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法道心亦真如——何家英作品的境界

 丘山三也君 2022-05-02 发布于四川

图片

山地

 物法道心亦真如——何家英作品的境界
文/汤珂

我自是不懂美术的,是何家英告诉了我一切。我非画坛中人,并不熟知画坛里的荣誉与称赞。或许,有些人是因他的威望而仰慕,但我,却是为他的灵魂而感动。在中国,何家英是一位传奇的人物,但他本人却是亲和而朴素的,因此,像我这样的普通人,也能有幸结识他、了解他,走近他的精神世界。他不只是一个画家,更是一个思想者,一个融汇东西方智慧的思想者。我无法评述他在过去所拥有的艺术成就,因为他所蓄积的思想和潜能,让更多人惊奇的发现,他的一切才刚刚开始。他以创作的表现,吸引着人们的思绪,让我们得以见他至善致美的艺术境界。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能以忘我。忘我的终极意义,是为身心脱落,身心脱落,就是证道。我将归于尘、归于土,归于万物与自然。在心灵的世界里,我是风、我是雨,我是山河与星海。艺术的真谛,贵在应“道”,“道”,即是规律,即是自然,即是造化。万物是“道”的尘影,心灵才是“道”的化身。推及一切有形的物象与无形的思想,皆是自然运作的结果,从宇宙初出的第一刻,所有尘云的轨迹,即被造化注定。万物无永恒,众生无长存,它们自在规律的驱使下,换化、寄托、聚散、重生——这就是大自然的艺术创作。
 

图片

十九秋

画理源于道法,理法同归自然。应物必取实象,画心必得神气,神形合一、心物交契,则可以将造化引入笔墨之上。山川在乎气韵,虫鸟在乎趣意,草木在乎灵动,人物在乎神情,见真实者,见法理,得造化者,得道心。美术的奥义,就在于对自然万物的深切体会,对自然规律的深刻认知。以自然为师范,化规则为经验,将造化引入内心,所以笔墨自有春秋,如天地赋造万物,得其一个生息、运动、变化的世界。美术创作,不是时间的定格,亦不是空间的定影,笔墨不是万物的灵柩,画纸不是众生的坟墓。
 
一纸一世界,笔墨亦行道。以时间著称,名为“世”,以空间著称,名为“界”。在纸上的世界里,笔墨所再现的,是万物众生在境界里,终其一世的轮回,不是刹那、亦非此刻,似如人生的碑记,抒写的不是他的当下,而是他的一生,是他以生命的绝唱,留给世界的印象,真实的概括,重生你的眼前。就像上帝创造的一切:画纸有如世界,章法有如道法,笔基有如物形,墨变有如物态。笔墨在纸上行迹韵散的瞬间,所被记录的过程,就是大自然点积成物的规律,这个规律是运动的、是变化的,我们似乎可寻这个规律,看到它的生之由来、它的逝将行往。世界上的一切智慧,终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而在高超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参悟这个答案。
 

图片



大自然的笔法,就是艺术的心法。艺术所传达的,是天地万物的自然意识,那是乾坤的运转、宇宙的规律,是融“真实与心识”、“写实与写意”为一体的“天地之心”。所谓艺术,境界与法则而已;技艺上,物我两知;心灵上,物我两忘;物,相忘于自然,人,相忘于道心;心与自然互为平等,超脱自然才能驾驭自然,驾驭自然才能执笔理法。自然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心是主观产生的印象,在艺术创作当中,如果空谈唯心是物、脱离真实,那就等同脱离了自然、脱离了本质。自由来去凡尘自然,复归当下的朴素,才是思想的大成境界,这也是文艺创作的精神。因此,艺术的心法,即是心意蕴藏、师法自然,于自然中探求基本规律和根本的法则。在绘画创作之中,自身就犹如画中物,自心就犹如天地心,笔法就是大自然的神工,笔墨就是大自然的韵律。画材、画具不过是表达自然、表达内心的工具,而跃然纸上者,就是物我无分、道我合一的自然写照。人类审美的发展过程,之所以会遗弃照片式的图画效果,除了因为相机技术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艺术不只为反映事物,更是为了表达内心对世界感观的印象。
 
