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热燥湿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火帝养生_WSH 2022-05-01 发布于云南

1、珠蛤散

  【处方】熟石膏62克 煅蛤粉31克 黄柏15克 冰片少许

  【制法】共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治湿疹,皮炎,烧伤。

  【用法用量】麻油调敷。

  【摘录】《中医皮肤病学简编》

2、诸疮一扫光

  【处方】苦参 黄柏各500克 烟胶500克 木鳖肉 蛇床木 点红椒 明矾 枯矾 硫黄 枫子肉 樟冰 水银 轻粉各90克。白砒15克

  【制法】共为细末,熟猪油1.12千克,化开,入药搅匀,丸作龙眼大,瓷瓶收贮。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痒疮或干或湿,多痒少痛者。

  【用法用量】用时搽擦,二次即愈。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3、急性外耳道湿疹方

  【处方】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藓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主肝经湿热,兼挟风邪。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葛英华方

4、治带片

  【处方】金樱子120克 苦参 墓头回各90克 知母 苍术各60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治湿热下注所致的赤带、白带、黄带,质稠色黄,其气腥臭者。

  【用法用量】制成片剂,每片含生药约1.2克。每次服5片,每日三次。

  【备注】方中金樱子能收敛止带,墓头回能清热解毒,苦参、知母、苍术能清热燥湿。配合成方,共奏清热燥湿,收敛止带的功效。

  【摘录】《上海市药品标准》

5、白屑风酊

  【处方】蛇床子40克 苦参40克 土槿皮20克 薄荷脑10克

  【制法】将蛇床子、苦参、土槿皮共研成粗粉。用75%酒精80毫升,先将药粉渗透,放置6小时,然后加入75%酒精920毫升,依照渗漉分次加入法,取得酊剂约1升(不足之数可以加入75%酒精补足),最后加入薄荷脑即成。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治湿热蕴郁,肌肤失养之白屑风。

  【用法用量】擦患处,每日三至五次。

  【摘录】《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6、苍地丸

  【处方】苍术 陈皮各90克 黄柏 黄连各45克 连翘 黄芩各30克

  【制法】上药研末,用生地180克,捣膏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脏毒下血。

  【用法用量】每用50~70丸,白汤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7、苍连丸

  【处方】苍术60克 香附75克 片芩 黄连(炒)各15克

  【制法】上药研末,栝楼瓤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痰。主湿痰发热。

  【用法用量】每次10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医学入门》卷七

8、苍术散

  【别名】二妙苍柏散(《医学入门》卷七)。

  【处方】苍术(米泔浸一日夜,盐炒)黄柏(去粗皮,酒浸一日夜,炙焦)各120克

  【制法】上药锉散。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下肢酸软无力,足膝红肿热痛,带下色黄而臭,阴部湿疮,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者。

  【用法用量】每服12克,用水150毫升;煎至100毫升,温服,日进三四服。

  【摘录】《世医得效方》卷九

9、椿皮丸

  【处方】臭椿白皮(去粗皮,焙干)120克 苍术(泔浸一夕,去皮,晒干,不见火)枳壳(去瓤,细切,麸炒黄)各60克

  【制法】上研细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敛肠止血。主脏毒、肠风,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空腹时用米饮送下30~40丸。

  【摘录】《普济本事方》卷五

10、愈带丸

  【处方】熟地120克 白芍150克 当归90克 川柏 良姜各60克 川芎30克 椿根皮450克

  【制法】上药研末,米饮糊丸。

  【功能主治】养血和营,清热燥湿。治妇人冲任不固,带脉失司,赤白带下,经浊淋漓。

  【用法用量】每服10克,温开水送下,一日二次。

  【摘录】《饲鹤亭集方》

11、消风散

  【处方】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 石膏各3克 甘草 木通各1.5克

  【功能主治】养血祛风,清热燥湿。治风湿侵淫血脉,致生疮疥,瘙痒不绝,及大人小儿风热瘾疹,偏身云片斑点,乍有乍无者。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外科正宗》卷四

12、香连丸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800g 木香200g

  【性状】为淡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腹痛泄泻;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6g,一日2~3次;小儿酌减。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13、香连片

