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电影的套路—大师们制作电影的16个秘密

 shineboy1 2022-05-02 发布于加拿大
电影大师们之所以被称为大师,那是因为他们的宝贵经验,被后辈可以当作制作电影的真理。其实这些真理说到底还是对于观众情感的把握,他们懂得如何调拨观众的情绪。

图片

跳出自己的主人公视角
一部电影可能被亿万人观看,但是拍电影最终是一种个人表达,它的来源于冰深深触及导演的生活体验。我们写的故事都是我们自己的生活的映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我们自己身处故事中的情景时我们会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很难塑造一个有瑕疵的主人公的主要原因。

图片

所以故事的作者必须把自身的缺点公开展示出来,讲那些你最怕讲的故事-最难以面对、最真实的,戏剧化的禁忌事件。将主人公推向理智崩溃的边缘,向观众展示那些非常具有对抗性的的最矛盾的情感。这些均会转换成一种引人关注的、令人难忘的情感体验。
开始要“强有力”
电影的开场画面应该暗示出影片的中心主题,揭示出影片的伏笔以及最终的走向。在迈克·尼科尔斯指导的《上班女郎》就以自由女神像作为第一个镜头,即刻确立了故事是发生在纽约,而电影的主题就是女性独立。

图片

影片的开始画面并不仅仅指出主题和展开故事,它还可以揭示前史:一个用模板围栏的、布满风滚草的小镇在开场的镜头中出现,往往意味着荒凉、废墟。然而,如果重新构图,画面一角的仙人掌上绽放着一朵小花则暗示了复活和生机
开始要“晚”
一个电影故事一定要用尽可能少的时间从故事尽可能晚的时刻开始讲起。一个电影如果用太多的时间去建立角色们生活的普通世界,用三周的时间去描述一个三天内就能讲述的故事,整个电影就会显得松懈无神。

图片

在一些场景里,不要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那些不必要的进进出出和打招呼上。试试看这个场景是否能从中间开始。一个喜欢自己剪辑的编剧或导演经常发现:如果一个场景剪掉开头的两句对白,特别是剪掉结尾的两句对白后,这个场景的表现力反而加强了。
每部电影都是悬疑片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电影都应该持续地让观众迫切的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热切的期盼故事往下发展。当新的信息和情节推进是,主人公的两难选择也随之不断深化。悬念就是“揭示”和“两难选择”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图片

主人公战胜他不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吗?主人公能抗争过自己的命运吗?她会在危险毁掉她之前就解决问题成功逃脱吗?下一场戏会揭晓谜底吗?此外,悬念的产生不是靠加快事件进程,而是靠减慢速度。
用画面“展示”而不是用对白“告诉”
电影首先是一个视觉媒介,电影中几乎所有故事和人物需要表现的内容都能最好通过画面展示而不是对白或者旁白解释的方式呈现。当电影中布下的视觉线索被很好的理解和接受时,会额外表现出那些看不见的东西——内在的心理、潜藏的历史以及情感的冲突——这些远比直白的解说要表达的更好。

图片

而且,如果你在影片中展示而不是告诉,你将会把更多的银幕时间留给那些更重要的内容。
隐藏人物的动作
有时,让观众与影片中的动作保持一定的距离,会极大地唤起观众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如果我们在摔门声中听到门缝后面一场重要的对话,会比亲眼目睹对话更让我们关注。
一场肢体冲突如果只闻其声,不见其影,会增加其暴力程度。一个诡异的角色,如果经常被提及但从未完整地暴露于观众面前,会得到一种巨大的甚至神话似得表现。审慎的展露和揭示会激发观众想要了解更多的欲望,积蓄观众的对于结果的渴望,直到最后全面揭晓的时刻,巨大的冲击也随之而来。’
有瑕疵的主角比完美的主角更有魅力
没有经验的电影制作者可能很难去塑造一个有缺点的主角,因为他们往往希望主角惹人喜爱、高尚、华美。然而,一个完美、全能的主角往往会导致观众注意力的松懈;既然主角可以应付任何问题,那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图片

观众通常总是被电影中人物身上的矛盾和短处所吸引,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性格特质,也都有弱点和短处,角色身上的这些东西要远比那些英雄超人般的东西更引人注目。
精彩段落的套路
成功的主流电影都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精彩段落或者场景,这些都是特意突出和强调的,而且会在电影预告片中闪现。在喜剧片中,这个场景通常是那些最具搞笑的地方或最夸张的笑点。

