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邓铁涛秘方——治股动脉硬化方

 虚竹怀远 2022-05-02 发布于湖北

治股动脉硬化方

【组成主治】

      黄芪30g,太子参30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尾6g,牛膝15g,威灵仙9自,桃仁9g,红花6g,土鳖虫6g。主治股动脉硬化症。

【用药心得】

       本病属中医学血瘀证范围。患者下肢痹痛,不耐站立行走,是足跌阳脉微弱甚至无脉,这些是瘀阻脉道的重要见症。致瘀之因,主要是气虚气滞。治疗上宜以益气活血,祛瘀通脉。本方重用人参、黄茂益气补气,立统血行血之帅权。祛瘀药用赤芍、当归尾、桃仁、红花活血祛瘀,通络止痛,效法王清任之《医林改错》。赤芍活血祛瘀并能疏肝以利气机之舒畅;桃仁破血并能滑肠以利腑气之通调;红花祛瘀力专,轻散而活络;配合丹参清凉活络,通心利脉,共奏祛瘀利脉之功;加入牛膝一味,引药下行,使药力直达病所。此外,还选用土鳖虫,取其善走窜经脉以更好地发挥活血通脉的作用,并有威灵仙以佐之,增强其效力。共奏益气活血,祛瘀通脉之效。

      若脾肾两虚则重用人参、黄芷,选加淮山药、茯苓、杜仲、川断等温补脾肾,协助参、芷以解寒凝血脉之弊;郁久化热则可去黄芷,加丹皮、银花藤以清络热;脉络郁结可用稀甚草、宽筋藤以舒筋通络;若瘀滞较重,可用水蛭代替土鳖虫,水蛭破血之力较土鳖虫强,取其善走窜经脉而更好地发挥活血通脉的作用。

【临证经验】

      股动脉硬化症,中医学无此病名,但血流阻滞,可属中医学血瘀证范围。患者常见下肢疼痛,不耐站立行走,足趺阳脉微弱甚至无脉,这是瘀阻脉道之明证。劳逸不当,或七情内伤,或恣食膏粱厚味,导致正气内虚,故气血失畅,气虚生痰,血滞成瘀,痰浊内阻,血瘀内闭,痹阻脉络,而成本病。

       本病多发生于老年人,老年之病多虚。致瘀之因主要是气虚气滞。气虚也可引起血瘀,因气虚则无力推动血液流行。现代血流动力学认为,血液的推动力对流速、流量的影响是一个重要因素。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正是中医学血瘀证的病理基础。

       邓教授治疗股动脉硬化症,是根据王清任的理论与经验指导辨证,立法和用药的。王氏在《医林改错》中把活血祛瘀与理气补气合用。在临证中,往往人参、黄芷与桃仁、红花同用;桃仁、红花、赤芍与柴胡、枳壳、延胡索、香附等同用;尤具特色的是王氏善用黄茂,往往在一大队理血祛瘀药中,重加黄芷一味以统之,寓消瘀于补气行气之中,寓生气于理血之内。

     对于股动脉硬化症的治疗,一般而论,似已不可逆传,但未到耄耋之年,或仅一支或某一段动脉硬化者,经中医药治疗,亦有可逆转者。

       另外,外洗法对于血瘀经络之痛证的治疗,有不可忽视之作用,与内服药配合,相得益彰。详见外治法章节。

      邓教授曾治一50岁的梁姓患者,男性,部队干部。患者于1965年起下肢疼痛逐渐加剧,走路困难,只能行走二三百米,站立不能超过半小时,原患有高血压病、阳痿等病。经某军医院用脉搏描记器描记,足背动脉无搏动,仅得平坦之描线,最后确诊为股动脉硬化症。患者曾到北京、上海等地大医院求治,亦确诊为此病,但未能获得有效治疗,遂邀邓教授会诊。诊其面色黄滞,下床疼痛加剧,难以入睡,舌质暗嫩,苔白兼浊,脉尺弱兼涩象。此乃脾肾两虚兼血瘀之证,治以温补脾肾、益气行血、祛瘀通脉。

      内服方:吉林参10g(另炖),黄茂30g,茯苓15g,白术15g,淮山药15g,牛膝15g,总仲12g,续断15g,丹参15g,当归尾6g,赤芍15g,甘草5g,土鳖虫6g。每日1剂。

      外洗方:海桐皮12g,细辛3g,祈艾12g,荆芥9g,吴茱萸15g,红花9g,桂枝9g,川断9g,当归尾6g,羌活9g,防风9g,生川乌12g,加生葱4条,煎水加米酒、米醋各60g。热洗,每日2次。

      患者治疗3个月后下肢疼痛消失,已能行走1500m许,能站立一二个小时作报告。脉搏描记器检查,足背动脉脉搏已恢复,继续服药巩固2个月后停药,追踪20年,未见复发。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