  【处方】黄连(吴茱萸制)、木香

  【性状】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黄褐色;气微,味苦。

  【炮制】上二味,木香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收集挥发油,水煎液滤过,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黄连用70%乙醇于75~80℃提取三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三次各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稠膏状,干燥,粉碎成细粉。取上述细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木香挥发油,混匀,压制成片,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14、仙传化瘙锭

  【处方】枯矾9克 川连1.5克 雄黄3克 川柏3克 山栀3克 蛇床子9克 川乌1.5克 草乌1.5克

  【制法】上药为末,炼蜜合作8丸。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湿热引起的妇女时行下瘙之症。

  【用法用量】每日早服半丸,阴道坐入半丸,服时用桔梗9克、薄荷9克,煎汤送下。

  【摘录】《春脚集》卷四

15、除湿补气汤

  【别名】清神补气汤(《兰室秘藏》卷下)、清阳补气汤(《医学纲目》卷十二)。

  【处方】升麻18克 苍术12克 酒黄柏 柴胡 黄耆各9克 酒知母 藁本 生甘草 当归各6克 五味子 陈皮各4.5克

  【制法】上药锉碎。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益气升阳。主湿热内蕴,脾气不足,两腿麻木,沉重无力,多汗喜笑,口中涎下,身重如山,语声不出,寸脉洪大。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早起空腹时服,待少时再进早饭。

  【摘录】《兰室秘藏》卷下

16、除湿化痰汤

  【处方】橘红 桔梗 枳实 川芎 白芍药各2.1克 半夏 茯苓 甘草 黄连 黄芩各3克 苍术 神曲 山楂 贝母各2.4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化痰止咳。主湿痰咳嗽。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温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六

17、除湿胃苓汤

  【处方】苍术(炒)厚朴(姜炒)陈皮 猪苓 泽泻 赤茯苓 白术(土炒)滑石 防风 山栀子(生研)木通各3克 肉桂 甘草(生)各1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缠腰火丹。水泡大小不等,其色黄白,破烂流水,痛甚。

  【用法用量】水400毫升,加灯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四

18、胆道排石汤II号

  【处方】双花 连翘 金钱草 茵陈 郁金各30克 木香18克 黄芩 枳实各12克 大黄30克 芒消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通里攻下。主湿热型或脓毒型胆道系统感染、胆石症。胁痛如掣如绞,拒按,或可触及包块,发热,口苦咽干,恶心呕吐,或有黄疸,大便秘结,尿少色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甚则高热,神昏,皮肤瘀斑。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新急腹症学》引青岛市立医院方

19、对金饮

  【处方】黄连 槐花 苍术各3.6克 甘草 白术 厚朴 枳壳 陈皮 藿香 当归各3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主湿热侵袭大肠,血络损伤,大便下血。

  【用法用量】水煎,空腹时服。

  【摘录】《丹台玉案》卷四

20、乌龙煎剂

  【处方】乌梅30克,龙胆草15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导滞凉血,收敛止泻。主湿热郁蒸,湿从热化,灼伤肠道。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曾庆佩方

21、蛇床子汤

  【处方】威灵仙 蛇床子 当归尾各15克 缩砂壳9克 土大黄 苦参各15克 老葱头7个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治肾囊风,干燥极痒,喜浴热汤,甚起疙瘩,形如赤粟,麻痒,搔破浸淫脂水,皮热痛如火燎。

  【用法用量】以水1升,煎数滚,倾入盆内,先熏,候温浸洗。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九

22、芍药黄芩汤

  【处方】黄芩 芍药各30克 甘草15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缓急止痛。治泄痢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脓血,发热脉洪。(痢疾)。

  【用法用量】每服30克,用水400毫升,煎至200毫升,温服。

  腹痛甚,加肉桂少许。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六引李东垣

23、芍药黄连汤

  【处方】芍药 黄连 当归各15克 大黄3克 淡味桂1.5克 炙甘草6克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活血行气,清热燥湿。治大便下血,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15克,水煎服。

