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我们能更好地在社会上行走,老祖宗留下了很多类似于识人术的俗语,或许那些关于面相的俗语会有些许的不靠谱,但下面这三句话,的确是很有道理的,可以帮助我们分清一个人是君子还是小人。 第一句话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这句话是孔子所说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则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真正要做到一位君子,应该要学会心胸开阔,学会宽容,不拘泥于小事,懂得轻重,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地方。 同时,对于别人所犯下的过错,我们应该要学会原谅,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也留一条后路给别人走,谁都有犯错的时候,要学会体谅。也正是君子的心胸开阔,在很多事情上他总是可以神定气安,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烦恼到他的,因为不在乎、不计较小事。 而小人呢?他们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什么东西都不愿吃亏。但凡事老是斤斤计较,反而会被小事绊住自己前进的脚步,每天为小事而烦恼,又怎么能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呢? 也正是因为自己的贪心,什么都想要,什么都不想失去,所以也会变得患得患失,而十分焦虑。世界上我们不可能什么都拥有,太多欲望,必会徒增烦恼。 那么君子和小人在犯错时,各自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呢? 老祖宗告诉我们“君子责己,小人苛人。”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常常会反省自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而小人往往会觉得都是他人的错。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学会反思,勇于承认错误,并能知错就改,才是对自己所犯下错误最负责的方式。当两个人发生矛盾的时候,肯定不止只有一方有问题,双方都有问题,才会导致矛盾的产生。我们只有学会反省自己,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不断地进步,变成更优秀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推卸责任。 最后一个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方法是看他们在做事的时候,更看重什么方面。 孔子认为的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凡事都讲究道义,而小人凡事只看重利益。趋利避害确实是我们人的天性,君子也不例外。但正是因为君子透彻地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思考之下,认为道义比个人利益要更加重要。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要有长远的眼光,胸怀天下。在危难面前,君子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而为维护国家民族大义。因为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自己的个人利益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维护好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从另一个角度上也是在维护我们自身的利益。 而小人目光短浅,只知道维护自己眼前的蝇头小利,却不知自己如今不顾社会利益的行为,损害的其实是自己的长远利益,是不利于个人发展的。 学号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方法,无疑是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发展的,我们要好好珍惜老祖宗的忠告。 参考资料:《论语》、《中国通史》 |
|
来自: 格林书屋 > 《首藏网络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