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饮食文化

 彩云航行 2022-05-03 发布于山西

         

  

        中国有史以来,书中记载的“饮食”,都是举火之后的火食。有火就有了烹饪,烹饪与饮食并提,就有了农耕以后的熟食,才形成饮食文化的传承。

饮食文化即烹饪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要义。中国的烹饪饮食驰名全球,几乎地球人都知道,中餐味美、花样繁多,形成一种独特的饮食文化,彰显了中华民族的高度智慧和高度文明。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中,烹饪饮食是最重要的文化,这是人类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首要条件。烹饪饮食文化经过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积淀和蕴藏,发展了独特鲜明的、健康养生的、令人叹服的烹饪饮食文化。

《墨子·辞过》一书写到:饮食对于人生的基本功能是“增气、充虚、强体、适腹”,烹饪和饮食的原始动力,是为了果腹。“古之圣人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强体适腹而已矣”。就个人和家庭而言,一块炊饼、一碗稀粥,就可以饱腹,而山珍海味、鸡鸭鱼肉,也不过一日三餐,这是贫困和富足的反差。

《周易.噬嗑》的象辞曰:“夫君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治理国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人民的“饱食”问题。所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虽属于生活琐事,却显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与富有。

历朝历代的权利纷争,都是备足了“粮仓”,才获得战争和权力的胜利!“食”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理和战争的胜利,所以饮食的含义与生产发展密不可分,且直接关系到政治、经济和军事。

人生在世,从简单的进食到对亲人辞世的祭祀,从生存和生长的需求,到对美味和营养的追求;从简单的用餐、充饥和消费,到程序的仪式化、礼仪化;从口感与味觉的享用,到色香美味视觉上的满足;从个人的食用,到家庭的团聚、朋友的抒怀,以及久别重逢的招待……等,都离不开“用餐”。

千百年来,烹饪和饮食,从口味到享用,已经不仅仅是物质文明,而且有其深厚的精神文明。“吃”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文明又发展和丰富了“吃”的技巧与艺术!人们在山河湖海中寻觅食材,通过农牧业生产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烹饪的原料,同时创造出饮食使用的精美器皿等。

千百年来,烹饪饮食与人们的大众口味、地域环境、气候季节、交通条件、居住氛围等发生着关联。被打上时代和地域环境烙印的烹饪习俗和礼仪,显露出不同人群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就食材的丰富、烹饪的技巧、不同菜系口味的纷繁,中国人在烹饪饮食领域的创造令人惊叹,在世界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典范!

中华民族从古至今的烹饪饮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精湛的技术。既提倡“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高标准口味,同时又提倡“惟辟玉食”的精美制作。所以,饮食既是生活仪式,又是科学技术,同时又是一种美学的艺术享受!

地域、季节和饮食的关系是中国烹饪学的重要课题,烹饪技术体现出一个“和”字,五味的调和,讲究有“分寸”,而且有“次序”,先放什么,后放什么,放多放少,都有数量的控制。这种人文性很强的操作技巧,非常适合大众口味的烹饪技术,以融五味于一肴,养气血于一餐为美!

中国的烹饪饮食,不仅仅是胃口的享受,更是养生的科学。“食医”是中国古代的“营养师”,专门负责调配饭菜。“食医”首先要考虑口味与季节的搭配,五味与食材的联系,并与动植物的生长期、果实的成熟期相互关联,也与人体的吸收能力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相互关联。而且五味与地域环境和生态条件有关,口味关系到人与自然的交融,也是“天人合一”思想最基本的体现。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辩证法,即政治上提倡“人和”,音乐上讲究“唱和”、“和乐”,医学上主张“气和”、“身和”……,都是在寻求一种适中和平衡。烹饪饮食的五味相互制约,也是达到平衡的最终效果,“和”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可口”,同时也是为了养身。

中国的烹饪饮食,强调节制而追求精美,节制是不可以过量饮食,不可以饕餮贪食……。老子说“五味令人口爽”,意思是丰美的食品,使人胃口败伤。其实是告诫“为目”而食者,要控制口腹之欲。对美味、美食的贪婪无度,会走向它的反面。如果一个人天天饭局筵席、顿顿鱼肉大餐,本来是悦口的美味美食,却使人胃口大伤、甚至为之感到身体不适。这时,你会觉得普通的饮食更有滋味。

烹饪饮食的美味,是味觉感官愉悦和身体健康的统一,多方面调和的结果,都体现在“好吃”两字上,因此形成了美味!节制饮食,这是人生需要遵循的健身之道,甚至是一种修养,一种追求美味和追求养生的观念。中医认为,人以五谷养气,过多食肉,则食气会为肉气所胜,便会破坏内脏的平衡,导致疾病缠身。

中国人的饮食理念,注重饮食与四季气候的关系,注重人的体质与食物的关系。节与礼是不可分割的,古代的宫廷和士大夫,靠礼来达到节的目的,克制欲望是为了养成自律的精神。所以中国饮食以五谷为主,肉食则辅。饮食讲究和谐统一、水火协调、食材搭配、五味均衡,讲究“饭宜温、羹宜热、酱宜凉、饮宜寒”。

中国古代有一部专门用来收集食物制作方法的《食经》,也就是供大家制作食品的“食谱”。中国的烹饪技术,在保留其基本模式的前提下,不断更新与演进。随着人们生活的普遍提高,烹饪饮食有了更大、更广泛的追求。因地制宜的饮食习惯,气候食材、民间习俗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菜系。现在正在通过网络和媒体广泛流传,养生与美味的结合,更为大多数人所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