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166)帝国军事资源的流失

 金色年华554 2022-05-02 发布于江西

图片(166)帝国军事资源的流失

图片

朱元璋曾骄傲的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
朱元璋是靠什么实现这一点呢?显然是因为,在朱元璋的努力下,明帝国有0.89亿亩耕地,是专门用来保障军队支出的。
天下屯田八十九万九千余顷,..分三百十万余之军人,得二十九亩,..三百十万余之军,岁食粮三千七百二十二万余石,..除正粮外,纳余粮六石,八十九万九千余顷,通得余粮二千七百万石,则是军之食,军自给之。边储之所运,军需之所征,供于民者无几也。军多为农,故虽额设数百万而不见其冗;食出于军,故虽岁费数十万,而不见其匮。” 

相关收入,并没有走国家赋税系统。所以朱元璋才敢骄傲的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

0.89亿亩耕地。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意味着帝国政府是最大的地主,因为世上绝没有一个地主,能有0.89亿亩耕地。
如果一个地主拥有这样多的土地,你说他一年能收取多少地租?这个数字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
就算一亩地平均收取2.5斗地租(因为政府是以地主的身份出现,所以这这些地租里面,实际上还包括赋税),一年就可以收取2255万石米;如果按通行的算法,也就是相当于两千多万两白银。
更主要的是,0.89亿耕地,可以产生的地租,绝不只这个数字。以这样一大笔资产,养兵一百万,自然啥问题也没有。

如果崇祯时代,帝国政府依然拥有这样多的国有耕地,并且用来专门保障军费支出。帝国政府无论用军户制,还是募兵制,都可以轻松的供养百万大军的。
因为以0.89亿亩耕地供养百万大军,相当于帝国平均用89亩耕地,养一个士兵罢了。以明末的地租去看,89亩耕地产生的地租收入,供养一个士兵,实在是太轻松了。

事实上,在帝国的最初设计中,大约是以50亩耕地,供养一个士兵。
50亩耕地,供养一个士兵,0.89亿亩耕地,可以供养多少士兵呢?178万。

一个人只要当兵,政府就给他耕地50亩。更主要的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所以士兵家里,还有两三个人,可以以余丁的身份,免除政府的其它差役,专心帮助这个士兵耕种这50亩耕地。

从这层意义上,最初的大明帝国,是用50亩耕地的使用权,换一个稳定的兵役。
关键是,谁家享受这50亩田地,还能减免两三个人差役。
当然了,谁家享受这种利益,谁家就得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并提供这个士兵相关的费用。
从现实的情形去看,政府开出的条件并不苛刻。
因为你想租种地主家50亩耕地,需要付出的代价,绝不可能只有这些。

为了管理方便,大明帝国就有了军户这种特殊的利益群体。
军户就是那些承包了国有土地的人家。
说得具体点,政府把相关的耕地,交给某些人家使用,并且减免他们家几个壮丁的其它差役。但是他们必须得保证,永远给政府提供一个壮丁服兵役,并且承担相关的军费开支。

从最初的设计去看,军户并不吃亏。
我们在历史书上,通常总能看到,军户地位如何低的内容,不过是因为这种说词,在帝国初期,它非常方便相关利益群体,侵蚀这笔政府资产罢了。
到了明代中叶以后,军户地位之所以下降,无非是因为相关的经济资源,都被相关利益群体,通过各种手段侵蚀殆尽了。在这种背景下,政府最初许诺给军户的利益,自然就无法有效兑现了。

帝国处于和平期间,这些瓦解帝国军事系统的行为,表面上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平常没事,军队也就是一个数字。换而言之,差不多就行了。
问题是,真需要帝国军队大规模出动时,问题马上就来了。因为保障军事系统的田地,几百万亩、几千万亩的不断流失,会让军队的在册人数,也变成了一个个的真假难辩的数字。

最后的结果就是,政府不调动军队还好说,一调动军队那就坏事了。因为各大军区都会齐声高呼,我们没有钱!
从理论上是不缺钱的,实际上就是缺了;皇帝也千万不要追究,因为追究来追究去,也不会有结果的。
因为各种报告都打上来了,一切都是我上任的上任,上任的上任的上任........;总而言之,这是一百多年前、甚至二百多年前的事;再总而言之,现在想查也无从查起了。反正我们这里就是缺钱。政府想调动军队,我们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政府想调动军队,希望先把军费的问题解决了。

这叫什么事呢?
但是,这事也无从追究。因为地冻三尺,它就不是一日之寒。帝国的军事系统能变成今天的状态,它也不是十年八年的事,甚至都不是三十年五十年的事;它是上百年的不断侵蚀结果。
关键是,现在军情紧急,大家不解决眼前的军费问题,却扯这种几十年前、一百多年前的历史问题,那不是扯呢嘛!
政府折腾来折腾去,最后只能加派了。
当然了,从理论上,帝国家大业大,几千万、上亿的人口,大家吃饭的时候,一人省上一口,就可以筹出几百万两白银。
换而言之,帝国一亩地只要多收上一斤米,那就是五六亿斤米,这折合成白银,就是两百多万两了。
当然了,大家吃饭的时候,每天少吃十来粒米,一亿多张嘴,一年下来,也能省出个上百万两白银。

更主要的是,从大道理上说,帝国政府加税,侵害的只是地主的利益。
因为帝国政府加税,是按亩数加的。一亩地也就多收二三斤粮,对没有几亩地、甚至一亩地也没有的老百姓而言,它就不是个事。
理是这个理,问题是,羊毛它永远出在羊身上,它不可能出在狗身上啊。

更主要的是,这样一折腾开了,帝国政府再调想动军队,就更调动不了了。因为军队一看各种滥账,都可以这样混过去,自然是好账,也会变成滥账。等到了崇祯皇帝上位时,翻开帝国账本,自然全成了滥账。相关的利益哪里去了,查来查去也就是个葫芦案。

最后的结果就是,帝国政府只能再多加点税了......。这样的结果就是,从前维持军事系统运转的财政制度,遂彻底破坏了。
弄到最后,有人对皇帝说:难道帝国从来没有军队,直到今天才新建军队?为什么帝国一说调动军队,就需要筹集军费?
要知道,武皇帝朱元璋、文皇帝朱棣,动则调动几十万军队打仗,从来也没有听说过缺钱啊!

当然了,类似的问题。大家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讨论。因为深入讨论,难免会越扯越多。最后戳到一些人的痛处。
所以,大家没事就扯淡好了。总而言之,老百姓太不幸了,我们应该减免他们的税,我们应该给他们加大拨款的力度。再总而言之,现在的问题很好解决啊,只要让老百姓都吃饱肚子,就啥问题也没有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