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本质看现象:为什么本质易学又称为物象学?

 灵山白水 2022-05-02 发布于河南

传统易学往往从现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唯有本质易学不仅可以根据现象分析本质,而且可以直接根据事物的本质分析现象、预测未来。今天来访的易学工作者铁牛老师说,这可能是许多人要学习这门现代易学的重要原因。

本质易学是提倡对事物直接取象分析的学说,取象方法是严格按照《周易》进行的。《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物物一太极”。这也是对物中之象形成过程的直接阐释。本质易学严格以这一思想为立学逻辑。

文章图片1

1、什么是物象和物象之学?

物象包括事物的内象和外象。物象学,是研究事物内象和外象关系及转化的学问。内象,是事物气、形、质、数、象的五种形态卦象,是事物其他四种形态经过抽象或再抽象而获得的,是事物最抽象、最深层次、最核心的本质状态(见上图)。外象是指事物的内象的外在表现,称为现象,通过内象的各种类象表现出来。现象之所以由事物的本质决定,是因为本质决定事物的本质卦象即内象,从而实现内象决定外象,本质决定现象。

本质易学创始人向罗生研究员根据《周易》核心思想和伏羲作八卦的具体方法,制定了“观物取质,取质成象”的取象规则,并研制了30五种取象方法。在此基础上,又根据物象机理和规律,总结出太极64卦图,揭示了“天人同象”——宇宙与万事万物的本质结构与太极64卦图同构。这张图不仅可以诠释天道、地法和人事。从这点来说,本质易学是研究事物本质卦象的科学。因此本质易学就是物象学。

2、古人《易》占从间接取物象开始

由于古人的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有限,尚不能直接从目标物本身提取卦象。在文字产生之前,易卦作为一些线段的组合就产生了。古人先是将作为万物之魂的“数”符号化,归类为天奇地偶阴阳二类数,二类数再借助蓍草的直与折,转化为两个卦画,两个卦画再组建成六画卦,六画卦就是对天下万事万物的抽象模拟之象。

这是古人坚决得来的物象。这种方法本质易学称为间接取象法。间接取象法是不直接用预测目标物的本质因素或表现形式取卦,而是用外应物或媒介物起卦,间接预测目标物的发展变化。比如用铜钱、条码、汽车、诗歌、行人等起卦等。目前来看,间接取象法仍然占有大量的市场。本质易学不排斥间接取象法,当事物的本质要素不清晰时,也常常采用。

3、研究物象是《易》的本质方法

《周易》“十翼”作为全面诠释《周易》象数的一部分,经统计全篇“象”共出现了485次,而“数”仅出现15次。现在科学实验也总结出,人类思维规律是先有物的形象思维,而后才有数的抽象思维。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是从“象”开始的。就象婴儿认识妈妈,首先是从记忆脸的轮廓开始。

《周易·系辞》说:“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得失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尚看不出象与预测目标物本身的直接联系,但以卦观事,已经涉及到象与物的关系的研究,但仍属于此象与彼物之间的关系。

从事物中直接取象从战国时期就已经开始。鬼谷子的六爻分法即是。鬼谷子之所以成为我国军事、预测和纵横三大领域的开山祖师,就是因为他掌握了把事物的本质结构要素代入六爻的方法。比如,鬼谷派学的纵横捭阖之术,其实就是以鬼谷子六要素法为基础。传统易学里称为“鬼谷分爻”。他教过孙膑、庞涓、商鞅、苏秦、张仪等500牛人,这一方法功不可没。

4、宋代《易》重视物中直接取象

易学发展到宋代,物与象的关系进一步密切。陈抟的弟子种放《易数钩隐图》:“夫《易》者,阴阳气交之谓也。若夫阴阳未交,则四象未立;八卦未分,则万物安从而生哉?是故两仪变易而生四象,四象变易而生八卦,重卦六十四卦,于是乎天下之能事毕矣。”说明了物因象而生,象是物的阴阳属性相交变化而生。这一思想对物与象关系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这种思想在宋代进一步发扬光大。种放又传给刘牧和李之才,李之才又传给邵雍。邵雍在《皇极经世·观物内篇》中说:“象也者,尽物之形也;数也者,尽物之体也”。他在《皇极经世·观物外篇》中说“阴阳生而分两仪,两仪交而生四象,四象交而生八卦,八卦交而生万物。故两仪生天地之类,四象定天地之体。四象生日月之类,八卦定日月之体。八卦生万物之类,重卦定万物之体。”

邵雍把物的象分为内象和外象。他认为内象是事物的内数决定的。内数是指内在的理数,不可变更的运动法则。内象包括心象、应象、物象、境象、事象、迹象等。外象是有外数决定的。外数指外在的具体事物以及变化的行迹。外象包括延伸象、拟议象、趣时象、转注象、指代象、假借象等等,实质上是指内象与外界事物类比所得之象。邵雍将象扩大到一切有形可感的事物中。

5、物之象与数、理的关系

显然,由阴阳而生的物象,已经和事物本身已经紧紧地融为一体。是通过什么连在一起的呢?是通过义理。程颐《伊川易传》里说:“理无形也,故假象以显义。乾以龙为象,龙之为物,灵变不测,故以象道变化,阳气消息,圣人进退。”王夫之《船山思问录》:“在天而为象,在物而有数,在人心而为理。”两人都是从现象与本质的显与隐的关系上来阐明易象。

魏荔彤(清)《大通解易》:“《易》之义理本自象数出,未有系辞以前为无文字之《易》,则义理体也,象数用也。既有象数以后,象数反为体,义理因辞无着,又为用矣。今之学者,全求义理于文字,非有用无体之学乎?”象数和义理的本质是一样的,只是形式不一样。因此象、数、理三者之间的体用关系才是相对的、可变的。

6、物象学与本质易学的关系

综上所述,一是物中有象。物中的象不是唯一的。事物不同的角度对应不同的本质,不同的本质对应不同的要素,不同的要素对应不同的卦象;二是象中有数。不仅根据物中的数可以获得物象,而且根据物象也可以获得物之数;三是象中有理。物中的象不仅承载着物中的理,而且可以反映物中的理。本文所说的物概指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人类本身。

所谓物象学,就是以物象为载体,通过研究象、数、理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变化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具体说来,就是根据事物的气、形、质、数、象中所包含的本质信息,通过运用“观物取质,取质成象”方法,获取事物的卦象,研究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恰好就是本质易学的内容。因此本质易学其实就是物象之学,物象学其实就是本质易学。

当然这里的物象仅仅指“象数”之象——易卦之象,不包括物体的形象、意象等广义的象;仅仅指易经思维涉及的“象”,不包括其他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涉及的“象”。《易辞》言:“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这句话之所以成为日后宋明理学掀起一场理学革命最重要的思维源泉之一,我认为《易》之“物象”功不可没。

本文主要以内象为基础,讨论了本质易学与物象学的关系。下一讲,我们将从内象与外象的关系角度,探讨本质易学与梅花易数的关系,以帮助大家全面把握这两种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