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万川 ‖ 明代马中锡的散文创作

 倚月临风 2022-05-02 发布于河北

明前期北直隶的散文作家屈指可数,主要为李延兴、石珤、马中锡、孙绪等人,而以马中锡名声最高,成就也最大。



马中锡,字天禄,别号东田,故城(今河北衡水)人。祖籍大都,明初迁至故城。祖父马显官至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父马伟曾为长史,因直言得罪,少年中锡为父申冤而得免。成化十年乡试第一,第二年中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刚直不阿,清廉公正。万贵妃之弟万通与太监汪直骄横,上疏斥之;公主侵畿内田,责之勘还于民。历任陕西督学副使、大理右少卿、右副都御史,后引疾归田。武宗时马中锡巡抚辽东,屯田于军,正德元年为兵部侍郎,因弹劾太监刘瑾党人,被捕下狱,削职为民。刘瑾被诛,抚大同。正德六年为右都御史提督军务,奉命讨伐刘六、刘七起义,因不习兵法,主张招抚,与朝廷意见相左。因起义军过故城不犯马宅而诽谤大起,正德七年,被弹劾为纵贼,屈死狱中。后御史卢雍追讼其冤,乃复官赐祭。
作者自云:“文章小技,乃仆之素业。”(《答周总兵书》)《明史·艺文志》记其有奏疏三卷、《东田集》六卷。今《畿辅丛书》,存有《东田文集》,含文集三卷、诗集三卷。
固守忠君报国等儒家之道,在马中锡一生的作为和诗文创作中都体现明显,如《河间府学宫乐器碑记》曾提出恢复古礼乐传统。所作赠序的对象多为中下级官吏,勉励诸人各尽其责,恪守为官之道,为社稷解忧,也“君君臣臣”式的表白。


马中锡的散文包括奏疏、序、书简、碑志、杂著等。内容上关注现实,尤其是当时已经威胁到明代存亡的宦官政治。他在《修人事以回天变封事》一文中,首先提出“臣言官也,以言为职,乃不敢言,所职何事?下负所学,上浮朝廷;明则人非,幽则鬼责。……十数年抑郁之怀乃今幸得一吐,死且无憾。方今弊政,如破屋然,床床皆漏;如痘婴然,历历皆疮。……其最大且急者,曰近幸干纪也,曰大臣不职也,曰爵赏太滥也,曰工役过烦也,曰进献无厌也,曰流亡未复也。”这些列举虽然借天变之因提出,带有迷信色彩,但确是一针见血,点出了明代中期的种种弊端。文章又明言朝中奸佞,“近年以来,如汪直、梁方、韦兴、陈喜辈不可枚举,往往缮写经典,布满寺观,进奉金玉,遍索闾阎,内耗府库之财,外夺军民之利”,将生死置之度外。其它论及大臣们或“老懦无为”,或“清论不惬”;赏赐过滥造成祈祷者得美官,进奉者射厚利,方士惑天听,伶人亵天威等等。若帝王为元首,当前“大臣不职,则股肱痿痹矣;谏官缄默,则耳目涂塞矣;京师不戟,则腹心疢疾矣;藩省荒歉、则躯干削弱矣”,形势已至危亡之秋,进而提出的解决办法:“皇上听言必行,事天以实,疏斥群小,勤礼贤臣,则政治之得失,究前代之兴亡,以圣贤之经代方书,以文学之臣代方士。”其他文章如《退小人以安天下封事》《纠劾宦官尚铭封事》《纠劾宦官党恶封事》等也均针对宦官政治而发,这些奏疏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气韵贯通,极富逻辑性。如《鸣冤疏》针对御史诬陷自己“久驻山东拥兵不进,名曰提督军务,其实自保身家”,首先说明自己离京至今所立战功,杀敌数目;又针对诬陷言辞提出对方自相抵牾,漫无伦序,“既曰信贼诳惑,则臣无疑贼之心矣,既不疑贼,何用拥兵以自卫。既曰拥兵不进,贼当感臣活命之恩,终无害臣之意矣,臣又何用自保身家,既自保身家,是犹忌贼之袭臣也,何以为信贼诳惑。”可谓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颇中肯綮,亦见其文之特色。