是有情,也是朴素的心灵。透过何家英的艺术创作,你会看见心灵,也将所见感情。东方人最讲“礼”,却少有人可以知其正解,以为“礼”就是形式复制、行为模仿,这恰恰是“礼”所摒弃不屑的。“礼”贵在“情”,重在“真”,它是一个有德君子在精神意志高度集中的状态下,自然流露的一切形迹、一切情感,不是虚表的做作,不是违心的刻意。何家英贵情重义,以至于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礼”也被再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他的纸上世界,是一个正义的、有情的、真挚的理想世界。不论其它,只说他的人体画:处子衣不蔽,君心思无邪,在那些绝美尽袒的创作中,你非但不生肉欲之邪,反为其思想的纯洁净美所震撼,这便是超脱凡尘的、具有神性的正能量。《诗经》三百首,多有男女情致,孔子说:“思无邪”,这即是东方传统思想所崇尚的心境,只不过是何家英将这种传统思想升华为现代意识。一切广为流传的、世界级的此类艺术作品,都是为了尽彻彰显这样的一个神性境界。从这一点来看,何家英具有强烈的世界观意识,打破了传统形式的禁锢,这与他早年以西画见入,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何家英将创所时的情绪,记述在了画纸之上,又在你品读的时候,将这段情绪渲入你的心灵,使你感同身受,如附他体。
 

图片

米脂的婆姨

自然忘我、心法行道,则终以成格局。在何家英的纸上世界,每处行笔都有深厚的志与气,亦有深刻的道与理。那里没有多余的妆点与修饰,没有浮躁的堆砌与渲染,是心境的直抒,是情感的归真。那些可以动容人性的主旋、节奏和韵律,形成了特定的语境与格局。他的格局不是“定格”与“局限”,除了具有境界之高、心界之远的含义之外,他对格局有更深的理解:“格”,亦是“推演、深究”,“局”,亦是“棋盘、棋局”。一盘棋局,要彻底走完,推究其完整的理路、探究其全面的变数,才能获得经验的积累与技艺的增进,才能再开新局,以求创变。人类族群的进化是这样的规律,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是这样的规律——当变不变,其类必衰,不当变则变,其根无存。在绘画艺术上,我们传承是为了总结一切经验,创新是为了开创一切智慧。传承与创新是并同存在,且无矛盾的。历史上那些伟大的艺术家,为我们开创了一脉先河,后人不应一味模仿,而失去主见,更不可为了创新而创新,完全抛弃一代代人所传承累积的经验。彻底完成一种艺术体式的发展,我们才能从深厚的思想积累中,发现变化无穷的可能,到达登峰造极的高度。模仿它,我们会成为行尸走肉;抛弃它,我们会成为无根之木。格局之中,固有道的规律,自然之内,藏有法的变通,一切归于真心,一切归于忘我。
 
这些观念并非我所初创,在中国传统文艺思想中,它已传承、发展、演化了数千年。作为一个浅知于美术的人,我所窥见的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在何家英的艺术创作中,一切皆笔笔可见。这就是师师徒徒,心口相传的奥义,从先贤那里得来,亦会留传于未来。后五百年,若有人再得何家英之画卷,必会得以同样的心境与感悟。

图片

舞之憩

图片


何家英 1957年出生于天津,现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当代工笔画协会副会长,擅长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
何家英为中国工笔人物画向当代性的转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工笔画的传统和西画中严谨扎实的造型技法,结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创作出一大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作品。读他的画,会从中找到一种真诚细腻的激情和梦幻般的理想色彩。


图片
朝·露·桑

图片
百合依依

图片
牧场情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