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杜天明,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以至诚之心回报黑土之养,用质朴之笔刻画人间百态,在文字的蕴藉中前行。 彦人诗话(五) 121.诗词写作不当负担,才能写出快乐。写作找看点不容易,出新不容易,其实看点就在俯仰之间,不起眼的地方更易共鸣。 ![]() 122.诗词写作中常有一字不可易的说法。我看这是僵化的思维,用字没有不能变通的,没有唯一的字和思维,变通则活。当一条路走不通时就换条路走吧。 ![]() 123.诗词写作先设定一个场景,就是作品基调所在,谋划周全。作品总要无形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一个状态。工于巧妙出于内心,也如燕子垒窝,细致勤劳。把要写的物赋予生命,文字才有生命力。赋予其情感,作品便会鲜活起来。不但就事论事,还要触类旁通。就事论事也要在技巧上求婉转,至少要有本意之外的回味。 ![]() 124.其实,每个人的一隅都是有营养的土壤,挖一挖就有了情怀,就有了写作的素材,拾取眼下很重要。多写阳光积极的一面,内心也会跟着宽阔起来。写诗词贬谪不能少了意趣,而一味的说不好揭伤疤,有偏颇的一面还有悖于主流的一面。带刺的诗不好写,要把握度。 ![]() 125.诗词写作中宜从情或景切入,小切口,新颖一点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面面俱到因而形成了场景罗列,情感堆积反倒说不明白,费了笔墨。以侧翼来烘托主题,以中心思想为本适当的铺排,但铺排一定不能和主题风马牛不相及。以小事件来映射大主题,一味求大求深会沦为新闻稿件而枯燥无味。 1 ![]() 126.诗词中的场景既要合理又要符合实际,然后才是生发想象。想象要和主题紧密联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我有《鹧鸪天·蚯蚓》“一过阳春走卧龙,不行云雨不行风。凡身有节输清气,热土无私凭赤忠。/甘寂寞,肯鞠躬。些些境遇总包容。寻常日子殷勤过,未改痴心若老农。”蚯蚓与老农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有相像之处,生发的情感既有合理的地方又有想象的空间可寻。 ![]() 127.诗词里一个物象能够用一个字或一个词语代替的就不要往复出现,留出空间形容或换做其他的意象使内容更充实。成稿后要放一放,读一读,品一品,换一换,经过几番沉淀和改动后作品的整体就会得到提升。 ![]() 128.诗词意从思想,思自观感,意思无尽。题目宜精准,组词忌两可,成句应圆润,主题要清晰。韵部能畅快,对仗应宽容。布局看点,用字在眼,成篇必磨,说理忌套(套用,老套)。 ![]() 129.诗词写作遇窄韵时很难达到效果,且非此不用时,可由韵字句推定前句,这样才能更好贯穿气脉。先列举出来可以使用的字,加以组合,谋划推定场景。写诗词乐趣之一也在于找寻韵脚,有时候一韵定乾坤。 ![]() 130.写一首诗和完成一个故事是一样的,结尾看个人酝酿情况,或悬疑或煽情或讲理或深远,在写作之初要考虑清楚才能下笔。通篇一定要和谐有关联,不能似是而非。合律的四句话不一定是诗,要看其中的情感抒发和思想表达,有机的结合才会有诗意。 1 131.诗词写作所表达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但还要看营造的气氛是否合适和留有余味。诗词中某些事物或情形发展能够看到必然结果,如果提示出来既费字又枯燥无味,所以写作过程中要把握度,意犹未尽留有回味才好。句与句之间是若即若离的关系,不亲密不疏远,在一个体系内完成循环,循环的结果是留有出口,留有回味。 ![]() 132.诗词写完了多读,自己意会作品中的各个情景是否连贯,如果两句间或几个字节间需要借助其他的联系才能串联起来,那么就需要重新审视作品了。 ![]() 133.胡马度阴山中的“胡”是古人对外族的称谓,现在已是民族大融合,这个“胡”的称谓早就不合时宜了。现代人写诗多用现代语言元素,古诗中的某些称谓和词已经是历史了,不能再用了。 ![]() 134.唐·卢延让诗中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诚然。在诗词写作中往往为了一个字或词耽搁久了就很难走出来。那么这时候就要换个角度思考,从一个句子中另外包含的气氛和情境中找寻出路,也许会豁然开朗。因为文字是最具包容的。 ![]() 135.写诗相比骑行如何,一感悟,一经过。然二者缺一不可,有经过才有感悟。把过程用语言含蓄、有韵味地展现出来。这就是创作,也是提炼的过程。 1 136.诗词之磨在于读,读在于品,品在于思,思在于寄,寄在于情,情在于悟,悟在于融,融合即磨合。 ![]() 137.诗词中的语句既要通顺还要符合情境,写作中要把思绪深入到整体情境中来串联。必然的情感、情形,穿缀都是不可或缺的,不一定是每一句都直白地扣在题目上,但是每一句都要和表达的主题有丝缕粘连的关系。以某一个动词协调一句时以顺畅为上,以一句来呼应全体时以不出意外为佳。把握的度需要反复斟酌,设身处地联系。 ![]() 138.诗词下笔,写你自己最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代入感增强,情感和内涵也就随之丰厚起来。写不熟悉的场景就把自己带入进去,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经历来写,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进行勾勒收束。 ![]() 139.诗词初稿后,不妨设定进入所写的情境中以情境中人和局外人看,你会发现不同的角度和思路。但有一点,整体的连贯性和情节要匹配。 ![]() 140.写作诗词就是要把思维活跃起来,题目与内容之间若藕断丝连的情形就是创作的情形。灵动不能出格,若有若无间点到为止就好。 1 ![]() 141.参赛的稿件怎样写呢,我几年来的感悟是看好主办方的征文要求,国家级的赛事大多要求正能量反映民生的题材。参赛作品不宜高大上,从小处着笔来反映大事件会是一个很好的点。省级以下的赛事多是和企业景区等单位合办,为企业景区做宣传,那么在愿意参与的情形下就应该多考虑对方的利益,为对方歌与呼。还有一种赛事是为了收集稿子而做的噱头,承诺多兑现少,这一类不参与也罢。参赛的诗词千万不要写成万金油型的,换几个词语适合一切政治类的题材赛事。我们写作要对自己和社会负责,希望心中都有一片天,心中都有一准绳。 ![]() 142.诗词有拟古和泥古。拟,是模拟仿照古人语境说自己的话。明末清初·王夫之《拟古诗·东园桃李花》“东园桃李花,南国蛾眉女。灼灼相矜悦,遥遥动心语。”明白如话,读之便有了诗经里某些篇章的意味。泥,是复蹈古人心路随其吟哦,老气横秋。如“慵慵方纳履,穿牖故人来”等例子网络上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 143.有效运用比拟,会使作品的张力增加,内涵增厚。我有《雨》“自诩轻狂吻杏花,敲窗犹似奏琵琶。急弦无赖三千里,大幕包容百姓家。垂下茅檐织梦境,萌生意气润新芽。一方绿色铺成毯,借力清音心底发。”《露》“凝自顽皮小草尖,相逢静夜缀珠帘。萦折原上无穷碧,馈赠晨时不老丹。一桶花裙镶闪烁,满池荷叶滚团圆。含羞不与骄阳面,爱在青纱帐里眠。”等作品尝试。 ![]() 144.诗词写作应该符合当下环境,多些新鲜事物,多些感悟,多些观察,才能触景生情。如写童心童趣当从现今的环境中去发现端倪,可以比拟孩子说话,揣摩孩子心思,写出作品也一样会让人有所有触动。童心就是天马行空,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大人有诗心的同时一定会有童心,捕捉心灵的那一点触动,不妨想象一番,动笔试试。 ![]() 145.诗词作品来源于生活,升华于笔下。切身感受的事情会成为线索和主线,骨架有了,需要虚拟的部分来补充,使其丰满。在立意上较真,在情节上融合,作品才能够具有共融性和共鸣,读者才能有代入感。我有《[中吕·山坡羊]环卫工》“悠哉黄叶,清凉明月,心头意气何磨灭。任更迭,任裹挟。车流过后遥相藉。老伴发白犹胜雪。行,还尚且。听,也暂且。”这就是身边常见的情形,运用对比形成反差,引起读者注意,目的也就达到了。 