图片

在动作冒险类的影片中,精彩的段落通常是那些最具力量的特效场景、最紧张刺激的追逐或打斗戏。在恐怖片中,精彩段落往往是那些观众不敢睁开眼睛的片段。
情节是客观的时间,故事是有情感的事件
情节是指电影中发生的事件;故事是指角色对于所发生的事件的感受。在《黑暗骑士》中,情节设置的是:好人对抗坏人,蝙蝠侠要从精神错乱的小丑手中拯救高谭市。而影片的故事设置则是:蝙蝠侠必须要面临损毁名誉的道德危机。
道具揭示角色
道具是演员使用的物品,包括服装上的一些饰物等。道具不仅使一个场景更逼真可信,还可以透露角色的秘密和他的前史。在《七宗罪》中,摩根·弗里曼饰演的角色床头有一个节拍器,节拍器有节奏的摆动声会帮助他入睡。
但是这个道具更明显传达的意义是:作为一个过度劳累的都市警探,他的内心深处的愿望——在这个充满各种罪恶的都市里,至少有一个他可以控制的声音。
电影是三维的
刚拍电影时,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维局限在二位画面里。但是如果画面中包含一些前景和背景的元素——如灌木丛、篱笆、吊灯、遮阳篷、邮箱等等,这些都会为画面中心的动作提供空间和叙事的深度。即使是一个简单的室内场景,也最好在背景中安排一个窗户,这样比一片白墙要好。

图片

但是也不要制造过多的不需要的背景。如果两个人在一条视觉背景很杂乱的街上谈话,试着将背景虚焦,或者在两人谈话的重要段落,让他们经过屏幕上的一个视觉元素。照亮前景同时使背景变暗也是减少背景杂乱的一个好办法。
电影和电视的区别
电影是一种独一无二的产业:制作团队和演员们几周或者几月集中在一起工作,一起工作,一起创造一个结局呈现在银幕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一个强有力的导演对于如何阐述这个世界是至关重要的——从艺术的细节到更大范围的细节,从剧本的认可到演员的选择,从布景设计到特效制作,乃至照明、器材和最终的视觉效果。

图片

相比之下,一个成功的电视剧需要长时间运转,从第一季开始就形成了标准化的制作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每周不断产生新素材,让有天赋的剧作家得到出色的展示。
喜剧并不等于搞笑
可能没有任何类型片能够像喜剧片一样得到观众如此明确的回报,观众的笑声即刻证明了电影的成功。但是如果编剧和导演仅仅靠插科打诨和诙谐话来支撑一部喜剧,就很难长久地取悦观众。

图片

一个喜剧可能通过外在给人以体验,但是它也需要优秀的叙述、结构和角色。好的喜剧电影是脱生于它的支撑基础——创造有趣的情境,让人们期待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谁是中枢角色
电影中的主人公总是要在两难情势下做出选择或者做出决定。一个中枢角色总是在这两难局势中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他可以是一个导师、爱人、陌生人、和主人公关系很远的人或者对立的人。

图片

当主人公与这个中枢角色交汇时,通常是在第二幕,中枢角色会给出建议,促使主人公重新认识这个核心的两难选择,从而推动主人公最终矛盾的解决。
断掉角色的后路
让你的角色无法顺利的回到原有的生活,这样的戏剧化冲突更强烈。限制他们的选择余地,让他们困顿于两难的选择之中,这样他们只能不停地冲向未知。

图片

让演员干点什么
导演要记住这一条,让演员在一场戏中总是有点动物——比如熨衣服、涂指甲油、修车,即使剧本中没有写这些内容。这个动作应该是具体的、揭示角色的、补充对话或者与对话完全相反的,更或者是揭示潜台词的。

相关阅读:

香港这么多经典电影是这样来的?10个套路铸就不朽的经典!

香港电影,自开山立埠以来,诞生出无数经典。影响深远,被称为东方好莱坞!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当然,经典电影的拍摄也是有套路可循的!图片


10.一种旋律一个故事

放眼世界影坛,能有此种效果的地区并不多。大部分的香港电影都有自己的独特旋律。比如黄飞鸿的经典旋律和赌神出场,笑傲江湖的沧海一声笑。一种旋律一个故事,这种模式已经深深的影响了观众。这种旋律深深镌刻与电影中,自然也印在了观众的脑海,成为了记忆的一部分!

