮肤肌肉受损,但久病可损及骨,患者可有骨质脱钙、头骨凹凸不平等及全身脏器心肝肾等多器官受损。因此,无论是局限性还是系统性硬皮病,都应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