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知觉醒:只有你悟到做到,知识才能进入你的意识,成为你的人生

 老鸿5jmx3tglz8 2022-05-02 发布于广东

知乎上有人问:“深知学习可以改变命运,但我学了很多东西,却一点儿收获也没有,为什么呢?”



一个高赞回答是:“学习要讲究方法,不能为了学而学。胡乱找来一堆书,毫无章法地翻看,不思考、不链接,自然毫无收获。”



有些人每天从早忙到晚,但一生碌碌无为。没有方法的努力,只能耗费精力,其实毫无意义。



就像读书如蜜蜂采花,思考如蜜蜂酿蜜,只有既采又酿,才能得到香甜的知识蜂蜜。一味地疯狂填鸭,而不咀嚼消化,看似学了很多知识,却一点都没内化。



正如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的那样: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即使你获取了很多知识,但与你毫无关联,也无法生活带来点滴改变。即使你只收获了极少的知识,但与自己关系密切,也能很快感受到改变。



这就是为何有些人轻松成了学霸,有些人费尽心力却平庸无奇。学霸不是比别人更聪明,只是更懂得如何让学习变愉快,让成长变迅猛,让认知变丰满罢了。



“合”就是力量,只要我们能做到三个“合”,就能打破禁锢,破局成功。

文章图片1



01、难易结“合”,让学习更愉快



学习最大的敌人不是难度,而是不能立刻看到效果的焦虑。



人很容易高估自己的战斗力,低估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先给自己定个高目标,劲头十足,但没两天就疲了,不想努力了。



侄女前段时间进入了青春期,想要减肥。于是给自己设定健身计划,每天运动两小时。先跑步再器械,最后再游1000米。结果不到一周就退缩了,因为没有运动基础,每天的运动都是靠意志力强撑,整个过程十分痛苦,甚至一想到运动就发憷,根本无法坚持。



后来我建议她降低难度,将计划改为每周运动4次,每次40分钟。这样一来,既保证了运动强度,又容易坚持。侄女按照调整后的计划执行,结果空前顺利,现在已经成了运动达人。



可见找一个能坚持下去的方法,难易结合,比单纯的期望快速达成目标要好得多。



好的学习需要适合自身属性的目标,既不应好高骛远,也不能低到尘埃,而是让自己一直处在舒适区的边缘。



一直呆在困难区,会消耗大量能量,产生挫败感,不利于长久发展。一直呆在舒适区,“懒癌”频繁发作,人生也会停滞不前。



正确的做法是:进行那些可以做到,但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做到的事。这就如同经常处在舒适区边缘,既可以得到正向反馈,又可以不断收获新知,产生兴奋感。



人们常说:学习会让人上瘾。但如果你没有感受到快乐,那就要反思方法是否正确。



就像跑马拉松,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得远。如果不顾现实状态,一味冲刺,最后很难完成比赛。所以要给自己一个适应的阶段,给大脑一个缓冲的时间。比如今天原本计划背诵15个单词,但是今天因为突发的意外,情绪非常低落,毫无学习的心思。



不妨给自己放个假,释放一下心情,然后元气满满地上路。毕竟每一次停下,都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所以不要害怕停下,偶尔偷个懒,就像呼吸,吸入氧气也要释放浊气,人才会自在。



保持愉快的心情,让大脑处在兴奋状态下,思维才能更加敏捷,对知识的吸收也会更加容易。



当然,做到这些只是打好了基础,想要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这还远远不够。


文章图片2



02、知行“合”一,让成长更迅猛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为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疯狂收集各种技能资源,每天不停翻看。但是半年过去了,生活却没有任何改变。



陆游有句诗,我很喜欢:“纸上得来终觉浅,就知此事要躬行。”



书上学来的知识,再好也是别人的,只有经过自己的思考和亲身经历之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



以前只觉得那些书写得好,但没和自己做关联。后来才发现自己的“勤奋”,不过是走马观花的被动学习,自然收效甚微。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说:

”如果我们希望在时代潮流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尽早抛弃轻松学习的幻想,锤炼深度学习的能力,否则人生之路必会越走越窄。”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不经过深度的学习和思考,又怎么能真正内化知识,为己所用呢?