图片


9.小格局(以小见大)

这是香港经典电影的固定模式之一,也是香港电影的鲜明特点。这与香港的面积人口密不可分,这片土地深深影响了香江影人的创作。他们遵循以小见大的方式,抒发着自己对社会人生的见解。无论是八九十年代阿郎的故事、喜剧之王,还是现在五个孩子的校长,这种模式还在深深影响着香港电影,尽管香港电影的步子迈得更大了,但还是难以脱离小格局。

图片8.风土人情

香港电影蕴含着浓厚的港味,香港的一些日用牌子常常出现于电影中,这并不是巧合。只要有抽烟的场景,基本抽的是万宝路,只要有牛奶出现,基本是维他奶,只要有吃早点场景,必有叉烧包。只要有碗出现,基本是公鸡碗。还有频频出现于电影中的叮叮车。这些日常用品反应了香港的风土人情,给观众一种亲近的感觉,电影的高境界便是源于生活,还原生活。

图片


7.相似的人物塑造

并不是说香江影人都江郎才尽,反而他们坚守着固定的拍摄模式。警匪片中的警察角色性格近乎相似,香港黑老大要么性格豪爽,要么残暴至极。喜剧片都有一个女神,结尾基本是和女神牵手成功!

图片

6.乘胜追击(翻拍续集)

这个为啥成为了其中的一个套路呢?系列电影拍续集往往是商业电影繁荣的一个表现。在原著大爆的基础上乘胜追击,趁热打铁,制作出的作品一般不会太差,而且香港电影续集基本是原班人马打造,并不是使影迷失望。古惑仔系列,黄飞鸿系列,英雄本色系列,倩女幽魂,僵尸先生等系列片,经典甚多!

图片

5.处处有江湖

这是香港电影中的生存法则!有人的地方级有江湖,江湖气息,亦武侠气息。香江人的江湖与内陆并不相同,香江影人用自己的方式阐述着对武侠,对江湖的理解。多部电影均有体现,比如笑傲江湖将东方不败女性化,甚至周星驰的喜剧中也包含着对武侠精神的致敬!古惑仔等黑帮电影也淋漓精致的展现了义大于天。简言之就是“情与义,值千金”

图片

4.拍片速度

香港90年代,由于电影市场异常繁荣,对拍片速度效率也非常高的要求。这也要求演员导演乃至所有影人保持极高的工作状态,一部电影往往不到半个月便拍完。一个当红演员一年多则十多部电影,比如周星驰1992年便上映了7部,其中速度,可想而知。典型例子古惑仔2只拍了11天。这种高效率的模式并不会对电影质量有太大影响,反而造就一大批经典。

图片

3.百花齐放

在香港电影鼎盛的年代,相映的文化政策异常宽松。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百家齐放。各种类型片层出不穷,警匪片,喜剧片,动作片,武侠片,三级片,僵尸,黑帮等题材异彩纷呈,相互竞争,大放光芒。

图片

2.中华文化的运用

香港无论怎么说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自然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种无形的渗透深深体现于香港电影中,比如食神中的各式各样的中国菜,各种武侠气息,各种神话传说,均出自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相较于内陆严肃的运用,香港表现的更为轻松,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图片

  1. 香港精神

香港电影的主题虽是商业为主,人文为辅。大部分的电影往往夹杂着对社会对人性的思考,同时也反映出港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些都是香港精神的体现。香港非典时期的片子尤为显著。

图片

哪怕香港电影现在不如以前了,但谁又能否认曾经香港电影的辉煌呢!这些套路被日益稀化的同时,香港也渐渐在建立起新时代的体制。每年还是能出几部好电影!让我们共同期待东方好莱坞的再次崛起吧!


相关阅读:

日本悬疑推理影片的套路,你get到了几个?