  腹中痛甚者,加木香,槟榔末各3克调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24、烧伤灵酊

  【处方】虎杖、黄柏、冰片

  【炮制】上三味,虎杖、黄柏粉碎成粗粉,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80%乙醇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适量,以80%乙醇和水调整至规定量,使含醇量为70%~75%,滤过,加入冰片,搅拌均匀,分装,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消肿,收敛止痛。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Ⅰ、Ⅱ度烧伤。

  【用法用量】外用,喷洒于洁净的创面,不需包扎,一日3~4次。

  【规格】每瓶装(1)50ml(2)100ml

  【贮藏】遮光,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25、二妙散

  【处方】黄柏(炒)苍术(米泔浸炒)各等分

  【制法】上二味研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筋骨疼痛,脚膝无力;或足膝红肿热痛;或下部湿疮;以及湿热带下、淋浊等症。

  【用法用量】每服3~9克,日服二次,用沸汤加姜汁送服。表实体壮者,加酒少许佐之。

  若气虚者加补气药,血虚者加补血药,痛甚者加生姜汁,热服。

  【摘录】《丹溪心法》卷四

26、二妙丸

  【处方】苍术(炒)500g 黄柏(炒)500g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的水丸;气微香,味苦涩。

  【炮制】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燥湿清热。用于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痒。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27、复方黄连素片

  【处方】盐酸小檗碱30g 木香116g 吴茱萸40g 白芍162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黄色至棕褐色;味苦、微辛。

  【炮制】上四味,木香80g与吴茱萸粉碎成细粉,过筛,未通过筛的粗粉与白芍及剩余的木香混匀,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70%乙醇作溶剂进行渗漉,收集漉液,漉液回收乙醇并浓缩成稠膏,加入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入盐酸小檗碱,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片,一日3次。

  【规格】每片含盐酸小檗碱30m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8、钩虫丸

  【处方】栀子10g,黄柏10g,甘松10g,白矾10g,甘草10g,茵陈30g,茅苍术20g,青矾(煅)20g。

  【制法】上为细末,红糖为丸。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胆杀虫。主钩虫病。心悸气短,肢体面色萎黄或黄肿,或喜吃生米、泥土等物。亦治湿热型慢性胆囊炎。

  【用法用量】早、晚各服1次,7日服完。重症患者,可连服4-5剂。

  【摘录】《治法与方剂》引陈彰维方

29、黄连红曲汤

  【处方】黄芩3克,黄连(姜汁炒)3克,白芍3克,炙甘草3克,橘红3克,红曲3克,麸炒枳壳3克,建莲(去皮)3克,生麻(炒)0.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痢。主大肠湿热。(妊娠痢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竹林女科证治》卷二

30、二妙丸

  【别名】阳明二妙丸、苍柏二妙丸

  【处方】黄柏末、苍术末各等分。

  【制法】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主湿热下注之足膝肿痛,痿证,湿疮,湿疹,丹毒,白带,腰痛。下焦湿热肿痛,或流注游走,遍身疼痛。湿热腰痛。热痹,肌肉热极,唇口干燥,筋骨痛不可按,体上如鼠走状,属湿热伤气分者。脚气。热盛于下焦,而成痿证者。湿热下注,腿脚发沉作肿,及膝下生疮。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丹毒,白带,阴囊湿疹等。湿疮,臁疮等证,肌肤焮红,作痒出水,属于湿热内盛者。

  【用法用量】阳明二妙丸、苍柏二妙丸(《症因脉治》卷三)。

  【各家论述】《成方便读》:湿热之邪,虽盛于下,其始未尝不从脾胃而起,故治病者必求其本,清流者必洁其源。方中苍术辛苦而温,芳香而躁,直达中州,为燥湿强脾之主药;但病既传于下焦,又非治中可愈,故以黄柏苦寒下降之品,入肝肾直清下焦之湿热,标本并治;中下两宣。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引朱震亨方

31、凌霄花散

  【处方】凌霄花 黄连 白矾各7.5克 雄黄 天南星 羊蹄根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解毒杀虫。治风湿兼热,致生诸癣,久不愈者。

