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近,我在后台也收到不少留言求助:
说实话,以前我也会,看着熊孩子不好好学习着急。 但是,现在我意识到了:逼孩子学习,只是表面,真正要重视的可能是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 不止是学习自律,还有生活自律、身体自律。 比如,不久前被保送清华预科班的16岁少年蒋耀,不仅学习习惯好,自理能力也很强。 初中就住校的他,很早就学会照顾自己。年纪虽小,心智却很成熟。 另一个刷爆朋友圈,被麻省理工追着录取的17岁女孩丁雯琪,也有超乎年龄的自律和独立。 像是定时午休、放学回家第一时间写作业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在家培养的。 用育儿专家李玫瑾教授的话说:“孩子将来取得的每一分成绩,都跟ta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 从小给孩子把底层能力打好了,后面的路才能越走越轻松。 不知道如何实操教学的妈妈,十点君推荐这套,专门针对6岁+孩子行为养成的宝藏教养书—— 《学校学不到的能力养成课》 5本书,教给孩子安身立命的5项技能 自觉学习+管理健康+驾驭金钱 +得体社交+认知社会 带孩子认识真实的社会运转规则,学习什么是独立、自觉、责任和担当,成为一个无论走到哪,都很受欢迎的人。 书中总结了上百个常见的成长困惑和误区,比如孩子可能会说:
整套书覆盖学习、健康、交友、金钱、社会,五大领域。 每本书的小目录都做得非常用心。 孩子可以对号入座,找到解决办法。 比如,“我就是喜欢打游戏,不想学习”可以读读贝多芬搬家的故事,感受一下喜欢学习的人,都从中得到了哪些快乐。 一提到考试、分数,就心烦怎么办,书中也准备了“学渣”爱因斯坦的故事,给孩子不少启发。 主题+内容,都特别与时俱进。 简直就是为抱着手机长大的孩子量身打造的。 比如随处可见的电视广告、手机广告,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看到充满诱惑的画面和广告语,我们就忍不住想花钱? 还能带孩子了解世界上不同的职业,比如明星、主播,引导孩子思考:究竟怎样的技能才能安身立命、受用一生。 像这样一套兼具深度和广度的能力培养书,对所有孩子来说都是很需要的。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家长应该有计划地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与人沟通、适应社会的能力。 这套书,就能大大地帮到家长。让孩子从一个个暖心的小故事里,收获受用一生的智慧。 漫画感插图,色彩柔和护眼; 贴近日常生活同时富有想象力,一眼就能吸引孩子眼球。 每页文字都不多,阅读无压力; 从讲故事、聊天,到举例子,亲切感十足。保护孩子自尊和隐私同时,给予孩子醍醐灌顶的开悟和滋养。有远见的家长,直接闭眼入。 我相信一个独立、自律、健康、高财商、懂得如何与人沟通交往的孩子,成绩必定不会差。 就像前面提到的清华学霸、麻省理工高材生一样,他们最耀眼的不是成绩,而是永远向上的活力,永不磨灭的好奇心。 原价160元,十点上新团购价,仅需78元就能抱回家。 一顿下午茶钱,就给孩子受用一生的五项底层能力。这波投入绝对不亏。 今日下单另外附赠1份【唐诗宋词文学地图】! 点击下图,马上拥有▼ 活动时间:4月29日~5月2日23:59 关注微信公众号“十点好物”查询订单、物流 身边故事+名人案例+及时科普 给孩子撞击心灵的阅读体验 这套书特别打动我的一点,就是它太懂孩子的心思了。 每句话都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用聊天的方式和语气和孩子平等沟通。 比如很多孩子都喜欢边学边玩,在家长眼中是没有自制力、注意力不够集中的表现。 这套书的作者却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梳理这个问题: 第一步,作者会先讲一个身边的小故事; 比如男孩有个学考古的小姨,她的工作发掘散落在不同地方的文物。把很多已经变成碎片的文物,慢慢地拼凑还原成本来的模样。 对孩子来说,这就跟玩泥巴没什么两样。可小姨却告诉她,边玩边学,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哦。 ——先肯定孩子的想法,赢得信任。 第二步,列举名人的真实案例; 比如,珍妮·古道尔特别喜欢小动物,她就可以在大自然中学习。就是在一次去肯尼亚的旅行中,她得到了研究大猩猩的机会。 可以说,她人生中的伟大成就和研究成果,都是在“边玩边学”中得到的。 ——用真实案例,增加说服力,引起孩子的兴趣。 第三步,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 从著名作家、科学家、举重冠军等名人身上,让孩子看到学习带来的巨大改变,发自内心认同:学习真的很有用这件事。 用一个个真实故事告诉孩子,坚持不懈地刻苦学习,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改善家庭的贫困,去到很远的地方,实现更多的梦想。 ——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巨大好处,激发内驱力。 这套书非常聪明的一点就在于,它会100%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孩子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孩子。 很多孩子都喜欢吃甜食,还有汉堡、泡面等垃圾食品。 书中也不会有一句指责,或者对孩子说“不”,而是耐心地给孩子科普:
比如可乐里的磷酸盐会造成钙流失,经常喝的话很可能就会患上骨质疏松这样的老年病。哪怕只是不小心摔一跤,都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过咸的方便面就会给肾脏造成负担,还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等疾病。 说到这,作者也不会劝诫孩子说不要吃垃圾食品,而是询问孩子:即便如此,你还要选择吃垃圾食品吗? 相对于反对、说教,像这样把主动权交还给孩子的方式,更容易激发孩子深度思考,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真的非常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