马中锡所作多赠序文,结构上常先引古人言论,后结合具体现实说明。较有现实意义是《赠张用河尹襄陵序》和《赠王义官序》。前文评论为官之道:“循吏传,太史阁笔久矣。吏不循其概有三:志富贵者不肯循,急功名者不暇循,不学无术者不能循。以三者律之今之吏,无怪史笔之阁也。”后文讽刺追求富贵者“蝜蝂之虫豸,吓鸱之腐鼠,不足以为喻也。上以攘窃君之有,下以侵渔民之利,被刑祸于生前,罹贬削于既没。”赠序行文手法也富于变化。例如在《赠张司训序》中用比喻:“庸讵知教人之术,曾不出御是车之外乎?盖士之材犹良骥,而教人之术犹御车。和鸾节奏,系执辔者之淑匿,艺业身心,在范围者之邪正。”《赠张天秩驿宰还代州序》中进行对比论证:“夫国家用君子则治,用小人则乱。盖小人以喜怒为是非,君子以是非为喜怒。喜怒为是非,则是其所非,非其所是。利口足以覆邦家,而小人道长矣。是非为喜怒,则喜其可喜,怒其可怒,颦笑足以示劝惩,而君子道长矣。”《赠张巡司序》告知对方巡司之责在于弭盗,而今之盗未易弭。遂有近似于《读司马法》的一段对比议论:“昔之盗以贪,今则殷富者,亦或为之矣。昔之盗以愚,今则号为士人,亦窜身其中矣。昔之盗畏法,今则玩而易矣。”
《望云轩序》是文集中笔调闲婉,语言优美出色的一篇,文章由轩名而引发“云”,进而从不同人望云的感受,言明查氏乃重孝道。如其中:
夫云,无富贵心而望之,则饭蔬饮水,而尤其浮;感世故而望之,则白衣苍狗,而憎其变;息交绝游、倦而归者望之,则喜其卷舒之无心;身在市朝、心在庭闱而望之,则深感于大行之孤飞。今构轩以寄迹,而题额以望云,将轻其浮,遂憎其态耶?抑即其无心与孤飞者,而兴感耶?
马中锡书简多作于贬官闲居期间,心境较当政时变化较大。《简刘大司马时雍》中说自己“行事乖剌,速怨招尤,致人馋谤,几丧名节,幸归田里,得保余生。”所谓疾风知劲草,马中锡对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顷罹患难,旧游无相顾者,既为编氓,亦无一人通一言一字者。独元溥夸险一致,始终不渝。”(《简陈元溥》)《简李汝弼侍御》中表面摆脱了烦扰的宦海,但字句中不乏失意深沉的情绪:“谢病以来,孟湾旧业外,置得薄田二三顷,见有茅屋数间,前后杂树数百株,别号东田以此。入首夏,斋酒时往择繁阴,席地以坐,与一二客,小杯徐酌,商晴较雨。兴阑,饮犊卫流,听莺官柳,放浪移时,寻复旧所,再呼余沥,尽饮乃罢。不取衣冠文字之辈,往往皆村翁社友,此无拘束,彼无计较。”
马中锡最为著名的作品是杂著中的据古代传说创作的寓言故事——《中山狼传》(也有人提出此文体裁为文言小说)。故事写赵简子在中山国打猎,追击一只受伤的狼。狼请求过路的东郭先生救援,东郭先生言道:“私汝狼以犯世卿,忤权贵,祸且水测,敢望报乎?然墨之道,'兼爱’为本,吾终当有以活汝,脱有祸,固所不辞也。”在花言巧语骗过赵简子后,狼却反过头来想吃掉救命恩人,无奈之下东郭先生与狼相约,求三老问之,以定生死。但狼问老木、老牸,其均以自身遭遇言可吃东郭应死,最后终于遇到一位老丈,才被智救。


故事中东郭先生以“兼爱”之心救狼,险被狼所害,讽刺了东郭先生的愚蠢,批评中山狼的忘恩负义。相传此作是讽刺李梦阳负康海搭救之恩,若为此,则为正德五、六年作。考察马中锡生平,尤其是贬官后朋友的离去,也是有感而发。当然,文章在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当时的特殊场景,告诉人们对如狼般的恶人不可讲丝毫仁慈之心或抱任何幻想。“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对忘恩负义小人的讽刺。另外,《里妇寓言》亦有寓意,讲汉武帝时汲黯事,似有生死由命的成分,其事已不可考,或为政治失意、自我慰藉之作。

阅读链接
刘万川 ‖ 明代安次诗人李延兴及其《一山文集》
刘万川 ‖明代藁城诗人石珤与其诗歌创作特色
刘万川 ‖ 明代政治人物杨继盛、苏志皋、尹耕诗作赏析
刘万川 ‖ 明代高邑诗人赵南星及其诗作
刘万川 ‖ 明代大学士孙承宗的诗词创作
刘万川 ‖ 明代永年申佳允及其诗作
刘万川 ‖ 明代定兴鹿善继与其子鹿化麟的诗词创作


刘万川,男,出生于1977年2月,河北滦南人,中共党员。1999年河北师范大学西校区中文系大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2002年厦门大学中文系中国古代文学专业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10年厦门大学历史系历史文献学专业毕业,获史学博士学位。2017年在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出站。2002年7月进入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工作,2020年12月晋升教授。主要从事唐代文史和海外汉学研究,中国王维研究会会员,中国乐府学会会员。

京畿学堂公众号

来稿请投523090170@qq.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