  【用法用量】用生姜汁调药,抓破患处,以药涂之。如癣不痒,只用清油调药,立效。

  【摘录】《证治准绳·疡医》卷五

32、凉血地黄汤

  【处方】黄柏(去皮,锉,炒)知母(锉,炒)各3克 青皮(不去皮、瓤)槐子(炒)熟地黄 当归各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养血凉荣,治湿热下注,肠澼下血。

  【用法用量】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210毫升,去滓温服。

  如小便涩,脐下闷,或大便则后重,调木香、槟榔细末各1.5克。

  【摘录】《脾胃论》卷中

33、苦参通淋方

  【处方】苦参9-15克,柴胡9-18克,黄柏9克,公英30克,马齿苋30克,石苇30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利尿通淋。主膀胱湿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李碧方

34、加减芩芍汤

  【处方】白芍9克 黄芩6克 黄连4.5克 厚朴6克 木香3克(煨)广皮6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行气化滞。治滞下已成,腹胀痛。

  【用法用量】用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温服。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35、凉血地黄汤

  【处方】归尾4.5克 生地6克 赤芍3克 黄连(炒)6克 枳壳3克 黄芩(炒黑)3克 槐角(炒黑)9克 地榆(炒黑)6克 荆芥(炒黑)3克 升麻1.5克 天花粉2.4克 甘草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治湿热侵入直肠,血络损伤,痔疮肿痛出血。

  【用法用量】用水700毫升,煎至200毫升,空腹时服。三四剂,则痛止肿消,更外兼熏洗。

  【备注】一剂加生柏叶6克。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36、加减槐花散

  【处方】条芩3克 黄连2,4克 槐花(炒)2.1克 枳壳1.5克 升麻3.6克 赤芍药3克 生地黄2.4克 苍术4.5克 甘草0.6克 当归1.5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凉血止血。治痔漏下血。

  【用法用量】上药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服。

  【摘录】《摄生众妙方》卷七

37、龙骨丸

  【处方】白龙骨7.5克 胡粉9克(炒微黄)黄连7.5克(去须,微炒)黄柏7.5克(微炙,锉)诃黎勒7.5克(煨,用皮)白矾15克(烧令汁尽)干姜15克(锉,微炒)当归15克(锉,微炒)木香7.5克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固涩止痢,清热燥湿。治小儿湿热痢疾,延久不止,腹痛,里急后重,舌苔白腻罩黄。

  【用法用量】每服5丸,以粥饮下,日三四服。

  【备注】方中白龙骨收敛固涩为君;诃子、枯矾、胡粉涩肠止泻,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为臣;干姜温中止血,木香调气导滞,当归和血止痛为佐。配合成方,既能固涩止痢,又有清热燥湿的功效。方中胡粉即是铅粉,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摘录】《太平圣惠方》卷九十三

38、宁神汤

  【处方】人参 青皮各1.5克 黄耆6克 神曲2.1克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0.9克 苍术 炙草各3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燥湿。治脾胃气虚,湿热内困,食后昏沉,懒动嗜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39、清胃健中汤

  【处方】党参9克,制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公英12克,炙甘草3克,木香9克,陈皮9克,六曲9克。

  【功能主治】益气健中,理气除满,清热燥湿。主中焦湿热互阻。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毛如宝方

40、清燥汤

  【处方】黄连(去须)酒黄柏 柴胡各0.3克 麦门冬 当归身 生地黄 炙甘草 猪苓 神曲各0.6克 人参 白茯苓 升麻各0.9克 橘皮 白术 泽泻各1.5克 苍术3克 黄耆4.5克 五味子9枚

  【制法】上药哎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益气养阴。治湿热成瘘。腰以下痿软,行走不正,或瘫痪不能动,两足欹侧。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水375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脾胃论》卷下

41、【处方】黄芩4.5克 黄连3克 厚朴3克(姜炒)苍术6克(炒)甘草1.5克(生)陈皮3克

  【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治脾胃湿热上攻,下颏生疮,初生小者如粟,大者如豆,色红,热痒微痛,破流黄水,浸淫成片,名燕窝疮、羊胡疮。

  【用法用量】用水4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320毫升,食后服。

  【摘录】《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