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钦安关于《伤寒论》太阳经证解

 栖凤轩2013 2022-05-03 发布于辽宁



按太阳一经,以寒为本(太阳之上,寒气主之)。少阴为中气(肾与膀胱为表里),太阳为标(主外,是本经之标、本、中三气)。太阳一经为病,有经病(本经自病),有伤风症(经症中之兼证),有伤寒症(经症中之兼症),有两感症(经症中之兼症),有腑症(太阳中之里症)。腑症之中,又有蓄尿症、蓄热症、蓄血症、癃闭症(腑症中常见之病)。
1.经症,即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发热者。
2.伤风症,即(经病情形)兼自汗而恶风者,是太阳之卫分为风邪所伤,主以桂枝汤,协和营卫,驱风邪外出,浅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则病愈(此刻节令之气寒,客风亦寒,故曰风寒。寒气即是风气,风气即是寒气。仲景以风寒冠旨(旨字应是首字、校正),一示厥阴循环之意,一示风轮主持大世界之意,风字宜活看)。
3.伤寒症,即经症而兼无汗者,是太阳之营分为寒邪所伤,主以麻黄汤,大开腠里,俾营分之寒邪,尽从汗出,深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则病愈(此际若不知发汗,则病进从实;若过发汗,则症变从虚;若妄下,则症变从误)。
4.两感症,即经症而兼壮热烦躁脉浮紧者,是太阳之营卫,为风邪寒邪所伤。主以大青龙汤,营卫两解,风寒并驱,又深一层立法也。服此方而若解,则病愈(两感症,又有一日太阳,而与少阳同病,亦名两感症。三阳症与三阴症同见,亦名两感,用药即当解表温经,再看表里重轻。以上兼症三法,系本经恒有之候,非传经之谓也。)。设若不解,不传经则必传腑(传经则现经症,传腑则现腑症)。
5.腑症,即口渴而小便不利者。是邪由太阳之经,而转入太阳之腑,主以五苓散,化太阳之气。气化一行,小便亦利,邪亦可从此而出,病亦可从此解(此处便是太阳首尾界限)。
腑症之中,另有
①蓄尿症(病形小腹满,便短赤不利,口渴),因为膀胱是储水区,今为寒气所束,太阳之气微,不足以胜其寒邪之气,气机于是乎不运矣,气机一刻不运,则所储之水,即不能出,势必上涌,而小腹作满,故名之曰蓄尿,主以五苓倍桂。桂本辛温,力能化太阳之寒气,气化一行,小便得出,病亦立解,此法中之法也。
②蓄热症(病形小腹不满,口渴溺赤),由寒邪入腑,从太阳之标阳而化为热。热甚则必涸其所注之水,故小腹不满而便不利,故名蓄热,主以五苓去桂,加滑石以清利其热。热邪一去,腑自立安,亦法中之法也。
③蓄血症(病形小腹硬满),缘由寒邪入腑,阻其太阳之气机,而循行本经之血液,失其常度,不得归经,流入腑中,聚而不散,少腹硬满,故名蓄血,主以五苓散中,加桃仁、红花、当归、万年霜之类,从小便以逐其瘀,即可移危为安,皆不易之法也。
④癃闭症,与热结膀胱不同。热结者,尿常可出一二点,此则胀翻出窍,尿不得出,由三焦气机不运,水道壅塞太甚,法宜升提,俾壅者立开(此下陷从上治法也),尿即得出,病亦可解,此皆不易之法也(此太阳一经,经腑症形如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