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朝有一种“朝天女”,家族世袭官职,享尽荣华,她们是干啥的?

 Boss爆史 2022-05-02 发布于山西

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这首大明宫词,说出了明朝“朝天女”的惨状。那明朝“朝天女”究竟是干啥的?为何她们的家族能够世袭官职,长久不衰呢?爆史君今天就来跟大家讲讲。

什么是“朝天女”?

明朝建立后,沿用了元朝的匠户制度,将人户分为民、军、匠三等。一旦户籍确定,就不可随意变更,如果要脱离原籍,需要得到皇帝的批准。而且这种匠户制度是父死子继,役皆永充。所谓的“朝天女”死后,她们的家族就成为“朝天女户”,开始世代享受皇恩。那如何能成为“朝天女”呢?第一个要求就是成为皇妃。

第一个开创“朝天女”制度的人,便是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重,21岁的翁妃侍疾。朱元璋看着这个年轻貌美的妃子,不动声色地问道:“能久侍朕乎?”翁妃自然想久被朱元璋宠幸,便点头称是。而且客观环境也不允许她说不能。朱元璋对她的态度很满意,然后命人将她的名字加入了殉葬的名单。

朱元璋死后,为他殉葬的妃嫔共有46人。只有一人保住了性命,她就是张美人。张美人为朱元璋生下了最小的女儿宝庆公主,而宝庆公主为朱元璋在生病期间带去了最后一点温情。朱元璋担心让张美人殉葬后,没人能照顾好宝庆公主,便将她留了下来。而为朱元璋殉葬的那些妃嫔,就成了“朝天女”。

其实这种人殉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来源已久。它大约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春秋末期和战国开始式微,汉代以后基本绝迹。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就是用人俑取代了活人殉葬。唐朝时期,不仅为皇帝生育子女的妃嫔可以不用殉葬,而且没有生育子女的妃嫔,也仅仅是被发配到感业寺出家。否则后期就没武则天什么事了。

但到了元明清时期,人殉制度又开始死灰复燃。元朝鼓励民间殉葬行为,明太祖朱元璋更是首开明朝殉葬恶例。当然,朱元璋也不会让这些妃嫔白白殉葬。她们死后,家人不仅可以进锦衣卫当百户、千户,而且还可以带俸世袭,人们称之为“太祖朝天女户”。建文帝、明成祖,仁、宣二宗也都实行殉葬制度。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

朝天女户的本质

那明朝是何时结束这种人殉制度的呢?大约在明英宗去世后。“大明战神”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后被瓦剌俘虏,回到明朝后又被弟弟朱祁钰囚禁在南宫。他体会到了太多这种被监禁和底层人民的痛苦,所以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后,不仅放出了被关押数十年的建文帝儿子建庶人,而且临终还留下口谕,不用宫人殉葬。从此,明朝王室才消灭人殉制度。

而这种“朝天女户”制度,虽然能给嫔妃的家人们带来荣华富贵,但对于嫔妃本人来说却极其残忍。就如同宋朝以来的贞节牌坊制度,家族为了能获得朝廷的照顾,不允许丧夫的寡妇再嫁,剥夺她们再婚的权利。更有甚者,会为了所谓的“贞节牌坊”杀死丧夫的妇女。这“朝天女户”制度建立在后宫妃嫔的牺牲之上,故而让她们谈之色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