从《天使与魔鬼》到《达芬奇密码》再到《但丁密码》,丹布朗被挂以套路大师之称。这三部影片最明显的套路,即在影片叙事结构上,往往先把一件离奇的凶杀案作为楔子,接着主角登场开始解谜,运用蒙太奇手法把几条线索同时推进,设置障碍,在影片三分之二处设计反转,常常让人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最后在惊惊与快感的节奏中成功解谜。

比如《达芬奇密码》以卢浮宫博物馆馆长被人杀害在卢浮宫内,临死前他费力的留下骇人的符号,然后主角兰登教授根据符号解谜。

图片

达芬奇密码

《天使与魔鬼》以科学家维多利亚·维特勒父亲遇害,尸体胸口被烙“光照派”符号,然后兰登教授协助警察解谜。




图片

《但丁密码》以天才生物学家被人一路追杀到天台最后跳楼自杀,留下可怕病毒,然后兰登教授继续解谜,即使这次导演把兰登教授设置失忆,但套路还是那个套路。图片

与此套路不一样的,不得不提由东野圭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嫌疑人X的献身》。影片同样是以一件凶杀案作为引子,不同的是它并不离奇,不仅不离奇,而且是谁杀的,在什么情况下杀的,怎么杀的,镜头都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观众,表面上看似乎没有解谜的必要。接着石神登场,石神是一个天才数学家,他的出现不是为了解谜,而是帮助刚刚杀人的母女制造不在场的证据,逃脱警察的怀疑,理性地讲,他是在造谜。两个天才如何博弈,如何还原真实,看似客观事实其实暗藏秘密,可以这么说,这是一部一开始就知道结果但猜不到过程的高智商推理片。

图片

1、与动辄为了拯救世界式的好莱坞商业推理片不同,日本推理片在主题的选择上更倾向于在社会中对人性的探讨,关注不被理解的孤独、心理扭曲、情杀、复仇等主题,充斥着悲剧意识,当然,也更加容易引起抵达内心的多层思考。

在日本的推理片中,《嫌疑人X的献身》应该属于一股清流,很少有推理片把对人性的纯粹,爱的牺牲表达得这么强烈而美好。

图片

男主角是一位孤独的天才数学家,为了帮助母女俩逃脱罪行,他杀了流浪汉,与警方斡旋。原因很简单,在一组闪回的暖色调回忆镜头里,内心的高傲和现实的不如意迫使石神准备自杀,花岗靖子母女两的出现另他的重燃希望,正如他所说“我要感谢你,因为在我最绝望、想要放弃一切的时候,是你拯救了我。我想,你一定不明白我在说什么。不过,这样最好。”然而结尾处石神知道真相后大声痛哭,悲剧色彩扑面而来。

图片

当然,日本推理片更多表现的还是通过扭曲、压抑的心理问题,折射出当代人的生存困境与灵魂挣扎,披露社会问题和人性问题。由日本推理大师松本清张的同名小说改编,野村芳太郎导演的《砂之器》。

图片

主人公曾经是与父亲相依为命的流浪汉,饱受生活的艰辛,如今成为日本音乐届当红钢琴作曲家,为了维护自身的名誉,不仅不认亲生父亲,还残忍杀害恩人,是什么另他变成这样?人性的复杂暴露无遗,而人性的表现与当今社会的诟病又是息息相关的。与这部影片有异曲同工之处的还有《人证》,其影片编剧森村诚一深受松本清张影响,以人性为主题的设置几乎充斥他所有作品。

图片

不可否认,日本推理片在主题的选择上看似阴暗荒谬,最终却总能解释得合乎情理,这归结于某些情结的设置。由中岛哲也导演的影片《告白》中对罪犯天才少年A的“恋母情结”设置堪称经典。

图片

犯罪天才少年A从小生活在女强男弱的家庭里,母亲对他的忽视和他渴望得到母亲的爱导致他有严重的恋母情结。因此他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引起母亲的注意。影片中一开始揭露出天才少年A杀人也就不足为怪,推动剧情发展的是犯罪天才少年和决意复仇的老师间的“对决”,以5个人的告白抽丝剥茧般的把事情的整个过程真实还原。到最后发现越是那个不动声色的、不引人注目的,甚至经常被人忘记他的存在、缩在角落里的人,却往往能制造出石破天惊般的动静。不管是少年还是成人,只要欲望、诉求、心灵长期被压抑扭曲,这扭曲的代价,将是不为人所知的。影片呈现出的这种对人性震撼性的思考与悬念大师希区柯克指出“现代社会的荒谬,对人性的冷静和罪犯的动机通常是简单俗气”的看法不谋而合。

