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 泸定“皇桥”的康熙“御碑”上,称沈村、子牛、烹坝三渡口为“泸河旧渡口”,为“化林营所隶”。在泸定“皇桥”建成之前,三个“旧渡口”是“入打箭炉所经之道”。这里所说的“泸河”就是大渡河。 大渡河水浪滔天 大渡河,发源于青海省境内果洛山的东南麓。有东西两源,东源为足木足河(上游叫麻尔柯河),这是主流;西源为绰斯甲河(上游叫杜柯河),两源在马尔康县可尔因附近的双江口汇合后,奔流直下1155公里,在乐山市城南注入岷江。大渡河是其通称,各段又有不同的叫法:两源一相会,即称大金川;大金川南流43公里,到了丹巴县城附近,又纳入小金川,这才称大渡河;再流33公里,就到了康定县境,在所辖的孔玉、金汤、鱼通等区乡流了81.5公里后,便到了泸定县。在鱼通地段,人们称它为鱼通河(“地角话”叫“凉支”)。在泸定县境“雷奔矢激”82公里后,进入石棉县;又78公里进入汉源县;又75.6公里进入金口河工农区;再85公里,经峨边就到了乐山地方。在金口河地方叫它铜河。古时,还有称大渡河为涐水、沫水、阳江的。 长河,也是对大渡河(泸定段)的别称。就手边能查到的史料来看,史书上早就有“长河西”的记载。五代(蜀)王、孟之间(公元907年-938年)就设置了“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六军安抚司”*;宋代,艺祖(即宋太祖赵匡胤)“置碉门、黎、雅、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安抚使,以阁藏(清天全招讨高茂才的远祖高阁藏)治其事”;元代,元成宗铁穆耳大德二年(公元1298年)春正月,将土蕃、碉门安抚司、运司合并,改为“碉门、鱼通、黎、雅、长河西、宁远军民宣抚司”;明代,从洪武十五年开始,长河西打箭炉的土官就遣使上朝廷朝贡,《明实录》就有这样的记载:洪武十五年七月乙卯(1382年8月17日)“故元四川分省右丞剌瓦蒙遣理问高惟善等,自西番打箭炉长河西来朝,上故元所授银印。”就是说,在洪武十五年,剌瓦蒙就将元朝授给他的银印上交给了朝廷。又,洪武十六年三月乙卯(1383年4月14日)“西番打箭炉长河西土官故元右丞剌瓦蒙,复遣理问高惟善及其姪万户若剌来朝,贡马及方物。”可这个长河西的土酋并不老实,建昌酋月鲁帖木儿叛乱,“惟打箭炉长河西土酋外附月鲁帖木儿”,于是,洪武三十年(1397年)春,皇帝派礼部的礼官“以帝意为文驰谕之”,对长河西土酋说,“若听命来觐,一以恩待,不悛则发兵三十万,声罪徂征。”长河西土酋惧怕朝廷发三十万大军前来问罪,就赶忙遣使入贡请罪,于是皇帝赦免了他,并设置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以其酋为宣慰使”,原先“鱼通及宁远、长河西,本各为一部,至是始合为一”,且一直沿袭到清代。“宣慰使”代代世袭,这便是后来人们所称的“明正土司”。此外,明代还设有“长河西千户所”(咱里土千户,于明洪武二年向明朝庭投诚,洪武六年授长河西土千户)。 这些史实说明,“长河西”是一地域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指长河西边的地方。从明正土司(也就是原来的长河西土官)所辖地盘来看,东边大致就在今泸定县境大渡河以西地方。再有,“长河西土千户(即咱里土千户)”辖地就是从今天康定县瓦斯乡的大藏桥到泸定县杵坭乡的扯索坝观音岩这段大渡河西的区域。可以这样说,所谓“长河”,狭义地讲,便是指泸定境内的这段大渡河,也就是《康熙御碑》上所说的“泸河”。 我们还可将“长河”的地段再延伸一些,放眼到绕行于木雅贡嘎东部的这段大渡河,这样上可延到鱼通段,下可伸至石棉、汉源段。这样一来,长河就不止三个古渡了。在鱼通段,还有江嘴、若吉、鸳鸯坝几个古渡;在石棉段,有著名的紫打地(清光绪二十八年更名为安顺场)渡口;在汉源还有重要的富林(大树堡)渡口。安顺、大树,都是著名的古战场。而安顺场对面的安靖寨,在南宋年间,也是朝廷在大渡河地方的一个重镇。离安靖地方不远的白水村,是青羌往来的渡头,为便于与青羌等羌族部落的交往,宋宁宗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总辖官魏大寿、部将赵鼎等,一度将沈黎郡的治所也迁到了安静(靖)。明代,在富林地方,还设有大渡河千户所。 其实,就在大渡河之泸定段(即长河)的渡口,也不止三个。据《泸定县志》所载:(泸定)县境大渡河段旧渡口就辟有11处,有常年的,也有季节的,“季节渡仅在每年农历十月至次年五月的平水期开渡。常年性渡口有烹坝渡(岩州古道要津)、泸定船头渡、德威渡、得妥渡;季节性渡口有岔道渡、子牛渡、冷碛油光石渡、瓦斯营盘渡、沈村渡(雅家埂古道要津)、得妥满浸水塘渡和芝麻沱渡。”康熙《御碑》为何将季节性的沈村渡口列为“泸河旧渡口”之首,就是因为它是“雅家埂古道”的要津。正因是古道要津,自古以来沈村地方就为中原王朝格外看中。汉代沈黎郡的治所设在这里,唐代的大渡城筑在这里、大渡戍设在这里,明、清的沈边土司更是作为其住牧之地。所以,沈村不仅是重要的关津渡口,更是中原王朝戍守长河地方最古老的军事重镇和各民族商贸往来的一个中心。 * 清咸丰年间编撰的《天全州志》在“纪闻”一节中说,“《总志》云:五 代王、孟之间,有高曩阁藏、杨夹矢二酋归附,始置碉门、黎、雅、长河西、鱼 通、宁远六军民安抚司,来隶雅州。”宋代依旧,宋太祖仍以高阁藏为安抚使。 这是“长河西”最早在史书中的出现。 |
|
来自: 新用户0773xNye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