明白了这一点后,我开启了深度学习模式。把学过的知识,看过的书重新梳理,以学以致用为目的,边读边思考,用笔记代替划线。



印南敦史说:“阅读不是为了复制书中100%的内容,而是为了邂逅那1%的美好。”如果每次都是死读书,不思考,即使能倒背如流,也毫无意义,甚至还会把自己读成书呆子。



深入思考知识点,并把它们和自身的经历相结合,找出自己认知系统中的漏洞,用新知识把漏洞缝补起来,书才服务于生活,让我们的认知系统不断升级。



某实验室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一批摄影专业的学生分成两组,A组要求拍摄尽量多的照片,并根据数量多少来判定学科成绩;B组则不要求数量,只在学期末提交一张自己认为最好的照片。



结果期末分析两组学生的照片时发现,拍摄效果更好的照片普遍来自B组。原因是这一组的学生,为了拍摄出更好的照片,每一次拍摄后都会认真思考,分析构图、光线等因素,最终找出最好的拍摄技巧。而另一组学生只追求数量,单纯为了拍而拍,不仅没有总结和思考,还过度消耗了自己的热情,结果自然不好。



当然,在制定合理的计划、并深度思考之外,还要懂得取舍,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才有机会让思维的羽翼日渐丰满,展翅翱翔。




文章图片3


03、内化整“合”,让认知更丰满



身边经常有这样一类人,为了扩大自己的认知网络,疯狂收集各类书单及讲座,然后开始奋战其中。结果不但没有变得学识渊博,还把自己累得够呛。



少即是多,其实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认知觉醒》中认为,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和自己有关联,以及关联的程度有多大。



有些知识对别人来说必不可少,但对于我们自身也许毫无用处。遇到这种情况,不如果断地摒弃它,只吸收那些与自己相关的部分,让书籍和大师课真正为自己所用。



比如定期整理手边的书籍,根据需求制定计划,安排好学习顺序和重点,将那些长久不看的资料及时处理,腾出空间。还可以把自己经常翻看的资料放在手边,方便拿取。



因为只有经过整理的学习环境,才能唤醒我们对知识的渴望。每次我们翻开的书,都是可以切实带来改变的东西,而不是因推荐而心动,却毫无用处的摆设。



久而久之,我们的思路会变得清晰、有目的性,自然也会更珍惜手边的每一本书。想要认真地把它看完,并缝补到自己的认知体系中。



一个勤于整理、清爽雅致的家,远比堆满奢侈品的豪宅,更让人住得舒心。勤于整理自己的学习环境,就等于整理自己认知的家,只有放弃盲目贪多,让认知体系变得整洁清爽,认知才有空间不断升级。



人脑不是电脑,不能随意改变程序,重启认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系统,他人的认知也许很高级,却不一定适合你。



当然,我们不是不能去吸收别人的高级认知,但不能全盘吸收,挑拣出与自己匹配的部分,融合到自己的认知系统中就够了。



精简认知,才能用最小的效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认知觉醒的程度,决定你人生能到达的高度。



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不是努力的程度,而是前进的方向,和行进的方法。



涓涓溪流汇成汪洋大海,点滴积累成就璀璨未来。与其费尽心力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如去繁就简,钻研自己最需要的那些点滴。



放弃那些只会消耗能量的无效努力,难易结合、知行合一、整合归纳,将这3点合力发挥,梦想就不只是高处的幻境,而是能抵达的地方。



强烈推荐你反复阅读《认知觉醒》,它不是神丹妙药,但却是开启一个人自我改变之旅的一扇大门。



深入它,体悟它,它会唤醒你原本沉睡的认知宝库,为你提供强大的身心能量与人生气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