图片

2、作为推理片,严密的逻辑推理,清晰地讲述是必不可少的,日本推理片擅长在客观镜头下以一种有条不紊的节奏讲述,在悬念中运用电影视听语言以及手段进行推理。

日本推理片整体基调相对较舒缓,影片不会全程充斥极其紧张的节奏感,营造的是一种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的氛围,一如日本人的内心世界。因此在镜头的运用上多使用长、跟、摇等客观镜头,同时恰到好处的音乐音响是一大特色。《嫌疑人X的献身》以时间的线性进行讲述,运用了推、摇、跟等系列组合镜头交代环境。

图片

以一天的开始讲述,首先是天还没亮,花岗靖子的声音先出画面,准备去便利店上班,接着导演用一个从桌上杂乱的数学资料书慢慢摇到睡在床上的天才数学家石神脸上的长镜头,跟镜头石神出门上班,去花岗靖子上班的便利店买便当,下班,回家。影片用这一连串的客观镜头交代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轨迹,十分真实。这种真实感可以让观众感同身受,从而在心理上调动观众的积极性。接下来导演设置了一出花岗靖子和美里误杀前夫的戏,在正处于慌张的情况下,门铃响了,这是影片运用的音响的电影手段,这个手段的使用不禁让观众和花岗靖子的心一下子变得紧张悬疑起来。

图片

另外,石神把警察玩弄于股掌的周密计划通过电话亭这个物象进行完美配合,石神在电话亭里,两人的特写同时出现在镜头框里,导演注重在石神脸上打上一层光,增加了神秘悬疑色彩。两位天才间无声的较量通过现实的惺惺相惜进行对比,作为观众的我们以为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在观战,陷入两位天才的逻辑推理中,也陷入导演的圈套中,直到影片剧终才幡然领悟。

图片

要使观众有浓烈的兴趣一直沉浸在推理不跳戏,光是客观镜头营造的真实感肯定不够,必须要充分运用丰富的镜头语言。《嫌疑人X的献身》中有一组超现实的特技镜头便是片中亮点。石神躺在监狱里看着天花板,特效镜头把线条勾勒出数学方程式,影片的温情脉脉瞬间戳中泪点。此时石神的内心是五彩斑斓的幸福,正如这五彩斑斓的线条勾勒。

图片

3、人设的精美雕刻以及折射人物心理的细节是推理片取得成功不可忽视的要素,尤其在注重细节真实的日本推理片中更加明显。

与所有推理片一样,对主角的人设总会添上高智商,高学识的天才标签,但同时也会有某方面的缺陷。不过在欧美推理片里天才的某种缺陷是用来幽默影片的,而日本推理片天才的缺陷却是从人设本身和社会的角度出发。

无论是《但丁密码》里兰登教授、反派生物学家,《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侦探波罗,还是日本推理片中的主角罪犯,都是具有某一方面才能的高智商,但同时会有些常人也会有的小弱点。比如兰登教授恐高,波罗有极度洁癖,石神和汤川都是天才,石神的精通数学,心思细密而冷静,但不善言辞,独来独往。在影片《嫌疑人X的献身》中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指示花岗靖子母女,有用的一定说,没用的一句也不说。遗世独立的孤僻的天才感、陷入爱情是嘴角不经意上扬的微笑、对完美的近乎疯狂的痴迷这些特点集中体现在石神身上,非常贴切。可以看出,导演对石神这个角色通过情节的构思以及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淋漓尽致的演绎出来,观众无法简单的用善恶来评判他。

图片

影片中其他人物着墨不多,但在人设中运用了母亲与女儿性格的对比制造矛盾冲突,通过明确表现的动作话语以及将母女俩的处境、动机、个性以及对爱的表现方式都表现得十分鲜明。

图片

当然,推理片的精彩还离不开导演精心布置的细节和伏笔。在《嫌疑人X的献身》中反复出现海堤步行的长镜头,长椅上,第一次坐着流浪汉,第二次,空了。暗示了流浪汉被杀害。石神在地铁站跟汤川分别时说:“你看起来永远都这么年轻,真羡慕你啊。”一个从来不修边幅的天才居然会在意自己的外貌,于是汤川察觉到石神恋爱了。在便利店,汤川通过镜子看到了石神对花岗靖子眼神的变化,于是汤川更加肯定自己的判断。以上种种不仅是影片众多精妙伏笔中的一些,而且这些设置细节的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