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前面介绍了近体诗语法中的两种常见现象:词的活用(变性)、倒装法。今天继续,说一下另一个常见的语法现象:省略法。 与词的活用与倒装法一样,省略法在散文中也常见,但是近体诗的省略更普遍,王力先生总结出了11种省略的方式。 1、省略姓名因为篇幅以及格律的原因,姓名的省略在诗中变化更多。例如:
鲁连,指鲁仲连。这句诗出自王维的《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可以看出,这句诗在尾联,因为篇幅的问题,所以简化成了两个字。 又如司马相如,在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中 ,简化为:马相如,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省略方式, 类似于用典。如果古人没有用过的省略姓名,我们作诗尽量不要去创新。 2、省略“于”字这种省略方式非常多,往往表示谓语发生的时间或者地点。例如:
散文的表达方式为:明月,照于松间。清泉,流于 诗的特点就是,前置后置都可以,这两句诗也可以写作:明月照松间,清泉流石上。只是因为押韵的问题,所以将谓语(照、流)后置了。 其他的句式如:
3、省略“则”字复杂句讲到1-4结构时,王力先生举过两个
前两句,第1个字的后面,省略了一个“则”字。
后两句,第1字前省略了动词,第1字后省略了一个“则”字。
4、省略“而”字而是连词,连接前后,有转折、承接、递进、并列等关系。但是在诗句中,特别是近体诗句中,一般不用“而”字,大多被省略掉了。 在第3
在第4
5、省略“是”字很多表示判断的诗句,省略了是字。上下两句都省略,例如:
上下两句,只有一句省略是字,例如:
上联省略谓语:饮,下联省略谓语:是。 这种句式因为省略了谓语,所以被归类为不完全句。 6、省略“有 ”字这种局势也是没有谓语动词的不完全句,省略了“有”字,例如: 故国(有)风云气,高堂(有)战伐尘。 空外(有)一 7、省略普通动词散文句法中,除了判断句外,一般句式中不会用副词代替谓语使用,或者说,副词后面不会省略动词。而诗句中常见,例如:
中间省略的动词是什么,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同小异,并不影响读者对于整句诗的理解。 结束语省略法,王力先生总结了11种,今天介绍前6种。 其中5、6、7种类似,都是省略了谓语动词。主要区别是第7种,句中有副词起到了谓语的作用。 诗句的省略法,有的和散文省略法类似,有的则是诗句独有的特色。 @老街味道 律诗的倒装法主要有5种,春日繁鱼鸟,江天足芰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