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学中医]重头戏!!藏象学说(二)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5-03 发布于上海
与我一起,了解中医

碎片化快节奏时代下的慢文,知识太散,从整体观念,学习中医,认识自身。放慢生活的脚步,对于像我一样晚熟的人,不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导读

上篇说过,藏象学说的概念、形成等等。这篇我们继续深入看看中医学怎么分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

正文

五脏

五脏心、肺、脾、肝、肾形态结构相对充实共同生理功能化生和贮藏精气
内经》说:“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这里的“精气”我们先理解为一种高度100%无添加无污染的呈弥散状态的东西。后面到了《精气血津液那篇再慢慢说。五脏结构充实,将这些纯”的弥散的东西潜藏在里面不轻易往外泄出。纯的好的东西藏在里面。所以叫“满而不能实”。

六腑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态结构中空囊状管腔共同生理功能受盛和传化水谷
《内经》说:“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六腑比如胃、大肠、小肠等都是将水谷(食物)形质较粗的东西进行消化,饮食入胃,这时候胃是实的,小肠是空的,在胃内消化完传导至小肠,这时候胃是空的,小肠是实的。就这样新的东西不断代替旧的东西,将脏的东西排除体外,所以叫“实而不能满”。

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功能与五脏相似,形态与六腑相同,似脏非脏,似腑非腑我们成为奇恒之腑。
内经》说:“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府。”这句话就是内经给我们的定义,奇恒之腑地气所生,也属于阴,它也是藏而不泻的。

图片

那么这些有什么用?知道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就能更好地辨证论治进行诊疗。所以很有意义。
一般情况下,病机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还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进行调整,“脏实者泻其腑,腑虚者补其脏”。
包括五行相生相克理论,也可以作为疾病的治疗方法。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