1 146.诗人大多爱美食。陆游在《初冬绝句》中写道:“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自古达人轻富贵,例缘乡味忆还乡。”既有美味还有乡情。杜甫十首组诗—《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有“鲜鲫银丝脍,香芹碧涧羹。翻疑柁楼底,晚饭越中行。”既有美味还有美景。苏轼《浣溪沙》“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既有美味还有人生感触。所以诗人在菜肴入诗的时候是秉持着一颗旷达向往的内心,赋予情感想象与寄托的。我有《卜算子·炝土豆丝》“怀有万千思,出浴清清水。凉热寻常一颗心,素洁无由悔。/辣子总含羞,咸淡调丰美。料得青葱一转身,巧手簪花蕊。”也算寻常菜,寻常心吧。 ![]() 147.诗词语言应当具备新鲜(不等同于造词)、含蓄、形象、跳跃、夸张、凝练、节奏性等性质,以通俗常见为基础组合才能畅快达意。有作者为表达儿童,说成“童仔”,这个词不常用也不常见,如此称呼追求简洁也好或者地方方言也好都不可取。尽可以使用“儿童”“小丫”“村童”“童儿”“小子”等等。如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诗词语句必须通达畅快明白才有意义,任何造词和硬性牵强使用都是不可取的。 ![]() 148.诗词写作会用的场景描写,过多的或者面面俱到的场景使用会使作品产生罗列臃肿,进而影响到整体的效果表达。场景转换不能生硬,才说完朝阳马上就落日了,时序、情节都要合理安排。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我的《鹧鸪天·打工谣》“泥浆地铺新凉夜,白眼油条大碗茶”。这些都是有效的罗列,为整体气氛铺设而来。如果做不到,那么就一件事,一个细节,一个人或物地来,会更利于表达清楚。尤其词的上下片衔接要自然顺畅,看似平常实则很关键,在于联系。 ![]() 149.诗词方法之镜头说:就是把所看到的事物、景物用镜头来扫描发现最有效的点,这些点位都要适合于诗词的主题发展。发现不经意不起眼的地方,往往这些地方的点会成为诗词的突破口,发现点位后面蕴含的意义和比拟的意义就会以点带面铺展成功。代入说:把自己融入的要写作的场景里去,走动起来就有了鲜活性和连贯性。这里要设身处地代入到角色中,角色的情感和行为也是作者的。这样诗词的完整性就出来了。 ![]() 150.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了“中华诗词乡村工作委员会”,这在历史上是个创新,把乡村田园诗词作为一个分类别来对待是很有鼓舞意义的。从辛弃疾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到杜牧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从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到王维的“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等等无不充满了浓浓的人文情怀和乡土气息。诗词发轫于此,成长于此,也就有了经久不衰的诗意。我写有乡村系列作品,如《西江月·小村之春》“叫醒香葱上市,痴看老树抽芽。东风一夜惹喧哗。垄上铁牛潇洒。/得意露珠脉脉,及时细雨沙沙。一枝心事小桃花。回味些些情话。”如《赞驻村工作队》“一片丹忱比月轮,穿行街巷看真真。地头语热心头暖,肩上风吹手上皴。身系民生自无愧,汗滋原野渐如茵。躬行忍自骄阳烤,邻里争相竞脱贫。”就是说诗词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我们在城市乡村都会有诗意的发现和存在,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平凡事情变成亮点,把情感延伸到人人能够触及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